世上的事,说容易容易,说复杂复杂,全看各人的水平高低。
做生意也是如此。
你看人家公司账面上还存着1000多亿呢,但人家高喊“要活下去”......
而那些资金紧张的公司却还在优哉游哉地四处取经,搞些虚头巴脑的东西去自己骗自己。
节源开流懂不懂?
百分之九十九的公司倒闭都是因为没钱、入不敷出而失败的。
所以,创业公司必须要打的第一仗就是生存之战。
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一个问题。
人人都想长生不老,但这是不可能的,企业也都想基业长青,这证明是可以实现的。
在西方,在日本,都有持续百年的企业存在。
而我们要想让企业持续的生存和发展下去,就必须保证这个组织可以用相对较低的成本去产生源源不断地利润。
所以生存之战,也叫做成本之战和利润之战。
同样的体量,我成本比你低,我就比你多一口气,就可以活下去。而没有利润的维持,企业就是个空中楼阁,早晚都得完蛋。
「资本是助推你的,你早晚还得还回去。」,我们看这两年那些烧钱烧起来的创业公司,有多少都是必须还债,还不上的只好是完蛋咯。
别看人家亚马逊可以连续亏损二十年,事实上,没有几个公司有亚马逊的价值创造能力。
亚马逊虽然在亏损,但人家的现金流是一直在增加的,贝索斯不过是让利润滚雪球一样沉淀在对公司价值的创造上面。
这与其说是亏损,不如说是前期投资未来、延后获得更大更多的回报。
而你呢,你的现金流,你的公司价值在哪儿呢?
创业公司必须要打的第二仗是人才之战。
人才是公司的灵魂,是企业的根本,毕竟,一切价值和利润创造,都是靠人去实现的。
而要想打赢公司的人才之战,首先面临的就是公司老板的天人交战。
全国那么多企业都去学华为,但为什么就是学不会?
1000个老板,999个都过不了“分钱”这一关,利益太重,人心太贪,道理都明白,可多少人就是临死都不愿松开手。
华与华创始人华杉说,「就像你爱一个人,付出多少爱都行,把财产分一半给对方试试?分钱难啊,只因一个字:贪。」
有好多老板说,「你先干,干出来成绩我再给你钱。」
这句话的本质是把人才当傻子哄骗,什么以后绝对不会亏待你,可以说这样的老板一开始就是存着忽悠别人的心思。
还有老板不服气,认为要是不这么做,被人骗了怎么办?
你这样想,一开始就输在了起跑线上。实际上,信任错了的成本不大,而不信任的成本太大——骗子是有,但这是极少数,大多数人才都还是想要把事业做好的。
任正非当初要是和你一样,现在又哪来的世界第一。
公司为什么平庸,就是因为老板太精明,太不想吃亏,反过来说就是他太想占便宜,却不懂古人说的“吃亏是福”的内涵。
什么样的老板有什么样的员工,这样老板虽然可以小成,但注定难以突破自己的局限,做出大事业。
其实,老板是公司最大的“食利者”,你的公司走的是赚钱的逻辑,还是奋斗的逻辑,其结果是截然不同的。
创业公司必须要打的第三仗是产品和营销之战。
产品或服务是你公司存在的理由,你的公司会变成什么样,根本上是由你以产品或服务为依托的价值创造决定的。
因此,世界上一流的公司必定是把对用户、对社会的价值创造作为最高追求。
要明白,归根结底,你公司的利润也好,事业也罢,都只是世界对你创造价值多少的奖励。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你公司的名气、利润和你的贡献必须有个平衡才行,若是价值创造太少而收益太大,名不副实,这样的公司一般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的。
从更高的维度层面看,你的产品或服务都是对这个世界的价值输出,你的公司什么样,就看你输出的质量和数量多少了。
而产品有产品的逻辑,营销有营销的逻辑。
过去的市场讲究的是教育用户看什么、买什么,现在的市场讲究的是真正懂得用户想要什么、需要什么。
营销和销售其实是一体的,解决的就是产品或服务如何让更多用户接受的问题。
要注意别被各种高大上的概念和名词忽悠,比如什么定位,什么大师,那些大多是扯淡,你要认准你的产品和营销是为用户的需求、价值创造而服务的。
创业公司必须要打的第四仗是创新和品牌之战。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最大推动力。
这个世界是喜新厌旧的,过去的旧地图找不到现在和未来的新大陆。
因循守旧的公司注定会被淘汰掉,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自我颠覆的企业才可以有持续活下去的机会。
因此,不管是技术创新、产品创新,还是管理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你必须群策群力,发挥众人的聪明才智制造出不同来。
有时候,所谓差异化,往往代表着价值、生存和发展。
而实现创新价值最大化的途径就是品牌。
品牌是个符合,是企业存在价值的图腾,也是企业力量和市场影响力的表现。
看看当今商界的霸主,哪个不是各自领域的领先者?
苹果开创了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的潮流,Facebook公司提出了人类交流的新解决方案,而腾讯推出微信,也是马化腾决定自我颠覆的结果——微信之初,最想让微信失败的大概就是QQ了。
创业是个充满热情、信仰、残酷、危险和希望的旅程,拼的就是境界、能力和耐力。
没钱、没人、没资源,是大部分创业者的常态。
而这往往也是激发创新的机会所在,要是什么都有了,又哪有你的机会?
阿里巴巴前CEO卫哲说,「资本寒冬、宏观经济跟企业没啥关系,只要企业不到自身细分领域30%的市场份额,那就不要给给失败找借口。」
所以,不要抱怨,不要发牢骚,多思考,勤用心,脚踏实地,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
这比什么都强。
电影《乔布斯》中,沃兹尼亚克问乔布斯,
「你不是工程师,不是做产品的,也不是程序员,那你到底是干什么的?」
乔布斯回答,我指挥乐队。
希望各位看完有所收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