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刚上小学的时候,我家搬进了楼房,就再没有小伙伴陪我玩耍了。孤独时光由此开始,我养成了渴望热闹的习惯。每年的第一场雪落下,我就开始盼着过年了。
盼望中是有一点恐惧的。过年唯一让我害怕的是,我那年长十岁的表哥,总要问我考了多少分。他私下里从来不问,只有在和大人一起吃饭时,才开始对我的“审判”。先是微微一笑,一边夹菜一边缓缓地问道:老弟啊,期末考得咋样啊?”这简直成了我的心理阴影,考不好时,我就默默低下头,停止吃饭,涨红了脸,怯懦作答。考得好时,没等我开口,我妈就替我接话了:“今年还行,全班排第三。”表哥不接我妈的话,郑重地对我说:“啊第三啊还得努力,你暑假不是考第一嘛,咱不能退步啊,你看你妈为了你学习成绩…..”这是每年都会重演的一幕。后来据我妈回忆,有一次我听了表哥的批评,上火以至于流了鼻血。我从小就是好强的孩子,从小学到高中毕业,很大程度上在为这个答案努力学习。
我上了大学,每年只有寒暑假回家,和亲戚们渐渐生疏了。表哥早已有了自己的孩子,成为被生活琐事困住的青年人,也就停止了对我的“审判”。我们在一起过年时,只是喝酒,麻将,聊一聊大学里的趣闻,那是最快乐的过年时光。后来,姥姥去世了,家里跟我同辈的孩子都有了自己的家庭,我们就分开过年了,只有预备过年时在一起聚聚。对于我的关注,大家一致默认上大学成绩不重要,便再没有敏感的话题。
我离开家乡,到了更大的城市去工作。和很多年轻人一样,接受了所谓的新鲜思想,坚持为了爱情结婚,为了理想工作。而留在家乡的亲朋们,仿佛一切都停滞了,工作收入,结婚生子,买房买车这些话题,就像一块巨大的磁石,牢牢吸住了人生的一切,这磁力自然也会转移到我身上。而我身上就像装了相斥的磁场,几番询问过后,他们搞不懂我究竟在做什么工作,对我所在城市的房价感到震惊,对我三十岁还没交女朋友很是诧异。而我觉得,他们的问题像他们的生活,仿佛被剧透了一般无聊。
前年过年回家,得知我的一位高中同学,因为出轨离婚了。他为了孩子的抚养权争执不下,深夜里约我喝酒,认真地向我咨询——该拿出多少钱给前妻以争回孩子,出轨的事如果被单位曝光,职位是否能保得住,新的“女朋友”想离开家乡到我在城市,能不能帮找份工做……。所有的问题我都无言以对,我虽然生活在外面的世界,却远没有他们像的那么成熟老练。我终于发现,他们不厌其烦关注我的那些问题,源自一种对未知世界探求的渴望。
我们像是城市里的秘密盒子我所在的城市,永远不会有人关注我的私事,每个人都藏着私事。我们像一个个秘密盒子,杂乱地排布在城市的角落里。我们的交谈仅限于已经发生的,和曾经发生的,从不会讨论未来。有人要结婚么,祝福你哦,却从不过问关于新娘的一切。有人升职吗,恭喜你哦,下班去喝一顿,却从不过问工作的细节。有人生孩子吗,给你发红包哦,却从不会买一堆婴儿用品送上家门。也许这就是正确的取暖方式吧,谁又会轻易把诸如出轨,工资数额,借了多少钱买房的私密问题摊开来讲呢,带自己熊孩子来串门更是不可能的事。
去年我在工作的城市买了房子,开始和家人在这里过年,算起来有三年没回家乡过年了。家里的亲朋在节日发短信、打电话只是客套地寒暄,房子住得怎么样,工作累不累,要保重身体云云。他们刻意避开我,私下里从我妈口里关注我的婚姻问题,贷款买房子钱不够就吱声,什么时候结婚一定要告知他们。我终于和那个“世俗”的家乡,俗气的亲朋们保持了一定距离。他们依旧会在我的朋友圈点赞,在我写的看不懂的文章里留言,却再不像从前那样热情洋溢地关注我的私人问题。
我仿佛成了异乡人,无论在哪个城市。渴望和最亲密的人保持距离,又渴望在距离中打开彼此。这些年的春节,我和我妈一边守着电视机看春晚,一边在爆竹声中接听家乡人打来的电话。一切我所厌倦的关怀,都渐渐变成了客套的寒暄。有那么一刻,我倒是希望有人直愣愣地来问我:今年工资涨了吗?打算什么时候买车,贷款买房压力大不大,女朋友谈得怎么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