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三国擒三主的名将为何会被人遗忘?

作者: 893fb050f7dc | 来源:发表于2018-04-05 22:05 被阅读19次

隋朝末年,炀帝昏庸无能不理国事,致使天下大乱盗贼四起。俗话说:“乱世出枭雄”,公元592年,苏定方就出生在了这样一个乱世当中。不过年轻气盛的苏定方并没有成为造反大军中的一员,而是跟随父亲苏邕一起组织起了当地的数千名父老乡亲,抵御那些趁火打劫的盗贼团伙。此时,年仅十几岁的苏定方就展现出了他在军事上过人的一面。据说每次作战,苏定方必定身先士卒,永远是冲锋陷阵的第一人:“定方骁悍多力,胆气绝伦,年十余岁,随父讨捕,先登陷阵。”(《旧唐书列传第三十三》)。后来,苏定方的父亲苏邕战死,年轻的苏定方开始自己掌管军队。当地的郡守命其讨伐郡南的盗贼张金称,苏定方不负众望,不仅大破敌军,而且阵斩盗贼首领张金称。之后苏定方四处征战,又打败了郡西的杨公卿,追击二十多里杀获甚众。就这样,年轻的苏定方开始在当地小有名气,一条通往人生顶峰的康庄大道似乎已经展现在了他的面前,不过苏定方不会想到,眼下的这条名将之路他将走的分外艰辛。

隋末唐初,窦建德、李渊等人先后揭竿而起割据一方,隋帝国名存实亡,此时的苏定方也不再是保卫乡里的一名隋朝小吏,而是转而投奔了窦建德,毅然决然的成为了起义大军当中的一员。窦建德手下有一员名叫高雅贤的大将,十分的器重苏定方,并且将他收为养子。眼看着建功立业的时候就要到来了,就在苏定方想要大展身手的时候,却不料窦建德一战败在了李世民的手上,苏定方的人生又陷入了两难之中。之后李渊下令处死了窦建德,这一做法引起了诸多窦建德旧部的不满和愤怒,其中有个叫刘黑闼的人顺应时势公开反叛李渊,于是,苏定方又跟随自己的养父高雅贤投奔到了刘黑闼的麾下,为其南征北战立功无数。然而李唐王朝此时已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刘黑闼很快也被唐军平定,养父高雅贤战死,无奈之下的苏定方只好解甲归田回归乡里,之后在李渊当政时期一直默默无闻。

贞观初年,年近不惑之年苏定方迎来了人生的第一次转机。太宗李世民命大将李靖出击东突厥,苏定方作为一名普通的折冲将也随军参加了此次战役。行军途中主帅李靖交给了苏定方一个特殊的任务:率领二百骑兵充当全军的先锋。天公作美,苏定方出发的当天突然间起了大雾,在大雾的掩护下苏定方率领着二百精锐骑兵向敌军的大营进逼而去。在距敌军仅有一里的时候,大雾渐渐的散去,敌军的牙帐就这样暴露在了苏定方的眼前。电光火石之间,苏定方立即率军冲向了敌军大营,阵斩敌军数百人。此时,主帅李靖也已率领大军赶到,随后,在唐军的强烈攻势下,颉利可汗兵败被俘,东突厥就此灭国。

东突厥一战给一代名将李靖的人生又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不过对于苏定方先生来说就比较郁闷了,虽然战后论功行赏苏定方从一个小小的折冲将一跃成为了左武侯中郎将,不过在此后的贞观年间一直到李世民去世,苏定方一直在中郎将这个位置上原地踏步,一次次的等待换来的却是一次次的失望,而且更令他想不到的是,这一等,竟然等了二十五年。

永徽年间,西突厥可汗阿史那贺鲁公开叛唐自立,并屡次侵犯唐朝边境,高宗李治曾先后派遣大将梁建方、程知节等人进行了两次西征,不过始终没能达到平灭西突厥的目的,于是在显庆二年,不甘心的李治决定第三次西征突厥,而此次西征的主帅正是已经六十四岁的老将苏定方。

二十五年的原地踏步并没有消磨尽苏定方内心的希望,反而让他的内心更加的坚韧,这一点马上就会让他的敌人吃尽苦头。

在此之前,苏定方就曾以中郎将的身份参加了第二次西征,不过因为当时受到副统帅王文度的掣肘,导致第二次西征错失了平灭西突厥的良好时机,不过苏定方的表现却被高宗李治看在了眼里。战后,主将程知节因为贻误军机而被撤职,而立下了战功的苏定方得到了朝廷的嘉奖。大器晚成的苏定方,终于迎来了人生的第二次转机。

兵法云:兵贵神速,从得到命令的那一刻起,苏定方率领全军急速向西,剑锋直指处木昆部落。这一战,由士气正盛的唐军率先发起进攻,在唐军的凌厉攻势下处木昆部落一触即溃,其部落首领率领本部投降,首战告捷。在安抚过处木昆部之后,苏定方又马不停蹄的率军继续向西,当他来到曳咥河的时候,终于碰到了自己最大的敌人阿史那贺鲁。面对苏定方,阿史那贺鲁是信心十足的,因为此时在他的手下已经集结了十姓人马共计十万余人,而苏定方的手下加上刚刚收编的处木昆部落仅有一万余人,十个打一个不管能不能赢,至少不会打输吧。此时的苏定方面对十倍于自己的大军,脸上依然毫无惧色,甚至有些说不出的喜悦,因为他知道今天会是自己扬名立万的一天,阿史那贺鲁不仅会失败,而且会败的很彻底。

依仗着人数上的优势,阿史那贺鲁率先发起冲击,然而一连三次的进攻,全都被唐军挡了回来。此时的阿史那贺鲁开始有些郁闷了。他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的兵力十倍于敌人,却怎么也冲不垮唐军的阵型。然而还没等他回过神来,苏定方便立即率领骑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向了阿史那贺鲁的大军,由于对突生的变故应对不及,再加上之前三次进攻受到挫败导致士气低落,突厥士兵开始四散奔逃,乱军之中的阿史那贺鲁尽力的想控制住局面,然而苏定方并没有给他太多的机会,突厥的溃败已成定局。无奈之下的阿史那贺鲁也只能狼狈逃跑。

在战胜的那一刻,苏定方立即下令全军追击阿史那贺鲁,绝不给其卷土重来的机会。不过此时上天给苏定方出了一道难题——大雪。据记载当时的积雪已经达到了二尺厚,军中的许多将领都建议苏定方原地休整,等天晴了再追也不迟。不过正所谓:兵者,诡道也。名将之所以为名将,就是因为他们往往不按常理出牌,面对人言能够不为所动,而苏定方早已深谙这一道理。“谁都不要说了,全军坚持前进!”,苏定方深信阿史那贺鲁一定想不到自己会在天气如此恶劣的情况下追上他并给予他致命的一击。

一切就像苏定方猜想的那样,此时的阿史那贺鲁面对大雪丝毫没有继续逃跑的意思,反是安营扎寨,而且还大搞狩猎活动,一点也不像刚打了败仗的人。很快,他便将为自己的轻敌付出生命的代价。

就在阿史那贺鲁外出狩猎的时候,他的大营已经被赶上来的苏定方给端了,面对从天而降的唐军,阿史那贺鲁的反应还是十分迅速的——逃跑!不过事实证明他跑错了方向。当他狼狈的逃到石国的苏咄城时,苏咄城主很热情的招呼他进了城,然后二话不说就把他绑了起来送给了唐军。至此,西突厥叛乱被彻底平定,六十四岁高龄的苏定方终于迎来了属于他的时代,而且还远远不到落幕的时候。

仅仅两年后,六十六岁高龄的苏定方不得不再次跨上战马,为大唐帝国南征北战,并且这次等待他的还是两场战役:镇压西域三国叛乱以及平定百济。这两场战役在历史上无论是规模还是名头都不如之前平定西突厥叛乱的那场战役,然而却是苏定方一生不可忽略的杰作,因为在这三场战役中苏定方全都生擒其主,这样的战功足以使苏定方和李靖、李勣那样的名将并列。在创建了灭三国擒三主的不世之功之后,苏定方又先后东征高句丽,西讨吐蕃。应该说,大唐帝国辽阔疆域的开创离不开苏定方的贡献。

长安盛世

乾封二年,一代名将苏定方病逝于军中,走完了他传奇而又坎坷的一生。出生于隋朝末年的苏定方算是一个出道很早的人,年纪轻轻便能够在乡里独当一面,然而在这之后命运并没有给与他太多的眷顾,先是在李渊当政时期经历了默默无闻的一段时光,之后又在贞观年间始终得不到重用,一直到高宗李治时期六十多岁高龄的他才等来了建功立业的机会。无论怎样,苏定方终究还是等到了机会,并且创立了灭三国擒三主这样的不世功勋,正好应了那句老话: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纵观苏定方的一生,命运仿佛始终站在他的对立面。在他最意气风发的时候却偏偏被命运忽视,以至于默默无闻的走过了一生的黄金时期。甚至在他死后,本该得到的荣誉也迟到了好久,直到皇帝李治突然想起了他才为他追赠了谥号。千百年来,苏定方的名头始终不如秦琼、程咬金、薛仁贵等人的响亮,甚至他生前所建立的丰功伟业也没有多少人知晓,这就像前些日子大火的一部电影《寻梦环游记》上面所表达的那样:死亡并不是一个人最大的不幸,被遗忘才是。然而历史始终是公正的,泛黄的史书上始终有他苏定方的那一页,而苏定方的名字注定不会被所有人所遗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灭三国擒三主的名将为何会被人遗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yodh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