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唯一知道的,就是自己的无知——苏格拉底要无知
今天上午,起床之后,准备出门吃早餐。
换好衣服,走到门口穿鞋,父亲正在背后摆弄着一个纸箱子,父亲将它放在餐桌上,母亲从房间出来,激动地说:“你们怎么都喜欢把东西放到餐桌上?!”大概是洁癖的缘故,于是不由分说地一定要表达桌子和纸箱明目张胆亲密接触的愤怒。而且好像还要强调父亲此刻分身有术一样,所以主语用“你们”,尽管父只是一个人呆站在那,我在一旁如芒在背。“这是我要拿给客户的。”母亲继续说道,看样子,他们是要一起出门了。
没多想,我打开门走了出去。
正当我吃早餐时,手机在口袋里响起,掏出来一看,是父亲打来的。我放下筷子,接通电话。
父亲缓缓说道:“我要跟你说两件事,一是你昨天停车前没关空调,刚刚启动空调就开了。”我纳闷,空调本就是一点火就会自动启动的。
“还有,车子副驾驶调整座位的把手断了,是不是你昨天弄断的?”
“不是。”我否认。开车前后除了油少了,是没有剐蹭损坏的,我开车,自然也没有理由去动副驾驶的座位。我觉得可能是因为我们家里人体型差距比较大,比如我身高一米九,而我母亲一米六,为了坐的舒服,所以经常要调整座位,于是调整杆磨损并且坏掉了。
“行吧,下次停车记得把雨刮器,车灯还有空调关好。停车要细心,知道了吗?”
“知道了。空调在打火后是会自动启动的,你知道了吗?”我问道。
“呃……你下次开车注意点就行……”
“我说空调的事,你知道了吗?”
“你怎么这么固执迂腐?!”父亲的语气高亢了起来,像是古代妇女的遮羞布被撤掉一样。
原来,小孩问大人知道了吗,就是固执迂腐。看来大人是什么都知道的。
一通电话,不欢而挂。我收起手机,继续吃早餐。
一碗面没吃两口,手机又响起,是母亲打来的。
“喂?”
“把手是你弄断的吗?”
“不是。”
“那只能说明你把车给别人开了。”
“没有。”无疑是奇怪的逻辑。
“你爸刚刚一动把手就断了,应该是你弄断了一半又放在那。”
“不是。”
“行吧。”——真不是我弄断的。
可以理解,座位把手断掉这样天大的事,是值得夫妻俩打两个电话一遍又一遍质问来探寻真理的,一定要把凶手找到以还把手以清白,这样才算是破了一桩千古奇案。名侦探们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不过如此。
从以上的对话不难推断,是母亲驾车,父亲坐在副驾驶调整座位的时候,弄断了把手。作为一个完美的人,一定不能承认自己有弄断把手的力量,所以要栽赃给上一个碰车的人,加上我拿到驾照不过三个月,是理想的栽赃对象。一切顺理成章天衣无缝,一定要问到我戴罪自首。不管是谁弄断了,父亲一定要我变成替罪羊,来满足他作为耶稣的无论车内车外都让面子复活自如的能力。
我感到很失望。
人是一个奇怪的动物,自己会犯错,却不许别人犯错,要让别人知道自己的想法,却不肯接纳别人的说话,自己是一个人,又看不起别人,心里的一切都妙不言说“不可与俗人道”,潜意识里唯恐别人贬低自己,不知道自己。
不禁联想到了上学期的一次口语课。
在口语考试结束之后,老师突发奇想,在班上问了一个英语语法的知识性问题:“现在一学期过去了,有些问题是我说过多遍了的,还有哪些同学不知道为什么although和but不能出现在同一个句子当中?不知道的举手。”
我举起了手。
只有我举起了手。
“好,这个九十六分的举手了。”老师笑道。刚刚过去的口语考试,我是九十六分,年级最高分。
“还有没有不知道的?就一个人啊?”教室里静的像公墓,就我一只孤魂野鬼。
“有知道的,说正确的,期末考试加十分。”老师放出巨额悬赏。
公墓依旧安静。
“H同学,你说说看。”
“习惯用法,不能用到同一个句子里。”
老师摇摇头“大家注意,以后再问到语法问题,说什么习惯用法的,都是外行,一定可以解释清楚的。”老师示意H坐下。
“G同学”
“.……嗯,不知道。”
老师点点头,示意G也坐下。
“我蛮喜欢他的啊,刚刚问哪些同学不知道,就他举手了,现在我抽了两个,都没有说清楚。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能做学问。”
我很欣慰,因为还有探求“知”的人存在。
孟子曰:“无耻之耻,无耻也。”换个说法,“无知之知,无知也”,看来古人很早就意识到了事物与认识之间的关系。不知什么时候,社会开始流行这样一种风气,网络上充斥着“小常识”,“不可不知”这样的短语,其数量之大堪比一尾蓝鲸射精的精子数;社会上的人也以健谈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为荣;学校里的学生也力求全才,小学生放个暑假,两天之内也要上到九个补习班还不能满意;人们越来越没耐心阅读纯文学的东西,一定要看知识性的书籍来满足自己对于知识的虚假繁荣。
真是一场毫无意义的军备竞赛。
这并没有满足对于知识的追求,反而让人距离“知”越来越远,人变得浮躁,愚昧。我越来越同意“知识就像一个圆,我知道的越多,便越觉得自己无知。”因为由一个事物所延伸出来的东西是千千万万千奇百怪的,涉及的领域越多,每接触一件新玩意,相关于其未知的东西便呈现数量级增长。这个时候的人应该对万物心存敬畏,因为知道的多了,便了解到更大的对于自己的一片空白;相比于孤陋寡闻又好为人师者,不断地以自己浅薄单一的观念去审视万物,所答的问题只有想不到没有不知道,他们的大脑自带维基百度功能以及各大图书馆藏书,毁人不倦之余还不忘洋洋自得。但凡遇到抨击反驳者,自己便化身煮熟的鸭子,要么飞走,更多的是仗着自己24K合金的硬嘴,死扛到底。
对于不知道的东西谈“知”也是一种欺骗,因为不知道嘛,说知道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骗人骗己。更神奇的是,如果提问者针对这个不懂装懂的问题开始延伸的时候,回答的人就懵逼了,稍有机灵者会延续自己扯淡不负责的优良作风,继续向各个方向扯去。不过这就好比先撒了一谎,就要用更多的谎言去圆,是无止无休的。
很赞赏孔子的“知之论”,是对待学问的态度,也是生活哲学。世间问题千千万,肉眼凡胎不可能面面俱到。当面临疑难杂症,胡扯一气就可以引人赞叹的时候,面对自己的良心,我还是选择说:“我不知道。”
于人于己,莫大善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