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成都》(连载)
(作者: 曾智成;摄影:向荔; 编辑:完璧)
【此文作于2009年】
牛市口盲人按摩医院(摄于2009年 向荔提供)牛市口名气最响、成都人人知晓的就是盲人按摩。牛市口盲人按摩医院始建于1974年,是成都市建院最早、规模最大、门类最齐的盲人按摩医院,建院30余年为省内外培养出1000多名按摩技师。可以说遍布成都大街小巷的盲人按摩,有一半的按摩师是在牛市口这家按摩院修完学业、学到技术上街自谋生路的。
20世纪80年代之前,按摩在成都只是医院为治病开设的一个门诊。配合按摩治疗的还有针灸、烤灸条、刮痧,拔火罐。改革开放,激活市场,走马街第一家个体“盲人按摩诊所”开张了。诊所明白无误地将经营宗旨公示于众:按摩——治病放松。这在当时是一件新鲜事,市民第一次知道了有专门让你舒服的地方,因而前往要求放松按摩的人有时还在诊所门外排起长队。
其实盲人按摩在成都悠久历史,他们的形象也大多印在市民的脑海中:戴墨镜、穿白大褂。成都的茶馆、街头、广场边,就常见到盲人按摩师坐在独凳上候客的身影。盲人按摩师心灵手巧,极具职业道德的服务深受民众喜爱,盲人按摩诊所的火爆生意让“盲人按摩”迅速在成都走红,许多街道都开有诊所。
盲人按摩最具特色的是“踩跷”,又称“踩背”。屋顶备一木制横杠,按摩师双手握杠,脚在顾客背上踩,下脚的力度由手握横杠调节。要求这类服务的顾客多为大胖子,“肉”太多。按摩这类顾客有时还需四个人,一人负责两条腿,两人负责两只手与背部、腰部,一人负责头部、颈部;顾客享受到这样的服务太舒服,按着按着呼呼大睡的事也就时有发生。
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桑拿热”带来了“按摩热”,引进的“日式”、“泰式”按摩登堂入室。为便于区分,成都按摩业将引进的按摩称作“外来按摩”,传统的中医按摩为“本地按摩”。
外来按摩中的“异性按摩”是一大亮点,当初为开不开展这一服务,成都洗浴业还有过一番争议,最后异性按摩还是被推广——市场需要。按摩小姐的温柔、甜美,顾客倍感亲切。尽管不法分子利用异性按摩搞起了形形色色的色情活动,但成都的按摩市场还是在朝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成都的按摩可谓无处不在,浴脚房有按摩、美容美发有按摩,棋牌室你打麻将打久了想按摩,服务员立刻就会为你办到。居民院落有个人在家开设的按摩,大街上更有规模不一的按摩室。成都无论哪一类的按摩,如顾客不愿出门,打个电话,按摩师还会上门按摩。
(下篇:《书院街由来细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