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学创作论语大讲堂三笑集
《论语》人生,跟孔夫子念“之乎者也”第六十七天

《论语》人生,跟孔夫子念“之乎者也”第六十七天

作者: 凌云之水 | 来源:发表于2019-09-30 11:24 被阅读0次

    《论语.公冶长篇》第五章: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解析:

    有人说:“冉雍这个人有仁德,但不会巧言善辩。”孔子说:“何必要巧言善辩呢?伶牙俐齿地同别人争辩,常常被人讨厌。我不知道他是否可称得上仁,但为什么要巧言善辩呢?”

    这一章其他版本的解析中,很多人会将“巧言善辩”用“口才”这个说法代替,但是我反复思考了之后,还是决定用“巧言善辩”。

    可能有人会说,巧言善辩不就是表示口才好的意思吗?这样换一换能有多大区别?

    不错,巧言善辩的确也是形容人拥有好口才的一种说法,很多人认为这个词与“能说善道”“伶牙俐齿”的意思都是差不多的,可是在反复看原文的时候,我觉得还是用这个词会比其他的更为贴切一点。

    你不用好奇,请容我说说我的道理。

    一说到“佞”这个字,你脑子里第一个想到的会是什么呢?是不是马上会出现类似“奸佞小人”“奸佞当道”这样的词句呢?除此之外大概没有什么美好的字会跟着它了对吗?

    的确,“佞”字,虽然在早期使用时是有形容有才智的人的意思,可是作为动词使用时,更多的是形容用花言巧语谄媚的意思,意指善于讨好钻营。

    同样的是有一副好口才,如果能够出口成章,引经据典给人讲道理,为导人向善而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就可以称之为能言善道。如果专门用来讨好权贵,阿谀奉承极尽溜须拍马之能事,在面临问题时善于为自己找理由找借口,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推诿、扯皮、辩解,这种人我则称之为巧言善辩。

    还有些人说,孔子由来讨厌“善辩”之人,所以只要求人有仁德即好。

    然而,翻开孔子学生的名册,其中宰我、子贡等都是擅长辞令的人,而且成就颇高,孔子也很是喜欢这些学生。由此可见,孔子并不是反对人要有好的口才,只是需要分辨,有没有把好的口才运用到了好的地方。

    孔子所不喜的应该是那些花言巧语谄媚的“佞人”。

    回过头来看这段对话,我们再结合一下生活中的实事。或许是有人在感叹,冉雍是个仁德的好人,可是就是不太会运用技巧搞好关系。这里的“佞”指的是对方说孔子不会跟人说好听的话拉关系。

    而孔子接的话则是一语双关,首先否定的是“佞”的谄媚,其次也表明了一个立场,将“佞”所包含的负面意思带了出来,一语双关的让人明白“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

    花言巧语的话说得太多,自然就会出现华而不实的言论,一旦落人口实就是别人可以用来反制自己的把柄,必定引起争执,这绝对不是一件好事。

    由此可见,孔子看问题很全面,不是单纯的在一个点上面看问题,而是会综合很多因素的。

    “之乎者也”一番解析后,让我再一次很深的明白一个道理,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天赋和特长,可是如果为了追名逐利,将这些天赋特长用错了地方,也是很可怕的。可以做一个能言善道的真性情之人,却千万不能做一个只为名利出卖灵魂和肉体的奴隶。

    做人最重要要有底线,仁不仁先不管,有没有能力也先不管,但是千万不能成为一个奸佞之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人生,跟孔夫子念“之乎者也”第六十七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beoy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