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电影漫谈简书电影院每天写1000字
狗十三:爱不是来自父母的天性

狗十三:爱不是来自父母的天性

作者: 黄雨琳 | 来源:发表于2019-02-05 12:57 被阅读8次

前几天宅在家里看《狗十三》,电影的节奏似乎一直在平淡缓慢中进行以及时不时夹杂着激起的高潮。我看到有些人说李玩被他父亲打的那一段拍得特别的好,但尽管如此,也不过是李玩每晚给自己煮的面条,烫口,放在窗台上吹吹,入口就消无声息了。

在电影的结尾,李玩的父亲载着她的时候,李玩问他是怎么跟自己的母亲认识的,她的父亲突然间哭了,是那种看起来十分悲伤从而抑制不住的哭泣。

其实我并不能太理解李玩父亲的眼泪。他从头到尾都没有用心地面对自己的女儿,他要的是李玩的省心,他觉得李玩太不省心了。影片开头他强迫李玩加入英语兴趣小组,面对李玩强硬的姿态,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满嘴的“我都是为你好”,然后掏出人民币了事。李玩不吃那套,就买狗来哄李玩。直到发现李玩不吃软时,索性动起粗来,想用武力彻底地打垮李玩,然后再软语道歉来收买女儿的心。

李玩的倔是为了维护她的底线和原则。她不想跟着一群大人玩着指鹿为马的游戏,她需要的只是他们的一个道歉,一点解释和一点用心,是大人们自己把事情复杂化了。当爱因斯坦走丢的时候,他们因为了解李玩的倔强,怕她哭闹,拐着弯的哄着她。而李玩最在乎的是他们有没有去找找爱因斯坦。

自从父亲二婚之后,李玩就随了爷爷奶奶生活,作为父亲的都不愿意把李玩接到自己的身边,他真的了解自己的女儿吗?这份不了解才是这个电影里所有冲突的源头。父母之爱只是来自于一部分人,不是所有人天然就有的,有些父母要的只是省心和脸上有光。因为不肯跟自己的孩子有更深入的交流,不肯倾注更多的耐心,所以从小就送到各种各样的地方加以调教,然后再把所有的过错都推到孩子的身上。

李玩的父亲就是这样的人。如果一开始他就站在李玩的角度上跟她好好交流,也不至于矛盾激化,最终自己的母亲走丢,他把所有的过错理所应当地推脱,痛打李玩一顿。后来他的小儿子被另一只“爱因斯坦”给咬了,他毫不犹豫地把狗卖到了狗肉店里,李玩恳求父亲让自己去看看“爱因斯坦”,那时候它早已不在了。李玩对着父亲平静地说了声:“谢谢。”这句谢谢真是打在了父亲的脸上,李玩以另一种方式,让剧情又一次回到了原点。

李玩对父亲是宽容的。她要的其实只是父亲能够对自己多一点的关注,多一点的在乎。当父亲答应自己去看天文展,但是没有开门的时候,李玩表现得特别的乖巧。她一直努力想要跟自己突然出现的同父异母的弟弟关系更加亲近一点,但是她的继母始终对她怀有戒心,她的弟弟从小被惯的骄横跋扈,跟姐姐完全不同。

但是在弟弟刚刚出生的时候,全家人却口径一致地瞒着李玩,直到后来孩子都周岁生日了,李玩才知道。这是一条从电影的开篇就埋着的暗线,当它重见天日的时候却平静得让人害怕。全家人畏惧李玩,怕李玩对弟弟的到来抱有成见,刺激到她。而且在这么久的时间里,李玩竟然也没有觉察到弟弟的存在,只能说明李玩和父亲,继母之间难以言喻的疏离。

李玩是个被迫长大的孩子,而他的弟弟则注定是个自己不能够立起来的人。

在弟弟生日的时候,这个“小霸王”接受着来自所有人的呵护,他被围在了中间,是这个家的中心。正如他在刚出生的时候,爷爷给他取的名字:昭昭。而他也说了一句:李玩的名字那是取着玩儿的,在他的爸爸给儿子唱生日歌的时候,李玩被里外三层的人挤到了最外围,她最开始强迫自己要面带微笑,那又如何呢?她还是静静地找了个位置坐下,收起了没有人看的笑脸。

当李玩的英语考了年级第一名的时候,李玩的父亲才第一次唱歌给她听,因为他对李玩的付出都是有条件的,李玩要让她长脸,李玩要让她省心。可是他的儿子就不一样了,哪怕是误伤了自己的母亲,他的父亲第一反应都是哄着自己的儿子,让他别哭。

很多人说看完有不适的感觉,而好的电影就是一面镜子,因为它所照见的就是你自己的生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狗十三:爱不是来自父母的天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bxv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