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有感

作者: 往日浮尘 | 来源:发表于2018-09-15 16:28 被阅读18次

         

    《浪潮》有感

            浪潮?看到这个名字想到的是什么?是时尚?是潮流?是的,影片正是讲述了教育界重现"独裁政治"的一股浪潮,我们从这次浪潮中来分析关于教育界的一些话题。

            给我印象很深的有三人:蒂姆、卡罗以及文格尔老师。

            首先是蒂姆,在文格尔老师宣布浪潮结束时,他怒吼,认为所有人都在欺骗他,失去理智的他开枪杀死了一名同学,最后吞枪自杀,酿成惨剧。其实,当网页上显示出枪时,当他不知从哪搞来大麻免费给同学时,当他兴奋地告诉父母关于"浪潮"这件新鲜事儿却遭到父母的冷淡甚至是嘲讽时,当他……所有这一切都暗示了悲剧的发生。原因很清晰,蒂姆是一个问题少年,它缺少来自同学、老师、甚至是家长的关爱家庭的"暴力式"教育,自由体制教育下的弊端,使懦弱缺乏安全感的蒂姆比其他人更加依赖"浪潮"这个团体,因为在这个团体中他感受到了关爱和一种安全感。我认为,归根结底,蒂姆的问题出在家庭教育上,虽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人任老师,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首先应该教育好孩子,一个人的可塑性是与年龄成绝对的反向趋势,从小教育不好,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已逐渐成形,再来教育孩子可谓是难上加难,所以有一句话说"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正式缺少了家庭的教育和关爱,才会使蒂姆没有原则地什么朋友都交,形成极端的性格,造成悲剧。

    《浪潮》有感

            再来看卡罗,说实话,一开始她不服从"浪潮"的所有标准,我的内心是反感的,"为什么她要特立独行,难道没有采纳她的意见就要以这种方式来反抗?"这是我当时的想法。后来,他开始散播关于打击"浪潮"的传单,我更加讨厌她,直到影片的结局,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她才是这次"浪潮"中唯一的清醒者。开始她也是为了浪潮运动穿上自己不喜欢的白衬衫,后来是她的妈妈告诉她不会那样去教育她,她才幡然醒悟,可以看到个人受集体的影响是多么大。勒温认为人的行为与环境存在着动力关系,常常受到外界的影响,而且影响很大,几乎到了环境决定人的行为的地步。这一点在《浪潮》中有着非常明显的体现。文格尔老师让他们把"叛徒"押上来他们照做了,很难想象如果让他们杀了"叛徒"、放弃学业、背弃家庭,他们会不会为了所谓的浪潮照做。相比之下,卡罗在集体中保持理智,坚持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是让人佩服的。集体是个体的"生活空间",会是时刻刻都在接受来自整个生活空间的影响,这些影响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个人的价值观,因此在形成团体时,要尽量找与自己三观相近的人。

    《浪潮》有感

            最后就是文格尔老师了这场悲剧的"罪魁祸首",他是"浪潮"这个团体的"精神领袖",他突发奇想,上演"独裁政治",可是作为一个老师,他不该灌输给学生我们和别人不一样,我们高人一等的思想,虽然没有明确的表示,可他对楼下老师的敌意便是最好的证据。"起码比楼下的无政府班好"、"我想让敌人吃我们天花板上的灰"等等,这也暗示着浪潮不会有什么好的结局,这是一个老师不该有的行为,虽然最后他已翻然悔悟,可"浪潮"早已不在他的掌控之中。他在这过程中享受着至高无上的尊荣,他是众多人的"首领",多么神气的一件事!原以为是个王者,没想到却是个青铜,不知道在坐上警车的那一刻他的内心在想什么!

    《浪潮》有感

            个体在集体中会丧失原有的理智,表现出"兽性",我们从小被教育听老师的话,我们照听也照做了,可老师不是思想的灌输工具,我们也有自己的想法。正如在网络高度发达的时代,"键盘侠"层出不穷,看到一条火热的帖子,随着众多评论跟上一句,表示"朕已阅",可那真的是自己的想法吗?我们是不是在这个大集体中随波逐流了呢?前段时间,抖音上的成都小甜甜可谓是大火,网友纷纷买票前往成都,只为看她一眼,评论调侃说:一个人推动了成都的发展。在这个事件中,大多数网友都丧失了理智,只为顺应"潮流"。由此可见,群体对个人的影响是多么大。

            作为一个老师,也应该明白班集体对每个人的影响,因此良好的班风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前提条件,老师要教育学生既要融于群体,又要独立于群体而存在,作为学生也要时时刻刻保持应有的理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浪潮》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chtn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