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斜人静夜读书,是一种享受。冯友兰先生的这本《中国哲学简史》它似“婴粟花”般,令人爱不释手。它不仅让我了解什么是中国哲学,还让我简明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史。
作者冯友兰,中国哲学家、哲学史家。他的这本《中国哲学简史》享誉世界,成为人生必读书之一。韩国总统朴槿惠曾经特别推荐此书,使这本书重新再版,在中国掀起了文化的浪潮。
这本书是冯友兰先生194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受聘担任讲座教授,讲授中国哲学史,由其英文讲稿后经整理写成《中国哲学简史》,1948年由美国著名出版公司麦克米兰出版。
此书一出,立即成为西方人了解和学习中国哲学的超级入门书。五十多年来,一直是世界各大学中国哲学的通用教材,在西方影响很大。
可见其文学底蕴之深厚,知识之渊博,英文水平之优良。写书不易,用英文书写更难,用英文书写中国哲学,可想而知。行笔至此,对冯友兰先生的文学造诣肃然起敬。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此书没有中文版本。直到20世纪80年代,本书才由冯友兰先生的学生第一次根据英文本译成中文,首版印刷十万册,很快售罄,成为当时学术界的畅销书。
《中国哲学简史》以20万字的文字讲述了中国哲学的发展历史,打通了古今中外的相关知识,在有限的篇幅里融入了冯友兰先生对中国哲学的理解,是史与思的结晶,充满了人生的睿智与哲人的洞见。
因为最初是讲义,其语言极其流畅;由英文翻译而来,其文字极其符合当代人的阅读方式。此书在世界各地有多种译本,一直是许多大学中国哲学的通用教材,也是了解中国文化的入门书。
它对当今的读者有极大的意义,不失为一部可以影响一生的文化经典。
什么是中国哲学?我一直以为是马克思相关原理之类,打开书本阅读时,才发现自己竟如此地“浅学无知”。
冯友兰先生认为,所谓的哲学,就是对于人生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这一评价,有助于人们破解对于哲学的神秘感和高深莫测感。说句绕口的话就是:思想思想的思想是反思的思想,你思想一下这种思想对不对?
但是在思想的时候,常常会受到生活环境的限制,从而他会以特定的方式感受生活,这样他的哲学就形成了哲学的特色。
中国哲学,就是靠着中华民族的地理环境,经济背景,以及中国文化的历史等众多因数而形成的。

中国哲学指什么?
其实是指我们传统的思想,除了我们熟知的儒家,道家,墨家,还包括法家,名家,阴阳家。孔子为儒家的创建人,教育了大批的学生,被西方称为孔子学派,此后又出现了儒家的理想主义派孟子,现实主义派荀子。
道家,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墨子创建墨家,主要反对儒家思想。而法家主要指法律和法式,这一点,中国至今还在用,建立了法治社会。
名家,代表人物惠施和公孙龙,他们的思想是强调 “名” “实”,在现代人的眼中这可能就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理论。阴阳,研究的其实是宇宙的起源。
从六大家的思想起源能看出,中国哲学的历史和中国文化的传统是非常悠久的,它们至今还在流传。

“人不一定应当是宗教的,但是他一定应当是哲学的”,尤其是国人更富于哲学性、思想性;“富于暗示,而不是明晰得一览无遗,是一切中国艺术的理想,诗歌、绘画以及其他无不如此”。
冯友兰先生的这本书,快速阅读无法领略其精髓,需要慢读、细读、精读。第一次阅读只能算是浏览,增长一些知识,开拓视野。此书对于文中作者并没有太多详细的解释,需要一定的学识积淀后,慢慢去体会并领悟。
这样文化底蕴深厚的好书,阅读后需要慢慢沉淀,常读常新,每阅读一次,便会有不一样的收获。以前以为佛学就是佛教,阅读此书,才知道佛学与佛教全然不同。
学习哲学,可以让我们了解自己、认识世界、看懂人生本质,从而轻松豁达快乐地生活。
哲学虽然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它又博大精深,卷帙浩繁,而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是这一学问的提纲挈领,正如他在前言部分所写:
小史者,非徒巨著之节略,姓名、学派之清单也。著小史,意在通俗,不易展其学,而其识其才,较之学术巨著尤为需要。这份冯氏清单,无疑给喜欢哲学的读者指引了方向。向前蔓延的漫漫道路,还得靠自己一点点去探索、体验。
《中国哲学简史》一共二十八个章节,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从哲学产生的背景、起源讲起,到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再到唐宋明清以及近代,各个历史时期的哲学名家与不同学派,包括西方哲学的传入以及对中国哲学产生的影响,都有简明易懂的介绍。
事实上,不论哪一学派,都可以单独抽出来独立成书,因为是“简史”,所以冯友兰先生分条析理,简明扼要又尽量全面地在这本书里阐述了从古至今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
木心先生曾自嘲,《文学回忆录》这本应是文学的菜单,结果菜单比菜好吃。阅读完《中国哲学简史》之所以想到木心先生的这句话,是因为我觉得,虽是“简史”,却是一顿大餐。需要细细去嚼,慢慢去品。
35天读书挑战书评—《中国哲学简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