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西米亚狂想曲》在今年第91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揽下最佳男主角、最佳剪辑、最佳混音、最佳音效剪辑四项大奖,妥妥的大赢家。这部电影为欧美十大摇滚乐队之一的“皇后乐队”作传,致敬了这个曾经风靡世界的摇滚天团。
在电影之前:皇后乐队的荣耀战绩
提到“波西米亚狂想曲”,你可能会一时茫然,但当“we will we will rock you”的音乐响起,恐怕任谁都会不自觉地跟着节奏哼唱起来。
作为宇宙殿堂级摇滚乐队,Queen拥有遍布世界各地的追捧者,其在英国国内的地位尤其高,至今是英国史上专辑销售前十,包括最高位在内。其生涯专辑于英国专辑销售榜周数总计达1322周,为史上最长。
电影主要讲述了从1970年乐队成立,到1985年乐队参加LiveAid 慈善演唱会时的高光时刻,跨度十五年,再现音乐艺术家弗雷迪·莫库里特立独行的人格魅力与无人能敌的天赋才华。
图片‖网络电影片名取自乐队的同名单曲“Bohemian Rhapsody” (“波西米亚狂想曲”),该曲创下当时英国史上单曲销售最高纪录(现为第三),并被西方乐坛评为史上最伟大的歌曲。
出于对皇后乐队的热爱和尊重,导演布莱恩·辛格说,他将“忠实地重现”那些标志性的时刻,为此,他还请皇后乐队现存成员吉他手布莱恩·梅(Brian May)和鼓手罗杰·泰勒(Roger Taylor)为本片担任联合监制,弗雷迪生前的助理也在片场提供信息。
剧组让最熟悉最亲近的人来回忆和追溯旧年往事,力图使早逝的音乐天才真正在银幕复活。
狂热:以音乐注释人生
弗雷迪•莫库里是皇后乐队的灵魂主唱,从乐队的起跑到夺冠,他得天独厚的音乐才能和独树一帜的艺术人格是其中最大的冲力。
作为传记电影,影片采取的是一种相对大刀阔斧概念化表现人物的方式,并不在繁细心理和密实细节上做过多探索,而是以用戏剧化的情节对弗雷迪个性进行强化塑造作为重心,突出弗雷迪在音乐上的狂热痴迷和不染世俗的直率随心。
图片‖网络影片叙事线是传统的起承转合,在真实之上加以艺术改编,配以原曲音效的剪辑,共同呈现出弗雷迪对音乐痴狂的热爱和迷恋。
从早期对家庭的逃离反叛、带领乐队时的自信笃定、乐队发展时对音乐理念的坚守不妥协到最后登上Live Aid的状态大爆发,紧快的叙事节奏一步步将弗雷迪层层重现,加之演员拉米·马雷克克隆般的神演技,在对史实的复刻和模拟里,不遗余力地展现出一代歌王独领风骚的骄傲姿态。
图片‖网络温情:身份认同的惘然和回归家庭的初心
在影片里,弗雷迪事业与人生的转折出现在他肯定了自己双性恋的身份后,被恶人保罗蒙骗和利用,诱使他远离乐队其他成员和挚友玛丽。弗雷迪陷入一种惘然萎靡的低潮状态,在华丽的诱惑面前迷失了自我。
乐队吉他手布莱恩•梅曾回忆弗雷迪“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表面上一副轻浮和滑稽的形象,但他隐藏了童年时代的不安全感。”
正是这种不安全感,让弗雷迪更加迫切地想要满足自己内心深处的渴望,并且不顾一切,即使这种随心所欲会焚烧自己也在所不惜。
在舞台上闪亮世界的天才摇滚歌手,却也有这样敏感脆弱的一面,不免使人唏嘘。影片中弗雷迪与玛丽在夜里开关灯的场面,更是令人心酸不已。
图片‖网络影片以玛丽在雨夜对弗雷迪的一次探访作为这次低潮的回升,弗雷迪纠正了自己的错乱,重新返回自己的乐队。
“We are family.”皇后乐队不仅仅只是一个搭伙唱歌的乐队,他们视彼此为亲人,尽管他们总是在录音室大吵,尽管弗雷迪因迷失而伤了乐队其他成员的心,都因为是Family,而能够彼此原谅,再起征程。
这份隐藏在剧烈摇滚背后的信赖与温情,也是皇后乐队能够走向辉煌的必不可少的原因。
图片‖网络惊艳:经典现场的完美重现
影片的结尾即高潮。
1985年,Live Aid(拯救生命)群星摇滚慈善演唱会,旨在为埃塞俄比亚的饥荒筹集善款,同时在英国伦敦和美国费城举行,吸引了9万现场观众及全球直播近15亿的电视观众,持续了整整16小时。
这场人类历史上空前伟大的演唱会吸引了全世界100多位摇滚歌星参与义演,邀请了迈克尔·杰克逊、鲍勃·迪伦、保罗·麦卡特尼、U2和麦当娜等巨星。
皇后乐队作为压轴出场,影片最后20分钟的高潮,就是对这一历史时刻的全方位复现。
图片‖网络不论是场面调控、舞台布局,还是人物服装、乐队道具、演员表演等等,都力求与当时画面一模一样。
于是,在最后20分钟里,观众仿佛通过荧幕也进入了热烈喧嚣的演唱现场,融入了9万人之中,伴着皇后乐队的歌声与鼓震,一起沉入摇滚的幻象里。
图片‖最爱花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