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理想课堂的三重对话

理想课堂的三重对话

作者: zhangshoulan | 来源:发表于2024-01-14 21:49 被阅读0次

    依据建构主义教育学的观点,可以把学习视为一个同时展开的三重对话:

    人与知识的对话,人与他者的对话,人与自己的对话。这里的知识就是指文本,他者则指教师、学生以及其他读者,而所谓与自己的对话,则是指反思与生长性的。这三重对话中,与知识的对话是课堂教学的核心。

    在与他者的对话中,理想课堂追求的是“倾听”与“应对”,即实现真正的主体间的对话。对话的课堂应该是倡导相互间的理解,还可以通过异议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在这一过程中,产生所有学习共同体之间产生共鸣。我对此处的理解是:在课堂上既要倾听他人对文本的理解,同时可以提出自己不同的观点,在倾听的过程中,不仅仅倾听他人发言的内容,更要倾听他们发言内容背后的心情与想法,与他们产生情感的共鸣。而所谓的“应对”,我个人将其理解为当别人与自己观点或理解不同时,我们要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而在彼此表达或“辩论”的过程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产生情感的共鸣。

    关于“最近发展区”。儿童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独立学习能够达到的水平;另一种是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等手段,能够达到的水平。维果茨基把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叫作最近发展区。要想达到课堂上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就一定要参与学生与这间的对话。因此,课前预习就非常重要了,通过课前预习,教师了解到学生独立学习已经达到的水平,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课堂上通过“倾听”与“应对”,使学生与知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能够深入进去,达到理想的课堂效果。

    要想达到理想课堂效果,教师首先要能够认识到知识的魅力,并参与整个知识重现的过程。这也就要求教师在课前一定要进行文本解读与教材解读,当教师解读出知识的魅力时,在课堂上教师生命自然能够发光,自然能够展现出教师自身的魅力,这时,教师自然会感受到自身生命的价值,这样的教师自然能够把学生带向一个全新的领域。

    只有当学生与教师都与知识产生了深刻的共鸣时,才能实现人与人之间、与自我生命之间的深刻共鸣,也只有此时,课堂教学才真正的实现了知识的复现,实现了学生与教师生命的复活。

    当教师真正的认识到了知识的魅力,当课堂上真正的有了“倾听”与“应对”,才能真正实现知识、生活与生命的伟大共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理想课堂的三重对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fpco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