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私欲 正过失

作者: 乐德乐 | 来源:发表于2023-03-28 06:00 被阅读0次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上文曾子用大量篇幅论述了诚意的内涵,是否诚意的终极判断在于明明德,明明德在实践中对外体现为亲民,对己体现为止于至善,止于至善是一个修身集义的过程。那么修身的入手处在哪里呢?

曾子认为修身的入手处在于正心,正心是修身的法门。

所谓正心是说,自己如果产生愤怒、恐惧、患得患失等情绪,或者追求享乐,就会偏离本心,这就是不正。愤怒、恐惧、忧虑、喜悦等都是人之常情,是心之发用,但是一旦出现而不能自警,则很容易让私欲占据上风,左右了自己的言行。这样,心就不正了,就是偏离了本心,回归本心的过程,就是正心的过程,正心的过程就是去私欲的过程。

心不正,私欲占了上风,会有什么现象呢?曾子说,这时的人们就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也就是说,本心被蒙蔽了。

视而不见,不是失魂落魄,什么也没看见;听而不闻,不是像聋了一样,什么也没听见;食而不知其味,不是失去了味觉,吃什么都没有味道。我们的感官失去了心这个主宰,感官本身成为主宰,所见、所闻、所味都不是真见、真闻、真味。

打个比方,一个人看到医院走廊里别人丢失的巨款,如果他的心不正,在他眼里,那笔巨款就是可以换来美食、豪车、享受的财富,但对一个不失本心的人来说,则看见了遗失者的焦虑、恐惧,看见病患可能因此露宿街头,看见病人可能因此失去生命。

我们也可以借助佛家的妄识来理解这句话,感官产生的见闻觉知都是幻相,而不是根见,因为此时我们迷失了自性。

我们还可以读读老子道德经中的一段话:“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儒释道的道理都是相通的。

我们不难发现,诚意是从正面来说,正心是从反面来说,但从修身的功夫来说,正心才是切实的下手处,人心本是正的,把蔽障去掉,正心自然就彰显出来了。如果片面地一味强调诚意,就容易沉迷于静坐冥思,从而落入孤寂的泥潭,脱离儒家经世济民的大义。

修身在正其心,就是说,修身的入手处在于正心,要从反面入手。

可见,诚意正心并没有先后之分,他们是一体两面,不能把他们独立分开,诚意和正心是相互的,意诚有助于正心,正心有助于意诚,诚意和正心都是动态的,变化的,同时进行的,是一种功夫,他们并不是一种静止的状态。

如果说,诚意正心是从思想上说的,那么格物致知更侧重于实践,也就是王阳明说的事上练。综合起来说,我们的本心不能停留在思想的层面,遇到事情的时候,必须从本心出发,落实到具体的实践,在实践中不断纠正错误,改正过失。诚意正心是知,格物致知是行,知行必须合一。

人这种动物最大的特点,就是容易犯错误,因为有七情六欲,任何人不可能不犯错误,所以,我们要不停地反省,不断地改正错误,修身是终身的事业。荀子强调,学不可以已,就是这个意思。

----《我读大学36

相关文章

  • 去私欲

    私欲杂念太多,把我们的心快占满了,剩下的空间太小,幸福都装不进去了。学习就是为了懂得慢下来、静下来,为了明白踏实、...

  • 去私欲

    今日学习与践行《传习录》第四十三篇文章,阳明先生又强调了良知之说,我们有时候确实很困惑,当良知被蒙蔽时我们要如何做...

  • 一切从心出发

    所谓从心上改过,当然是最直接了当的。因为一切过失都是从心上产生的。只要一心向善,无有私欲,那就不会有过失了。也不必...

  • 去私欲 存天理

    新的一天开始,接受也是最好的开始,比如现在每个人都要面对被感染的风险问题,首先,接受它,既然发生了,已经是事实,然...

  • 《传习录》第九天学习心得----《薛侃录》之三

    一、“自己的私欲不容易克除,怎么办?” “人需要有为自己着想的心才能克去私欲,能够克去私欲,才能成就自己。” 这个...

  • 致良知线上笃行班学习第30天

    志愿:去私欲,致良知,依良知而行。无我、利他、致良知。 (读原文、看视频) 观看博仁老师视频《正诸先觉考诸古训》,...

  • 去心中贼之私欲

    什么是私欲,过了的基本欲望就是私欲。或者说,良知认为错的欲望就是私欲。人不可能没有欲望,一个人如果没有欲望,那和僵...

  • 致良知线上笃行班学习第29天

    志愿:去私欲,致良知,依良知而行。无我、利他、致良知。 观看博仁老师视频《正诸先觉 考诸古训》。人生最重要的事是做...

  • 【心造世界,心也能主宰我们的世界】

    良知即善念、正能量、内心归于中正;私欲即恶念、负能量、内心有偏倚。我们的私欲即内心的灰尘、垃圾、阴霾,就像一桶脏水...

  • 致良知线上第28期致知班学习第36天

    志愿:去私欲,致良知,依良知而行。无我、利他、致良知。 今天学习《传习录》二十六【薛侃录】。 去私欲、致良知。先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去私欲 正过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gfnr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