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佛門對聯
佛門對聯:20.待人處世

佛門對聯:20.待人處世

作者: 无心妙心 | 来源:发表于2017-04-08 22:51 被阅读33次

佛門對聯:20.待人處世


近代淨空法師指出:修學的基礎是三福,待人依六和,處世修六度,遵普賢願,歸心淨土,佛之教化能事畢矣!修學「三福」:一、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二、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三、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如此三事,名為淨業。此三種業,乃是過去、未來、現在三世諸佛,淨業正因。

待人依「六和」,是身和共住、語和無諍、意和無違、戒和同修、見和同止、利和同均。處世修「六度」,為度生死海到涅槃岸之六種行法: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進,五、禪定,六、智慧。遵循普賢菩薩十種廣大行願:一、禮敬諸佛,二、稱讚如來,三、廣修供養,四、懺悔業障,五、隨喜功德,六、請轉法輪,七、請佛住世,八、常隨佛學,九、恒順眾生,十、普皆迴向。

《八十華嚴經》提到:「不為自身求利益,欲令一切悉安樂;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欲為佛門龍象,先作眾生馬牛。雖處惡世,不為惡事;惡法生時,終不隨受。近代印光大師指出:無論在家在庵,必須敬上和下,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勞,成人之美。靜坐常思己過,閒談不論人非。常生慚愧心,及生懺悔心,縱有修持,總覺我工夫很淺,不自矜誇。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樣子,不看壞樣子。看一切人皆是菩薩,唯我一人實是凡夫。

20.1

一制夫心成鐵漢;

三緘其口學金人。

近代印光大師撰,摘自《印光大師全集‧冊二》。

20.2

人生若夢誰非寄;

到處能安即是家。

廣東雷州天寧寺客堂有此聯。

20.3

凡事付之一笑;

於人無所不容。

山西五台山彌勒殿有此聯。

20.4

大路在前,須分明認去;

一肩擔下,當努力將來。

香港離島大嶼山寶蓮禪寺山門有此聯。

20.5

大夢忽聞鐘,任他煙雨迷離,還當醒眼;

浮生真類雁,看到天花欲墜,我亦回頭。

湖南衡山雁峰寺,及台灣台南市新營興隆禪寺有此聯。

20.6

少惱少憂須少欲;

多施多捨莫多心。

近代觀世心撰。

上聯取材於《佛遺教經》:「當知多欲之人,多求利故,苦惱亦多;少欲之人,無求無欲,則無此患。」

20.7

世世常行菩薩道;

時時莫負眾生恩。

近代觀世心撰。

上聯出自佛門課誦〈回向偈〉:「願消三障諸煩惱,願得智慧真明了。普願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薩道。」

20.8

世事如棋,讓一著不為虧我;

心田似海,納百川方見容人。

四川什邡龍居寺有此聯。

20.8.1

須知世事如棋局;

長養心田似海深。

河南太原祟善寺有此聯。

20.9

世事讓三分,天空地闊;

心田培一點,子種孫收。

廣東雷州高山寺有此聯。出自清‧金蘭生《格言聯璧‧惠吉類》。

20.10 new

世間重任實難挑,獅子林中,也好息肩聊倚石;

天下長途不易走,兜率寺裡,何妨歇腳漫斟茶。

江蘇南京獅子嶺兜率寺有此聯。「獅子」嶺地名及「兜率」寺名嵌入對聯。

20.11

世路崎嶇,看迷人捷足登山,爭到懸崖無退步;

佛天悲憫,願眾生回頭是岸,早離苦海渡慈航。

浙江杭州法喜寺圓通寶殿,及浙江遂昌卉隱寺有此聯。

20.12

只知佛法無南北;

誰管人情有是非。

摘自日本鐵舟德濟禪師〈送輔侍者之大元〉詩:「晚木蕭蕭辭竹扉,秋風輕卷一麻衣。只知佛法無南北,誰管人情有是非。鯨海饒為千里隔,雲濤不礙片帆飛。吾宗近日陵遲甚,獵縣遊洲便早歸。」參閱《大正藏80冊2557:鐵舟和尚閻浮集》。

20.13

平日不燒香,莫待臨時纔抱腳;

慈雲能救苦,幸從喝處猛回頭。

香港新界元朗靈渡寺有此聯。清末民初‧伍其昌撰。

20.14

生前徒費心千萬;

死後空餘手一雙。

摘自明‧憨山德清法師〈醒世歌〉,參閱《卍續藏62冊1214:蓮修必讀》。

20.15

立身苦被浮名累;

涉世無如本色難。

四川峨眉山報國寺方丈室有此聯。近代于右任書贈報國寺方丈果玲法師。

20.16

立定腳跟撐起背;

展開眼界放平心。

四川綿陽魚泉寺有此聯。

20.17

休將自己心田昧;

莫把他人過失揚。

摘自明‧憨山德清法師〈醒世歌〉,參閱《卍續藏62冊1214:蓮修必讀》。

20.18

在欲而無欲;

居塵不染塵。

山西五台山僧舍有此聯。出自《大正藏85冊2732:梁朝傅大士頌金剛經》。

20.18.1

出世非離世;

入塵不染塵。

廣東韶關無盡庵大門有此聯。

20.19

有求莫若無求好;

進步何如退步高。

摘自元‧石屋清珙禪師〈山居詩〉:「荒塚纍纍沒野蒿,昔人未葬盡金腰。有求莫若無求好,進步何如退步高。貪餌金鱗終落釜,出籠靈翮便冲霄。山翁不管紅塵事,自種青麻織布袍。」參閱《卍續藏70冊1399:石屋清珙禪師語錄‧卷下》。

20.19.1

有心不若無心好;

進步何如退步高。

出自明末清初‧三山燈來禪師,參閱《嘉興藏29冊B244:三山來禪師語錄‧卷十一》。

20.20

佛法在世間,立足世間求出世;

禪心淨塵俗,置身塵俗再超塵。

湖南衡山祝聖寺說法堂有此聯。近代周亮撰。

20.21

利欲紛馳,腳下安知萬丈壑;

偷心未盡,眼前聽取一聲雷。

浙江杭州靈隱寺壑雷亭有此聯。「壑雷」亭名嵌入對聯。

20.22

忍片時風平浪靜;

退一步海闊天空。

江蘇南京雞鳴寺有此聯。

20.22.1

忍一點風平浪靜;

讓三分海闊天空。

廣西桂平洗石庵放生池壁有此聯。

20.23

步步登高易;

心心放下難。

出自元‧通玄圓通禪師,參閱《卍續藏67冊1312:通玄百問》。

20.23.1

就地登高易;

從空放下難。

出自明末清初‧破山海明禪師,參閱《嘉興藏26冊B177:破山禪師語錄‧卷四》。

20.24

事能知足心常愜;

人到無求品自高。

四川資中永慶寺有此聯。清‧陳白崖撰,參閱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十五》。

20.25

到這山來,未謁普門當先淨志;

渡那海去,欲登彼岸須早回頭。

浙江普陀山海岸牌坊有此聯。近代簡照南撰。

20.26

到經堂著意誦經,不必細談家務;

登佛殿誠心念佛,何須閑說別人。

廣西全州湘山寺有此聯。

20.27

忠直誠心,和平處世;

慈悲濟物,道德立身。

安徽九華山立庵有此聯。近代圓瑛法師撰。

20.28

法愛不輕功不熟;

人情難淡道難全。

清‧古崑法師撰,摘自《卍續藏62冊1187:淨土隨學‧卷下》。

20.29

知事少時煩惱少;

識人多處是非多。

出自宋‧東山齊己禪師,參閱《五燈會元‧卷二十》。

20.30

既升堂更應入室;

再進步方可登樓。

安徽九華山甘露寺客堂有此聯。

20.31

是非不必爭人我;

彼此何須論短長。

香港新界沙田萬佛寺有此聯。出自明‧憨山德清法師〈醒世歌〉,參閱《卍續藏62冊1214:蓮修必讀》。

20.32

能受苦方為志士;

肯吃虧不是癡人。

安徽九華山旃檀林地藏殿有此聯。清‧梁同書撰。

20.33

草鞋踏破,到此般般放下;

肩膀磨穿,從今步步登高。

廣東韶關南華禪寺客堂,江西吉安淨居寺,及台灣台南市永康妙心寺雲水堂有此聯。

20.34

乾坤容我靜;

名利任人忙。

浙江普陀山慧濟寺有此聯。近代曼殊法師撰。

山東日照紅雲寺僧舍將上聯「乾坤」改成「山廓」。

20.34.1

小樓容我靜;

大地任人忙。

廣東羅浮山蘇醪有此聯。清‧楊應琚撰。

20.35

欲除煩惱須無我;

歷盡艱難好作人。

安徽九華山祗園寺光明講堂,及江蘇揚州大明寺素菜館有此聯。

20.36

處己何妨真面目;

待人總要大肚皮。

北京潭柘寺,及四川峨眉山洪椿坪彌勒殿有此聯。

20.37

鳥棲林麓易;

人出是非難。

出自唐‧耀州密行禪師,參閱《五燈會元‧卷六》。

20.38

創業誠難,今日勿忘前日德;

立基匪易,先人只望後人賢。

四川峨眉山洪椿坪客堂,及江西永修真如禪寺祖堂有此聯。近代虛雲禪師撰。

20.39

順境亂心多罣礙;

逆緣助道少牽連。

清‧古崑法師撰,摘自《卍續藏62冊1187:淨土隨學‧卷下》。

20.40

惹禍只因閒口舌;

招愆都為熱心腸。

摘自明‧憨山德清法師〈醒世歌〉,參閱《卍續藏62冊1214:蓮修必讀》。

20.41

寡過未能為我憾;

居心無偽任人非。

近代印光大師撰,摘自《印光大師全集‧冊二》。

20.42

閱世休嫌眼孔小;

容人須放肚皮寬。

福建泉州朵蓮寺,及福建廈門鴻山寺彌勒龕有此聯。近代圓瑛法師撰。

20.43

閱世廣開天地量;

逢人長笑古今春。

福建莆田慈壽寺天王殿有此聯。

20.44

閱徧塵寰原是夢;

研窮妙性急歸真。

近代印光大師撰,摘自《印光大師全集‧冊二》。

福建莆田龜山古剎方丈室將下聯改成「所窮妙性總歸真」。

20.45

閱歷深時知世態;

工夫悟後見天真。

安徽九華山立庵有此聯。近代圓瑛法師撰。

20.46

養成大拙方為巧;

學到如愚始是賢。

近代圓瑛法師撰。

20.47

靜坐常思己過;

閒談莫論人非。

上海圓明講堂,及湖南麻陽回龍庵有此聯。出自清‧金蘭生《格言聯璧‧惠吉類》。

山西五台山塔院寺將上聯「己過」改成「自己過」,下聯「人非」改成「他人非」。

20.48

蹊路上宜防失足;

迷途中及早回頭。

安徽九華山法華寺有此聯。

蹊:讀(希)音,小路。

20.49

點石化為金玉易;

勸人除卻是非難。

摘自宋‧徑山宗杲禪師《卍續藏67冊1309:正法眼藏‧卷一上》。

20.50

繞寺千嶂,松蒼竹翠;

出門一笑,海闊天空。

雲南昆明華亭寺寺門有此聯。

20.51

勸人恐惹人情縛;

說法防招法愛牽。

清‧古崑法師撰,摘自《卍續藏62冊1187:淨土隨學、卷下》。

相关文章

  • 佛門對聯:20.待人處世

    佛門對聯:20.待人處世 近代淨空法師指出:修學的基礎是三福,待人依六和,處世修六度,遵普賢願,歸心淨土,佛之教化...

  • 佛門對聯:編輯提要 格律摘要

    【觀世心編著】佛門對聯:編輯提要 格律摘要 佛門對聯·編輯提要 對聯結構簡明,講究對仗工整、平仄協調及意境高雅,頗...

  • 佛門對聯

    【觀世心編著】 對聯結構簡明,講究對仗工整、平仄協調及意境高雅,具備獨特風格。《佛門對聯》之彙編,選錄一千三百多副...

  • 佛門對聯:30.巧聯妙對

    佛門對聯:30.巧聯妙對 一副對聯的靈感,視題材之時空因緣而層出不窮,因作者之觀點角度而變化萬端。靈感來時突然,毫...

  • 佛門對聯:23.山門法門

    佛門對聯:23.山門法門 中國佛寺大多建於山間,所謂「天下名山僧佔多」,故佛寺大門通稱為「山門」,象徵由世俗趣菩提...

  • 佛門對聯:12.憶佛念佛

    佛門對聯:12.憶佛念佛 依《楞嚴經‧卷五》所述: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子若憶母,如母憶...

  • 佛門對聯:11.觀心淨心

    佛門對聯:11.觀心淨心 依《心地觀經‧卷八》所述:觀心為一切凡夫入如來地頓悟法門,心如畫師,能畫世間種種色;心如...

  • 佛門對聯:29.致哀追悼

    佛門對聯:29.致哀追悼 一代宗師示寂,安詳捨報,撒手西歸,噩耗傳來,群倫哀悼,萬籟聲悽;鶴林含悲,四眾失怙。今世...

  • 佛門對聯:1.阿彌陀佛

    佛門對聯:1.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其義為無量光、無量壽,以光壽二義,收盡一切無量。光則橫遍十方,壽則豎窮三際,橫豎...

  • 佛門對聯:2.諸佛菩薩

    佛門對聯:2.諸佛菩薩 釋迦牟尼佛,「釋迦」意譯為能仁,「牟尼」意譯為寂默;是娑婆世界之教主,為賢劫之第四尊佛。誕...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佛門對聯:20.待人處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gsra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