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敏丽(简书ID:竹影飘摇)
1 初相识 惊鸿照影
遥远的80年代末期,我读初中。
乡村的春天总是一点点的渗透着来,风不再有刺骨的凌厉,空气变得湿润,土地在慢慢恢复弹性,温暖的气息从稀薄渐渐浓郁。
一个很平常的午后,教语文的李老师突发奇想,和校领导及班主任商量后,仁慈的把我们两个班级八十多名学生放到了野外,允许我们自由去郊游,唯一的要求是回来后写一篇作文,以春天为主题,围绕郊游的所见所闻展开内容,体裁不限。
我从小便是一个听话的孩子,心里记着老师留的作业,从村内到野外,自然看得仔细,听得耐心,想得认真。那一个下午我脚步轻盈,目光纯净,心思缜密,以致晚上回家后文思如泉涌:村边水塘里的白鹅荡起水面上的波纹一波又一波;水塘边的柳树枝条隐隐泛着绿,舞姿婀娜;墙角向阳处的小草朦朦胧睁开睡眼,像一个刚刚见到外面世界的小孩子……
于是我的作文一不小心成为范文,李老师说它笔触自然,寓意丰满,是一篇很好的散文。李老师捧着我的作文本,先是读给办公室内所有的老师听,然后又来到教室读给两个班级的同学听。
就是在那一次,石破天惊般的,我竟闻听自己写的文章也可以叫作散文,那份惊喜着实让我有些惶恐。从前只是机械的学习课本上的文章,有很多散文于我来说都是高深莫测的,从未敢奢望有一天会望其项背。
2 再相知 笃定情深
从此以后开始留意一些名家的文章,课本上朱自清的散文比较多,我都喜欢。他的《春》,老师当时要求我们通篇背诵,至今仍对诸如“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的斜织着……”、“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春天像小姑娘……春天像健壮的青年 ……”等句式耳熟能详。
还有《荷塘月色》,少年时只觉得文字很美,意境读得却浅,那恬静里的沧桑,沧桑里的安详,没有足够的生活经历体会得不会很深刻。《背影》则更觉读得早了,如今中年再读,经常会泪眼婆娑,那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父亲的背影,也是我们的父亲的背影,更是现在和将来的我们的背影。有时甚至掩卷不敢再读。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不是我从课本上读到的,却是我最喜欢的。朱自清与友人同游秦淮河,有河的地方必有船,船弦边有桨;船行夜间,船上和岸边必有灯;桨声吱呀,水波荡漾,灯影必然摇曳;光与影伴着船行,暧昧的空气里自然少不了歌声。文章到这里便接了地气,有歌妓要卖艺谋生。秦淮河上有流动着的人间百态,影影憧憧,好在朱自清和友人都是清醒的,难免有些辜负了那流光溢彩的世界。所谓爱屋及乌,朱自清的许多作品我都喜欢,文字轻巧、自然,生动有趣又能直抵人心。
佳作天成,读名家的文章只能读出我眼里的好,却很难读到这好的来处,来处也许只有作者知道。天下有些道理是相通的,我时常想起我那篇获得老师好评的小文,尽管我连它的名字都忘了,但我关注的是为什么老师会认为它好,好在哪里。后来我慢慢想出一点道理来。
首先它叙述真实。少年的目光清澈明亮,看得见的就能看得清,看不见的还没学会发挥和臆想。乡村的景致本就无雕琢,大美无言,没有华而不实的辞藻的堆砌,没有东施效颦的刻意模仿,自然、真实最能贴近人心。
其次是描写细腻,有一份情被揉进字里行间。小时候的我喜欢沉迷于自己内心的世界,喜欢静静的观察一朵花,一棵草,一只小虫……当我有能力把观察到的情景写出来的时候,我想会因为观察细致入微下笔极其用心,使文字变得栩栩有生气。可惜后来那种沉静和慧心离我越来越远了。
再次可能是因为我很幸运,我的那篇作文有幸遇见李老师那样的人来欣赏。他表扬我的认真,我认识到这是一种做事的优点;他赞美我的语言,我对自己作文有了信心;他感叹我的构思,我第一次有了关于文字的梦想。有人欣赏总是一件好事情,特别是对于一个心事蓬勃的少年,赞誉很容易就会化为动力,支撑他信心满满的去走下一段路。
3 常相伴 诗意栖居
因为那一场遇见,我爱上了文字,爱上了书写。几十年的蹉跎岁月里文字偶尔会从我的身边消失,但它却从未走出我心里。在某一个夜深人静的时候它会伸出温柔的手,轻轻拂去落在我眼里的风尘。也会在某一个朝霞初露的清晨,伸伸懒腰,悄悄开出一朵花来,是花就会有馨香,这是遮掩不住的。
因为那一场遇见,我与散文结缘。从没刻意去学习与了解,李老师的那一句“你的作文是一篇很好的散文”,我就知道我与散文可以通过心灵对话,我不是妙手,但我有一颗丹心。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我像一只蜜蜂,在散文的百花园里觅觅停停,每一朵花都是我的盛宴;我像一只蜗牛,葡萄架是我家,在葡萄树还在熟睡的时候我就开始向上爬。
此去经年,家乡的春不知是否还是原来的模样,李老师已成故人。因为遇见他的欣赏我遇见散文,我的灵魂有了家,思想有了岸,于风花雪月里我认识了肤浅,酸甜苦辣中我理解了深刻,从此岁月不孤单。
网友评论
当蝴蝶遇见花
当姐姐遇见散文
谁规定了艳遇只能是
帅哥遇见美女😀😀😀
喜欢这篇文章与配图。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