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很羡慕我周边有的人常常给报社写稿子,觉得他们很神气,很高大尚。立志以他们为榜样,将来也要做一名耍笔杆子的文人。
听说他们小时候,读了好多的书,许多是教科书上所没有的知识。我阅读和写作的习惯就是这时候养成的。
上小学的有时候,我喜欢上了一些课外书,几乎所有的课余时间我都如饥似渴地阅读。课外的阅读,开拓了我的视野。我偷偷地写一些东西。希望有人看到,可是又怕有人看到。之所希望有人看,是希望他(她)看了以后,能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使自己少走弯路,得到一些长进。进一步提高投稿的命中率。怕的是有人见了会挖苦和冷嘲热讽。
我当时看的课外书(也就是别人所谓的闲书)比较多。这就有了一点的基础。然大部分投出的稿件都落入石海。
同学们和老师们都知道了我投稿这件事,更多的是打击和嘲讽。他们认为我不务正业,搞歪门邪道。这样会影响到我作业的完成。
教数学的认为数学重要,教英语的总认为学好英语最重要。连父母也认为,数理化最重要。当时流行着一句口头禅,叫"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
他们都暗里反对我向报社投稿,学生应该以学为主。反对我看那些"闲书"。他们认为我走上了邪路,拖了全班的腿,简直是不可药救。
可我明里表现得很听话,背地里还是偷偷摸摸地借书看。若打听到班上谁有一本课外书,便想千方百计地借着来偷偷阅读。
我上学比较晚,比班上其他同学都大两岁。新学期排座位,按个子大小的顺序进行排列。我自然每次都排在最后头,黑咕隆咚的角落非我莫属了。
当时,白天的时间都偷偷地看这些"闲书",天晚下来,一看该写的作业还没有写。这时,才慌了神。
冬天,天黑的比较早,那时村子里还没有拉电,便从家中拿来煤油灯,一边照明,一边写作业。眼睛就是这个时期搞近视的。我怕全班的人都知道了,会笑话我的。万一配上了眼镜,从此就离不开它,终生将与眼镜为伴。所以,我谁也没有告诉眼睛近视这件事。没有老师知道,除了同桌,班上的同学们也许不知道。也许有的同学虽然也看出来了一些端倪,但都没有告诉老师。他们认为近视没什么大惊小怪的。
起初,我瞅着黑板上的字,尽管一片模糊,但凭着一往的感觉,及上下句的字词,可以猜出中间这个字。我便吃力地眯细着眼睛,辨认好大一会儿,还能认出个八九不离十。实在拿不准了,我用胳肘捅捅同桌,让他给我念一遍题。
一次,到了考试,我知道黑板上的答案,只可惜眼睛看不见。而同桌恰恰不会答案,黑板上的字却能看得清清楚楚。我俩订了一个"君子协议",他负责向我小声念每一道题,我便告诉他答案。那次考试,我俩的考卷一模一样,我哪道答对了,他也就答对了。我哪道题错了,他也就错了。有一次,更是闹了个天大的笑话,他一时着急,竟然连我的名字直接写上了试卷上。
这一次考试,我的数学成了两份一模一样的卷子,只是字迹不一样,明显是出自两个人之手。名字却是同一个人。想了一会儿,老师明白了,原来是他照抄了我。
数学老师把他叫到房子里审问了一下,他都老老实实地给老师交代了。本来老师就怀疑他有抄袭的嫌疑,这次便证实了他的判断。但令老师万万想不到的是我会眼睛近视。而且这都是偷偷看课外书造成的。
抄袭试卷这件事,老师自然不会怀疑到我的身上。因为平时,我的语文数学两门课一直在班里遥遥领先学。
快初中毕业的时候,同学们,老师都知道了我的眼睛近视了。各科的成绩也开始下滑。我之所以放弃了中考,就是因为自己的眼睛近视比较严重,各门功课的成绩开始下滑,更重要的是身体方面的原因。但我一直没配戴眼镜。只是在看东西时,眼睛眯得很厉害,若仔细观察,人们极易看得出来。这一段肘间,我因多次投稿未中也停止了。究其原因,就是知识面狭窄,阅读量太少。这时,我这才很后悔平时不爱护自己的眼睛,致使视力不断下降。但写作梦想一直没有破灭。总幻想着有朝一日,能写出令人瞠目结舌的作品来。
后来,我的语文老师,——乔斌礼老师知道了我投稿这件事,他知道我的语文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便积极支持我继续向《陕西农民报》,《西安晚报》等报刊投稿。
开始,我雄心勃勃,两块豆腐干小文也终于上了陕报。乔老师听到后,比我还高兴。拿着报纸看了又看,爱不释手。从此,我不停地向报纸投稿,投了不少的稿子,都是无病申吟,闭门造车。结果可想而知,寄出的稿件,都是渺无音讯。最后,实在坚持不下去了,便放弃了。但写作的梦想一直在做着。
人是一种偷懒的动物,对亲近的人的鼓励,只是口头上答应着,却不见付诸行动。对乔老师的关爱,每次他问我,最近看的啥书?投稿了没有?我支支吾吾地应付着。我的回答,令他失望,也伤透了他的心。但我爱学习爱阅读的习惯没有改变,一直坚持着。
后来,由于生活的原因,平日和乔老师见面的机会少了。2017年,闻说乔斌礼老师已经退体了,在西安买了一套房子,他一直和大儿子住在一起。仍在坚持写作,晚年发挥余热。几年前就一直向报刊,网络投稿,至今一直笔耕不辍。——这件事,对我的触动很大,我对他肃然起敬。要了他的电话,加了他的微信。看了他这几年写的许多文章,我又重新燃起了写作的梦想。重新拿起放置了多年的手中的笔,在简书里默默耕耘,遨游至今不辍。
他看了我写的文章,称赞有加。乔老师和我经常在网络里互动,共同切磋写作上的得失。



三年前,乔老师在他古稀之年,把他这几年所写的有影响的文章汇聚成册,出版了一本《在白鹿原上》,并赠送给我一本。
祝乔老师永远健康,写出更美更好的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