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营销和运营
【品牌笔记1】品牌人如何走出众口纷纭的混乱情境

【品牌笔记1】品牌人如何走出众口纷纭的混乱情境

作者: 蕉棠树下的小白 | 来源:发表于2017-09-22 21:05 被阅读36次

迷茫、困惑、纠结……在品牌工作中经常会遭遇这样一些让人焦头烂额的状况?究其根本,好像是因为品牌工作没有一个标准答案。

然而品牌工作真的没有衡量办法么?Kris老师告诉我们,看似没有标准答案的品牌工作,其实也有一套可测量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这个方法就是找到brief中蕴藏的需求和问题指向。

谁是brief的真实发起方?

究竟我们要完成什么目标?

如何衡量结果的成与败?

不过,想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渴望仰望星空的品牌人,就不能止步于只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还应该知道为什么在品牌工作中会出现这些问题,以及这些问题背后的底层逻辑。

一、了解品牌最重要的一件事

按照日新月异的说法,品牌已经是一个有着100多年历史的古董。在过去传统工业时代,能够使品牌发挥作用的运作方式,在现今的互联网时代都在逐渐失去作用。

时代在变,环境在变,商业本体在变,传播方式在变,营销手段在变,用户诉求在变的大趋势,品牌人该如何自处?

面对层出不穷的新名词和新想法,以及花样百出的手段和方式,品牌人又该如何做到“乱花不入迷人眼”?

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曾说过,自己经常被问到“在接下来的10年里,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却很少有人问他“在接下来的10年里,什么是不变的?”。而贝佐斯认为第二个问题更加重要,就是去寻找事物不变的本质,以不变应万变。

回归到品牌。在众多纷繁复杂的变化当中,品牌有什么不变的东西呢?

品牌根基( 图源三节课)

品牌的外在形式可以有千万种变化,视觉、体验、传播等作为载体的东西,一定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产生变化。

上个世纪能够行得通的品牌传播手段,到了现今可能不会有多少人买账。而在互联网时代涌现的新名词如AR营销、Curator、消费升级等,以及风靡一时的网易云音乐地铁乐评,放在10年前也无法想象。

品牌绝对不能变的就是其根基,是蕴藏在品牌内的理念、定位、属性和价值观。这就是品牌的本质,也是品牌最重要的一件事。

若把品牌比作一座巨大的冰山,浮在海面之上的部分就是品牌的外在表现形式,藏于海底的才是品牌的真实样貌。在初涉品牌工作时,往往会为浮在海面上的身姿倾倒,只看得见冰上一角。

而若想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品牌人,则需时刻拥有这样一种意识—深挖藏在海面下的根基。只有能够辨别出根基和表象,分清真正的答案和问题,才能触碰到品牌的精髓。

正如,想要让用户懂得品牌传递的精神,首先自己得学会为品牌凝聚力量。

二、和品牌相关的7个概念

外在形式的多样性,传播手段的多样化,让品牌工作的真实面貌变得扑朔迷离。而职能分工的细致和重叠,又让本来就披着一层模糊面纱的品牌工作变得更加朦胧。

很多和品牌息息相关的内容,又总是会和市场、推广、运营、广告、公关、新媒体、营销扯上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品牌工作很多时候会显得既暧昧又模糊。那么这其中是否有一个泾渭分明的界限呢?

Kris老师说:为了得到正确的答案,首先要知道问题是什么。只有找对问题,而后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

为了理解品牌,首先则要了解这些和品牌息息相关的概念各自都代表着什么。而方法就是从寻找不变的本质入手。

1、市场:促进一切市场交易行为和动作发生、发展,包括异业合作、联合营销、开拓新市场等。凡市场必有“渠道”。

2、推广:利用促销、事件、活动等手段或行为,用以实现某一预定市场效果。推广的关键就是“效果”,需要有投入产出比意识。

3、运营:通过一切干预手段,搭建和创造一个环境,并使之进行良性运转。运营的重点在于“维持”,落到微观层面就是要对数据指标负责。

4、广告:品牌塑造的视觉体现,关键是“创意”表现。

5、公关:借助第三方力量,帮助企业获得美誉度,获得外界认可的手段,核心是“策划”好的传播角度。

6、新媒体:伴随网络数字化发展起来的媒体形式,融合了广告&公关,以社交媒体为主要应用,优势在于快速的“互动”。

7、营销:通过”影响用户选择“,在短期内拉动业务增长,目标通常是阶段性的。

三、从0开始认识品牌真面貌

品牌就是在消费者心智中占据最有利位置。——《定位》

1、品牌≠营销

品牌:通过改变消费者的态度和认知,在中长期拉动业务增长,其终极意义是“不战而胜”。

对比品牌和营销的本质特征,会发现二者的出发点、侧重点、落地点都各不相同。虽然我们常常品牌营销放在一起说,把二者看作是一个有机整体。然而,品牌和营销实际上却完全不是一回事。

而若想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品牌人,首先要厘清认知,品牌≠营销就是必须掌握的一个概念。

1)出发点:品牌只有一个,营销可以多种。

2)侧重点:品牌是战略主体,营销是具体战术。

3)落地点:品牌指导方向,营销实施落地。

2、品牌学习三个基本功

黄有璨在《运营之光》提到的基本立场:要是认知和思维意识都还没跟上,直接奔着方法和技巧去,那你很快就可能走火入魔了。

这句话放在品牌学习上同样有效。

的确,行之有效的方法论和迅捷的执行力,是目标实现阶段的两项必备技能。但是,如果不通晓背后的原理,单凭一股冲劲,就极容易发生“画虎不成反类犬”的事故。

比把一件事做正确更重要的是,做正确的事情。比做正确的事情更重要的是,知道为什么这件事是正确的。

因此,欲练品牌神功,先要做好基本功。

1)多读经典,少走弯路

Kris老师说,与其学习一百个热门技巧,不如研读一本经典著作。那么,研读经典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所谓经典,就是经过岁月洗礼和时间验证,变成历史长河的一个个里程碑标识。而研读经典就是为了寻根溯源。

研读品牌经典书籍,是要从中寻找品牌的知识本源。只有了解品牌的起因、成形、发展和变迁这一系列过程,才能够理解,品牌为什么是现在的样子,品牌还可能演变成什么样子。

品牌发展( 图源三节课)

2)了解品牌的知识构成

品牌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经济学、市场营销学、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和艺术学等多门学科。因此,品牌人需要培养跨学科思维模型,以及多维度思考问题的意识。

要能够将逻辑和创意进行有机结合,做到既能用理性逻辑推理方向,又可以通过感性表达传递情绪。

3)理解商业环境

不要以为自己是小白,就不用动脑筋。对于身处执行层面的我们,更要培养自己向上思考的意识。不做重复的徒劳无功,才能更有成就感。

即使自己在整个品牌管理中,只负责底层的细小环节,也要主动训练系统思考的能力。跳出所处职能阶段的局限,从更高的角度考虑问题。不要只考虑该怎么做,还要思考为什么做。

品牌管理( 图源三节课)

3、品牌的三个思考维度

品牌理论的演变主要分为三个时期:USP(单一卖点) → STP(细分定位) → 定位(占据心智)。

这种理论的演变,是随着动因的变化才逐渐形成的轨迹,其背后的逻辑是,时代和用户在不断向品牌提出新要求。

品牌理论演变( 图源三节课)

科技进步、时代变迁、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最终汇聚成一股力量,需求的多样化和复杂化。当市场上的产品和信息变成超负荷状态,起到决胜作用的就是,谁能够在用户心理留下深刻印象,谁能够占领用户认知。

品牌是站在用户视角,定义组织在人们心智中的认知&体验总和。好的品牌可以帮助用户简化决策过程,也是提升偏好度,建立忠诚关系的基石。——Kris老师

1)建立认知边界:一个品牌,它代表了什么,是否能够明确说出自己是谁。

2)定义心理角色:一个品牌,在用户心里是什么样子,用户心理和品牌定位是否相契合。

3)赋予价值意义:一个品牌,它为什么重要,它是否同用户产生更多联系。

(图源三节课)


四、建立品牌系统思维

品牌系统(图源三节课)

1、品牌是一个系统

1)清晰的品牌理念:品牌定位和品牌价值观——独特性、恒久性(内在基因)

2)出色的品牌表现:品牌视觉识别系统和声音识别系统——一致性(外在特征)

3)系统的品牌体验:包括线下店面环境、线上app界面、话术、服务标准等。——体验感(用户介质)

4)有效的品牌传播:媒体类(传统、社交等)、活动类(社群、事件等)。——连贯性(品牌力塑造)

看懂品牌系统,首先要知道自己处于哪个阶段,其次要培养自己的系统思考能力,跳出所在位置,站在外部思考整个系统。

2、如何做好品牌工作

1)审视品牌系统:要有站在高点看全局的宏观意识,不做无用功。

2)管理这个系统:要带着落地和微观的心态,做好执行工作。

落实执行(图源三节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品牌笔记1】品牌人如何走出众口纷纭的混乱情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hzas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