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个人成长方法论学会学习有用
认清规则:不做知识的搬运工

认清规则:不做知识的搬运工

作者: 宁小南 | 来源:发表于2014-12-20 16:47 被阅读4907次
    《如何高效学习》读书总结

    前不久,在知乎上看到一个关于富人和穷人差别的问题,其中有一条回答说:富人越来越富是因为对规则的熟悉;穷人越来越穷是因为他们也许根本触碰不到规则。再比如网上一位清华毕业生做猎头工作的一篇文章,其中有句话让我记忆深刻:每天和这一群高收入者接触,自卑感可想而知,其实这种自卑不是来自他们的高收入,而是他们对行业的理解,对市场的嗅觉,对整个行业食物链的把脉。

    对于高效学习,我想同样有富人和穷人之分,花同样的时间有人能够学到更多,有人毫无收获,这种差距不得不承认。《如何高效学习》这本书的扉业这样介绍作者:读高中时,我几乎课下不学习。尽管如此,我还是以全班第二名的成绩毕业了。读大学时大考之前我一般学习不到两个小时。不过四年来,我的GPA总分在A和A+之间。在读完第一部分关于高效学习的策略之后,作者为何如此牛逼的答案已经在我的脑中浮现。也正如那位猎头清华毕业生所想:那种自卑感不是源于作者取得的成绩比自己高,而是作者对大脑认知的理解,对高效的认识,对整个高效学习规则的把握。

    所以写这篇文章,重点并不是总结关于高效学习的方法论,而是结合书中的观点谈谈那些学习规则。

    如果把如何高效学习比做一个游戏,那么这个游戏的规则我觉着应该从大脑认知、信息获取和二者的连接阻碍三方面去设置。如何高效学习打赢这场游戏,首先应该去了解游戏怎么玩,也就是这三个游戏规则你知道吗?接下来分别做介绍:

    一、大脑认知

    机械地学习类似于搬运知识,把未知的知识试图复制在自己的大脑里。机械的记忆认为学习就像整理一个大小不一的盒子。一个数学盒子里装有代数,几何,微积分小盒子。微积分小盒子里又有更小的函数盒子和一些公式的应用盒子等。在你的微积分盒子里不可能找到生物、历史、绘画、舞蹈的踪迹。

    再比如,一般人的学习模式如下:

    1. 订立学习计划 ,我要在XX年XX月XX日完成XX的学习任务;

    2. 实施学习,从头至尾地阅读一本书或者观看一门课程,然后认真做笔记。

    3. 回顾和整理

    让后把整理好的笔记放置在一边想着以后忘记这些知识然后翻出来再认真复习一遍。

    其实整个过程中,学习者扮演的只是一个「吸纳者」或者「搬运者」的角色,他们把外部载体中的某个确定的知识集合经过一定的消化和组织后搬运到了自己的头脑中,而学习者自身的心智,包括他原有的知识体系、方法、观念乃至困惑,可以暂时搁置起来。

    大脑的认知学习并不是整理盒子,而是在编织一张大网。学习者应该在一个主动性目标的指引下,在一个丰富的情境中,去探索甚至撞击那些新接触到的知识,在经过一系列复杂的交互之后,把这些知识纳入到原有的知识体系中。(摘自采铜的知乎专栏《如何成为高段位学习者1-提问》)什么意思呢?比如在一座城市里以下两种建筑情况哪种更容易找到呢?第一有数百条道路相连的建筑;第二只有一条小路连接的建筑。很显然连有数百条马路的建筑更容易被找到。所以在建立知识结构时,应该在各种知识之间建立尽可能多的联系,每学习一个新概念都应该主动用那些已经构建的知识去主动撞击新知识,而不是把新知识孤立地搬运到大脑里。

    二、对信息分类

    在信息大爆炸的年代里,用一种方法处理不同类型的信息是行不通的,为了更为效率的处理信息,所以有必要去认识信息,对信息进行分类,不同的信息交给大脑的对应部分去处理。

    五类信息

    学习一个新问题时,首先要判断信息属于哪一类?确定信息类型可以帮助我们决定学习时采用什么技术,以及估计学习时可能会遇到的困难。

    三、连接阻碍

    有时候,你也知道大脑就是这样思考的,而且你也知道这些知识应该去学习,你也知道有些事必须去做,可为什么就是不想去做呢?这就说明主管行为的并不仅仅是你的“认知”模块,认知模块发完话之后自会有更强大的情绪模块藐视“上级”的决定。刘未鹏在《逃出你的肖申克3-遇见20万年前的自己》这篇文章中写到:

    我们只是生活在信息社会的远古人,我们的情绪大脑任然停留在20万年前。然而,我们毕竟拥有所有动物中神经元和突触数量最多,结构最复杂的新皮层。我们拥有神奇的认识自身的能力,这种能力使我们能够利用情绪系统本身的特点来克服它自身的缺点。

    我们做事情难以持之以恒地专注,因为任何一个新鲜刺激的外部信号都足以激活我们强大的情绪大脑,情绪大脑一旦被激活,其神经信号往往轻而易举地抢占我们的注意力,结果就是我们发现在这个纷繁的世界里很难维护内心的宁静和专注,于是我们发明各种隔绝干扰的方法来保护我们脆弱的理性大脑,从而能够让自己做应该做的事情。

    我们的大脑喜欢事情往积极方向发展,有这样一个实验:研究者让被试将手放在冰水中一段时间,有两个选项可供选择,一是将手放在非常冷的冰水中60秒并取出,另一是将手放在非常冷的冰水中60秒,然后再在逐渐变得不那么冰的冷水中放30秒再取出。绝大多数人认为第二种选择更为不那么痛苦。然而从经历的“客观”痛苦上讲,很明显第二种情况下人要受更多的罪。但是那种“情形正在变得越来越好”可以带来明显的正面情绪,于是第二种情况下的主观痛苦要小于第一种情况。而GTD的原理正是如此:通过提供不断的进展,让执行者意识到事情正在朝向完成不断迈进,这种正面趋势所带来的积极情感能够进一步激励个体把事情执行到底。

    总之我们发明各种认知方法来“诱使”或“要挟”我们的情绪大脑同意去执行一件事情:我们向朋友承诺我们要做的事情,于是我们的情绪大脑会迫于信誉受损的压力而去主动完成这件事情。而加入互助学习小组则本质上是利用大脑的从众本能和同侪压力。

    最后作者如何克服情绪大脑给出了答案:上帝给了我们一个过了时的原始大脑,但同样也更新了我们的新皮层,能否不被20万年前的自己绑架,取决于你是否认识到关于大脑的进化历史,和能否正确使用你的理性大脑。

    以上是我收集资料后总结的三个学习规则,可能有些观点存在片面或者错误,但是学习的目的就在于不断地探索,不断用已经的知识去探索撞击那些未知领域的知识,从而打开更为广阔的视野,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看世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066b3fd43139:看简书一般是一些零碎的时间,其实里面说明的主旨就是主动学习。构建学习网
      • 41a1129f338b:@King汉堡 看书另一种说法就是与书为友 并且还有一个心静也是读书必备的 修养身心 而简书只是短篇文章举出一两个例子概括出一点两点知识或者说是真理供你学习 随便说说 不一定对
      • 662575340f06:@风声SXS 是啊。但是我不知道看这些文章与看书来比,对我的影响有什么区别
      • 41a1129f338b:@King汉堡 简书文章字少 看得下去 看一本书 字太多 没有精力
      • 662575340f06:看书看不下去,不够倒是很喜欢看简书的文章。那么对比看书与看这些文章,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 0df1012247c4:我们现在处于信息大爆炸的年代,我连看一篇两千字文章都分心十几次,所以我们应该要有一种去粗取精的思维,简化互联网接触面。
      • 78228ed947e3:内容太空,可推荐的链接值得看的
      • 再见北京:学习~主要还是方法在主导效率

      本文标题:认清规则:不做知识的搬运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hzot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