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子之道•正确解读经典》讲义
正确解读经典
第三例,“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古人解释说这是分层次、递进的学习,先诗次礼后乐。王炎平老教授认为不是按照顺序来的,而是说三者各有不同作用,以共同培养君子人格。诗有兴发之作用,配上乐后可以激荡人心,强化诗的作用。礼是规矩,配上乐就会造成一种氛围,让人发自内心完成庄严肃穆的礼,乐是感情深处的触发,以悦开始,以乐为终。所以王先生“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不是循序渐进,而是三者配合,共同作用。
第四例,《论语•子张》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王先生认为这应该是子夏转述孔子的话,而由子夏弟子记载下来的。王先生认为《论语正义》这个解读错了,这两句话颠倒了,应该学在先,仕在后。《论语正义》的错误在于解释“优”为“余、饶”,“学而优则仕”则是为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才出仕(不过个人认为解释为有自信学问能有为仕之绰绰有余则仕,所以我认为正义这个解释没有错,王先生的也没有错),这和孔子本人思想不和。孔子一生都在培养一批学治平之道的优秀的人入仕。“仕”不是终身的,而“学”是终身的,“仕”以前要学,以后要学,“仕”本身也是学。所以王先生主张要把《论语》的每句放在孔子一生中去看,在孔子之道中看,如果不和,无论古人还是今人解释就是有问题。所谓解读经典必须知其人,知其志。
第五例,《论语•阳货》,孔子曰:“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这句话近现代被认为是轻视女性。从孔子的思想看来,他对武王母亲及家庭的妻子作为“亲之主”,从这看出孔子是不会轻视女性的。(详见后面《夫妇论》)
王先生认为误会有两个,一是语境不明,二是人们主观成见。王先生认为养当解释为对待,对待亲近又不礼貌,疏远又怀怨的女子和小人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孔子是七十才从心所欲的,所以之前也有情绪化也是很正常的,所以我们要有批判眼光读经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