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电影《独自等待》,想起了多年以前从我身边溜走的那个人,不知道是错过还是为了更好的相逢。
那些年,从我们身边溜走的那个人认识她大概是高二开学季,作为插班生来到我们班,浅粉色的短袖,秀丽的沙宣头,深陷的两个酒窝。坐在倒数第二排的我扭过头对女同桌说,这个姑娘感觉不大一样阿。
后来我们第一次接触源于几次作业。学习成绩不好的她会经常在扣扣上问我问题,我也总是不耐其烦。那时候我们的周六周末都是呆在教室上自习,早上她会给我带热豆浆肉包子。有保温杯子的她总是断不了热水,没想到用她的杯子喝水也从不介意。
后来一次上网的时候,她扣扣给我聊天。问我男神是什么?我一脸懵逼。然后她又说我就是她的男神,比男朋友还重要的那种。我不知所措。
我家距离学校比较远,通常一个月回家一次。她借住小姨家,每周都要回去。因此,时常在一块吃饭,有时还不舍得让我花钱。那种温柔体贴至今还怦然心动。时间久了,难免还会有一些身体上的小接触(不要想多)。
关系一直模棱两可,朋友更近,恋人未满,虽然她说比男朋友还重要。
转折要从她的初恋说起。一次自习,他传纸条告诉我说,她前男友要结婚了,她还喜欢他。我心焦如焚,百般安慰。就像那时比较火的赖伟锋的《闹够了没有》。
没有关系我们只是朋友,偶尔会替你分担你的忧愁,把我的肩膀借给你当枕头。她说,她喜欢我唱这首歌给她听。但终究,真的只能是朋友吗?
她说,朋友的关系才是最长久的。所以,我始终不敢开始。尽管有班主任的感情箴言,你说你不喜欢种花,因为你不想看到它一点点凋落,但是,为了避免结束你也避免了一切开始。
那些年,从我们身边溜走的那个人后来在我18周岁的生日的时候,她送给我一块手表,里边一个纸条,写到:愿你安好。她没有亲手给我而是通过我的兄弟。
生日当天晚上,班主任要求过生日的主人小组成员以及宿舍成员还有朋友要写一段话送给他并且朗读。我知道她肯定会写给我。我的好组长给我精选的杨宗纬的《我们好像在哪见过》作为背景音乐。
她读到,人们都说这世上没有纯洁的男女友谊。但我想我们已经创造了一个奇迹。但至始至终,我们没有一个眼神交流。
从那天开始,我隐隐感觉到我不可能再越雷池一步。但年少的我还是蠢蠢欲动,或许是不甘吧,我不知道。
毕业那天,因为她家比较远,没有参加毕业宴。索性那天没有她在的宴席上,我喝的和狗一样。
半夜难受醒来给她打电话,没想到竟然接通了,具体内容一概忘记了,只记得她说:我说过,你会是比我男朋友还重要的人,现在没有,有了也是。也许是安慰吧,我不知道。
大学以后,我们依旧联系。大一创业,还借给我两千块钱。除了寒嘘问暖,关于感情的事很少提起,她交了新的男朋友,她说她不喜欢,不过从她的朋友圈丝毫看不出来。她就在距离我150公里的另一个城市,和她的爱人。
去年过年回家,她把男朋友带回了家,我开玩笑说你妈妈肯定很喜欢,说不准不让他走了。然而她却说,我妈不喜欢她。她又说,要是你肯定不让你走了。大致是这个意思,具体怎么表达的忘记了。
如今,就像她在我十八岁生日当天给我写的一样,我们都各自安好。不管她说的那句对男友不喜欢是真是假,我真心希望她幸福。因为我看到你第一眼就知道你会是月老眷顾的那个人。
因为,我们都彼此重要。
没错,你就是从我身边溜走的那个人。是我,没能握紧。我也不会独自等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