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随笔每天写1000字心情随笔
寻踪徐志摩(一)---法源寺

寻踪徐志摩(一)---法源寺

作者: 微雨凭栏 | 来源:发表于2017-05-07 11:07 被阅读99次
    寻踪徐志摩(一)---法源寺

              徐志摩是我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名作《再别康桥》、《沙扬娜拉》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动人诗篇。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如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绽放一地情花,覆盖一片青瓦……

          吾将用吾一生之精力追求吾之真爱,得之吾幸,失之吾命……

              这些经典名句都刻在许多人的脑子里。

            在不懂诗的年纪曾有最好的相遇,“再别康桥”成为挥之不去的记忆,清晰记得大学的第一天自我介绍,我慌乱中只有这首诗刻在脑子里,不用想便脱口而出,一字不落据说还声情并茂,那也必是被那诗熏陶久了,情自然流露的真切吧!

              一直到记忆不断衰退不断作减法的今天,那些久远的诗歌反而越来越清晰几成心中铭刻的碑,必是那半生的爱让记忆无法抵挡,才有如此的力量。

            徐志摩,这个名字在我孩童时便已是心中诗歌的象征,到后来又一度沉迷在他那才情四溢,单纯火热的情感世界里,乐他所乐,忧他所忧……

            最喜他的真性情,为了爱的无所顾忌,或许人生都该像他那样有场轰轰烈烈的爱恋,哪怕如飞蛾扑火,不纠缠结果,只想要那燃烧的感受,要那激情的炽烈,爱过此生无悔。

            他那传奇般的生平,那张扬的爱恨,那细腻深情的笔触都让我无法不爱,回忆是最好的怀念,怀念是最长情的告白,便想走一走他曾经的脚步,感受一下他曾经的停留,那空间里必是被一些气息浸润了的吧……

    寻踪徐志摩(一)---法源寺

                一个微雨的天气,踏上了心心念念的寻踪之旅,这样的天气很应景心中的怀念,淅沥的雨滴似是内心情绪:湿润惆怅淡淡感伤,我出门践行一场酝酿已久的寻踪,循迹诗人—徐志摩。

            寻踪第一站--陶然亭附近的法源寺:1923年春,徐志摩应聘为北大教授,1924年春天印度诗人泰戈尔访华,便住在了法源寺,东道主专门指派曾留学英国剑桥大学、深谙英语的徐志摩担任其随行翻译。泰戈尔一眼就喜欢上这位年纪轻轻、才华横溢的中国诗人,徐志摩也为能担任诗坛泰斗的助手而自豪不已。徐志摩曾著有文章:泰戈尔访华,记录了他对诗人高超和谐人格的大赞欣赏,此次会面之后的1929年,泰戈尔以私人身份再次访华,会晤了徐志摩以后,再未来过中国。徐志摩曾在这里请诗人泰戈尔赏花,并在海棠树下写了一夜的诗,这便让法源寺这座城中古刹在我心里格外不同。另外它的丁香在喜花人的心中闻名遐迩,海棠也毫不逊色。

          法源寺内那享有京城盛誉的满庭院的紫丁香,每到四月便紫雾般乍开了它或四瓣或五瓣的翅膀伴着醉人的幽香,一派世外桃源的景象。想当年徐志摩安排泰戈尔住在此一是离先农坛近,二是觉得此处的空灵飘渺很贴切泰戈尔的仙风道骨之气吧,是不是也有炫耀我们千年古寺之嫌,只能臆断……

    寻踪徐志摩(一)---法源寺

            北京法源寺位于北京宣武门外教子胡同南端东侧,它不仅是北京城内历史悠久的古刹,也是中国佛学院、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所在地,是培养青年僧侣和研究佛教文化的重要场所,1983年法源寺被国务院确定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2000年,台湾著名作家李敖所著《北京法源寺》出版后,在海内外广泛流传,使法源寺名声大躁,法源寺占地面积6700平方米,建筑规模宏大,采用中轴对称格局,共七进六院,布局严谨,宽阔庞大,是北京城内保存下历史悠久的古寺庙建筑群。现在周边都是胡同楼房的古寺还真是不可多见。尤其僧侣长衫飘然而出、翩然而入的场面成为市中一景。

            乾隆皇帝曾亲自来到法源寺,御书“法海真源”匾额赐寺,此匾至今仍悬挂在大雄宝殿上。乾隆皇帝还在寺内写下了“最古燕京寺,由来称悯忠”的诗句。所以法源寺前身叫做悯忠寺。

          来京许多年却一直只是在李敖的文章里知道了法源寺,并没有想到会是我寻踪徐志摩的第一站。菜市口出地铁向北到南横西街便离法源寺不远了。

    寻踪徐志摩(一)---法源寺

            把它作为第一站是脑中总是盘桓着多年前两个中外诗人相聚的场景的想象,这两个著名诗人的相遇小住该给这禅意的寺庙又添许多诗意吧,禅意诗意的结合,想想都让我这凡尘之心激动不已,就想到了仓央嘉措,僧与情的结合,是不是也是这寺的风格……细雨菲菲,纷乱了我寻踪的思路,或许是雨的缘故,或许它一直是一个清净所在。街上行人寂寥,感觉走近了却并不见古寺的踪影,急切中只看见远处一僧侣长袍从街深处飘出,忙上前问路,原来法源寺就在身边,被深深的街心公园掩映。

                拾阶而上,这百年的寺庙在雨中冷冷伫立,竟和我刚才的来处恍然两个世界,从高楼林立处独自分离开来,也从周边杂乱的胡同分离出来,但那分离分明不是地理上的相离,而是精神界面的出离,情绪一下子沉静下来,那古老的建筑、那木质结构上的裂纹都有厚重的历史感,那斑驳的红墙把沧桑演绎成动感的画面,幻化出禅香悠悠,僧影绰绰,梵音幽然,经书缓缓,这处徐志摩曾与泰戈尔小住的院落禅意袅袅,让人顿觉浮躁的心安静了,漫步雨中,僧人擦肩而过,浑然桃源。

            落座藤椅,遐思无限,徐大诗人,那悠长的雨巷深处,那当日盛开的海棠树下可是你驻足吟诗一夜未眠?

    寻踪徐志摩(一)---法源寺

          法源寺内清新幽静,禅意袅袅,恰逢午饭时间,僧人们穿梭来去,长衫飘飘。偶有经声断续传来,似入仙界。来的时日尚早,繁茂的树木还无花开,却仍让我在幻觉中听到花开花落的声音,曾经有过的印迹自不会完全隐去,尤其在这梵界。

          总觉法源寺的这份空灵必不同凡间,遥想繁星当空的那年,两个诗人的谈笑沾染了哪些叶片?泰戈尔的白发银髯,徐志摩的儒雅长衫是不是一次相遇的经典?想着走着已过了几座大殿,殿前殿内偶有虔诚的守候者在默读着经卷,神情真的离人间烟火很远很远……

          后几次去,时机都不很好 ,要么未开要么花落,今年四月去的时机恰好,未进园中便先被幽香袭扰,许是诚心感动了老天 ,居然还遇到了一位高僧导游寺庙,真是精诚所致金石为开呀,我开心极了,穿梭在盛开的丁香丛中一路紧随其后,听他介绍了寺庙的经历,珍贵文物的境遇渊源,历史上佛教的起起落落,每出进一座大殿的时候光线都会从繁茂的丁香中散射而来,便在花朵周围有了特殊的光晕,竟如仙境一般,有虔诚的香客在磕长头,有的在丁香花下慢颂经文,丁香花的幽香伴着檀香的味道,人在禅中,心沁禅意。

    寻踪徐志摩(一)---法源寺

          气定神闲的高僧介绍起来不卑不亢娓娓道来,对殿宇文物历史如数家珍,听得我们如醉如痴,瞬间更爱这座千年古刹。

          行至最终,没有听到关于徐志摩泰戈尔这一段佳话,终于忍不住去问正转身告退的高僧,请问您泰戈尔曾经住在哪个房间?高僧笑了笑:这好像只是个传说。我不甘:但书上记载是住过,高僧又笑笑:我住这里十几年,可能我来的时间短吧,您可以按自己的认知来理解,无也是有,有也是无。我不免有些神伤……

            我独自又寻觅到后院,想找到传说中的阁楼,泰戈尔在此小住,当然少不了徐志摩的影子,我密密地留着足迹,不知哪一步刚好能和诗人跨越时空交汇。寻到最后这一进院子,我总觉得这就是他们住过的地方,然而见到的只是一座空空的院落,久无人迹,只有雨雾中淡淡的草香填补着那份落寞。几经询问也难有什么线索,但那超世的感觉真的让我觉得神定心安,殿侧上书:不去不来心头有愿月已圆,也让我多了释然。后据高僧讲这里曾有一绝世高僧在此居住,凡世中总有人来访,高僧不见时他们竟翻墙而过,高僧不胜其扰便把房前的院墙垒高了一尺,我们目光所及果真如此。

            这一个丁香盛开的日子里,在婆娑的花影下,馥郁的香气中,日光晴好可以静听花开花落,香客僧侣树下虔诚的诵读,我可以住进老时光看尽繁华过往,也可以极尽想象之能事,我的寻觅也有了最好的答案……

    寻踪徐志摩(一)---法源寺

          每次大殿前,都会看到一只慵懒的猫随着光线辗转在门槛附近,对经声长头淡淡地冷眼观瞧,也丝毫不在意人们对准它屡屡举起的相机,就那么淡然地卧在那里,任时光流转,仿佛它才是主人,其他都是过客……

            千年的古刹,千年的宁静,轮回着不变的禅意经声;千年的古刹,那日日的暮鼓晨钟又见证了多少历史变迁;千年的古刹萦绕着幽幽的丁香,而那随风飘渺的丁香浓浓淡淡的味道里,又曾记录着多少徐大诗人不朽的诗句……交汇着多少令我魂牵梦绕的诗人的气息……

        出法源寺,到百年老店聚宝源来一顿一个人的涮肉,安慰一下失落的心灵,继续下一站先农坛的寻踪----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寻踪徐志摩(一)---法源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kjut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