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城市里的人,大抵都不太看得上乡下的食物。
大多数人喜欢的也多半是袖珍美味,山珍海味,抑或西洋大餐。
看到那些自泥土里出来的,比如番薯、土豆、凉薯、水瓜、小毛豆之类的,难免有些不屑,只觉太乡土气。
尤其是家里稍加有钱的,吃这些东西,恐怕还觉得有些丢脸面。
但凡和乡村挂上钩的,在人们眼里,似乎怎么也拿不到台面上来,大加炫耀和展示。只巴望着离它们远点,再远点才好。
对人如此,对食物也有这态度。
但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乡村姑娘,虽然在城市生活多年,论最喜欢的食物,却都是这些混着泥土气息的,最原始最普通最上不了台面的东西。
总觉得,它们是亲切的,舒适的,健康的,有着大自然般清香迷人的味道的。
在我眼里,这些最朴实的食物,有着最鲜活生动的面容。
时常,我会从菜市场买几条玉米啊、番薯、芋头、还有那种只生长在山里的小淮山吃。
每一次吃,都觉得味道极鲜、极美、极自然。
02
晚上下班,去菜场买菜,顺便买了一点儿青青的小毛豆。
看到它们时,心里好一番小惊喜,手摸在上面,立刻感觉到了一种久违的亲切与自然感。
藏在记忆深处的那一幅乡村画卷,随即浮上心头。
那些清新的空气、焦灼的艳阳、开得满山遍野的野花和杂草、风吹摇摆的白芦苇、一吹即散的蒲公英,还有那些很脏很粗重但却很暖心的黄泥土,都一一的纷至沓来。
来得这样温暖动人,来得这样欣喜灿烂!仿佛整颗心都要为之感动,欢呼,流泪了......
我把那些小青豆放进那个小篮子,那四十来岁的女摊主称了后将它们装进了红色的塑料袋子里,付了钱。
提着它们在这夜色里往回家的路上走时,觉得就像提着一袋可爱的小宝贝。
心里是欢喜的,乐滋滋的,快乐而无比满足的。
吃,不只是吃,更是重新品味曾经那一番难忘的乡村记忆。
在某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年少不更事的我,等待着奶奶的饭开锅,然除了饭,竟还等来了一小堆绿色的小豆豆!一颗幼小的心灵,那个跳跃啊,旋转啊,开怀啊,真像一只得了狂躁症的小炸蚂!
于是,饭也不吃了,专心用那双小手剥起一颗又一颗小毛豆来,放进嘴里,像品尝了一整个春天的柔软和清香。
吃得离不了口,饱了,吃得肚子都有些撑了,怎么劝也不听,最后那碗饭便被剩了一半。
奶奶只觉得分外好笑,看着这傻乎乎的模样。
但是真心喜欢啊,第一次吃,又好奇又兴奋,只顾着义无反顾的贪吃着,别的都顾不了。心里眼里脑里胃里,全都是它。
03
这些青色的小毛豆,长得就跟挂在天空的一轮弯月似的。
没放锅里煮之前,它的青,是十分青涩的,好似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女,对这个世界是朦胧无知但又无比渴望的。对,那眼神是非常非常渴望的,透着青涩,这青涩里有说不出的迷思。
煮熟后,它的颜色就老气了,从绿青变成了墨绿。
墨绿是成熟的,不是二十出头,而是二十尾声的女人。接近三十岁,从心理到年纪,从衣着到打扮,都更倾向于墨绿色了。这个年纪的女人,不再喜欢青春亮丽又刺眼的青绿了。她们喜欢的,是略带几分沉稳,又几分深遂迷人的墨绿。
尽管事隔多年,却依然喜欢吃这青青的小毛豆。
喜欢它的青与绿。
偶尔在某个周末或夜晚,买一点儿回家,煮饭的时候将它洗净了,一把撒在白色的蒸笼上,等它熟。
一边等,一边能够闻到它散发出来的豆香味儿,清香中夹着些许将熟的韵味儿。
甚是享受。
是一种从物质到精神的青涩享受感。
04
很多人拼命的想逃离乡村,即使不逃离,也可能尽的要与乡村拉开距离。
说起自己是乡下来的,总觉得有些不好意思,甚至是自卑。好似出生于乡村,天生就要比别矮一节似的,但在我看来,乡村自有它独特的美。
它的淳朴、清新、效野、艳阳、粗旷、老房子、黄泥土味儿、稻草味儿、蛙声、鸟声、溪水声、虫鸣声、风声、树声、梨花破裂声......以及夏夜里那满天的浪漫星辰,是城市里所有没有的。
在我眼里,乡村有着比城市更泌人心脾的美。
那美,是清冽绝然的,亦是粗旷厚重的,像山谷的幽兰,又像粗壮的汉子。它是梵高的一幅金灿灿的油墨画,更是一卷意境深远的中国水墨画。
乡村的美,美的自然,美得柔软,美得像一个清丽雅致的少女。
而城市,有时候更像是一位由精钢制成的铁臂人,坚硬而冷酷。一拳打过去,得到的是震耳欲聋,冰冷彻底的厚重回击声。
故,我丝毫不觉得,作为一个乡下人,一个自乡村成长的人,我们需要对一座华丽的城市主动自卑。
我们应该感谢乡村,它使我们体验了更丰富的人生。
对这个世界的感知更辽阔,更细致,更多元。
一个城里人,一个乡下人,我们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各自的成长美学。
——都值得骄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