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汉语诗律学》(6):四声递用

作者: 秋沼芰荷 | 来源:发表于2021-08-15 14:41 被阅读0次

你知道平韵诗中,怎样的格式才是最理想的吗?有人认为这种格式是律诗格式中的艺术最高峰。你怎么看?

以下摘抄部分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学习,详细内容可参考本书(《汉语律诗学》第一章第11小节后众小节)。

注:本文括号内大部分为本人注,除注明王力老师注外。只是读了皮毛,不对之处欢迎大家指正。

汉字有平上去入四个声调,平仄格式中虽然只论平仄,但是做起仄韵诗,仍然应该分辨上去入,上声和上声为韵,去声和去声为韵,入声和入声为韵;偶然有些上去通押的例子,那是变例。

现在反过来谈平韵诗。平韵诗虽然在原则上不必考虑句中各字的上去入三声,但是有些人觉得一句之中四声递用,乃是艺术的最高峰。

所谓四声递用,就是尽可能在一句的五个字或七个字之内,具备平上去入四声,而且相间地应用,比如董文焕声调四谱所举杜审言的诗: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
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若依照这诗做成一个谱,就是:

入上去平平,
平平入去平
平平入上去,平上去平平。
入去平平上平平上入平
入平平上去,平去入平平。

第一,第三,第五和第七句(黑体字)都是四声俱全(平上去入皆有);第二句和第六句不能四声俱全,因为第一字若用仄声就犯了孤平(难道第四句和第八句不是同理吗?我起初有些困惑,不过现在我已理出答案,这里留个悬念,有知道的友友可以给我回复。)

八句中,没有一句的形式是完全相同的,可说是尽了错综变化之妙,如果七言诗也依照这个办法,更可能做到句句四声俱全,因为七言比五言多了两个字,B式句子(仄仄平平仄仄平)四声俱全也不至于犯孤平了。

但是,为了声调的极端和谐,却给予诗人一种不可忍受的束缚。这种诗偶然做一首则可,首首如此则势所不能。咱们只能尽可能避免两个同调的仄声在一起,如上上,去去,入入等;一句之中四声俱全,几乎可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另有一种四声递用的说法是比较地合于事实的,朱彝尊说:老杜律诗单句(即出句)句脚必(字此处有所夸张)上去入俱全;如果首句入韵,句脚用平声,就是单句句脚平上去入俱全了。

举例如下。(五律 例1:)

李监宅

尚觉王孙),豪家意颇浓。
屏开金孔),褥隐绣芙蓉。
且食双鱼),谁看异味重。
门阑多喜),女婿近乘龙。

(注意:首句若不入韵(入韵则平),势必有两个出句句脚的声调相同,但声调相同的句脚必须隔离,象这诗颔联(第二联)出句句脚用入声,须至尾联(最后一联)出句句脚方得用入声。)

(五律 例2:)

西郊

时出碧鸡),
西郊向草
市桥官柳),江路野梅香。
傍架齐书),看题减药囊。
无人觉来),疏懒意何长。

(七律 例1:)

腊日

腊日常年暖尚),
今年腊日冻全消。
侵陵雪色还萱),
漏泄春光有柳条。
纵酒欲谋良夜),
还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药随恩),
翠管银罂下九霄。

(七律 例2:)

宣政殿退朝晚出左掖

天门日射黄金),
春殿晴曛赤羽旗。
宫草微微承委),
炉烟细细驻游丝。
云近蓬莱常好),
雪残鳷鹊亦多时。
侍臣缓步归青),
退食从容出每迟。

王力老师说,他书中所举的例子(书中举例众多,我此处仅举几例)尚不及实际的一半,可见决不是偶合的,非但杜甫如此,初唐和盛唐的诗人也往往如此。(此处有关初唐和盛唐的例子略去,详例可翻阅《汉语律诗学》)

出句句脚上去入俱全,这是理想的形式,最低限度也应该避免邻近的两联出句句脚声调相同,否则就是上尾(律诗八病之一,下次分享)

邻近的两个出句句脚声调相同,是小病,三个相同是大病,如果四个相同,或首句入韵而其余三个出句句脚声调都相同,就是最严重的上尾。这种最严重的上尾,唐诗里并不多见,现在试举数例如下(我此处仅举两例):

(五律 例1:)

题慎言法师故房  储光羲

精庐不住),自有无生乡。
过客知何),裴回雁子堂。
浮云归故),落月还西方。
日夕虚空),时时闻异香。

(特地去查了软件,果然也是上声)

(五律 例2:)

寻洪尊师不遇  刘长卿

古木无人),来寻羽客家。
道书堆玉),仙帔叠青霞。
鹤老难知),梅寒未作花。
山中不相),何处化丹砂。

到了宋代,四声递用的形式大约已经不为一般人所知,于是上尾的毛病甚多,邻近两个出句句脚声调相同的已经不胜枚举,即以四个相同或首句入韵而三个相同者而论,也就不少,现在试举例如下(我此处仅举两例):

(五律 例1:)

游鹤山院  陈师道

积石横成),行杨密映门。
人声隐林),僧舍远云根。
顿摄尘缘),方知象教尊。
只应羊叔),名字与山存。

(五律 例2:)

题福岩  张栻

掷钵峰前),肩舆几度来。
楼台还旧),杉桧抚新栽。
湘水堂堂),秋山面面开。
裴徊千古),风壑有余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习《汉语诗律学》(6):四声递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ksub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