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左
徐闻——一个值得晃荡的地方我有一颗野孩子的心,一直喜欢晃荡。
小学时,我喜欢在田间山野晃荡。
初中时,我喜欢在街头巷尾晃荡。
高中时,我喜欢在校道操场晃荡。
大学时,我喜欢在书本里在爱情中晃荡。
工作后,我喜欢在一些有意思的别处晃荡。
并不是所有的别处都适合晃荡的。著名的风景区适合旅游,精致的度假区适合休闲,高楼大厦灯红酒绿适合过把瘾,亭台楼榭小桥流水适合过眼瘾。
这些别处都不适合晃荡。
适合晃荡的地方,得有故事,有情怀,有韵味,有意思,得让身心无拘无束。
祖国大陆最南端的徐闻县,就是这样一个值得晃荡的地方。
【零】引子——一生的缘分
2000年暑期,冥冥之中的缘分让刚师范毕业的我来到徐闻乡下一隅当一名人民教师,一待便是四年。而后,生活的现实与远方的梦想,让我惜别了这片热土。
2014年暑期,在那场巨大的台风之后,我们海南自驾游,途中在徐闻逗留一日。
那满目的狼藉,至今仍印在我脑海里,直戳心窝,难以忘怀。
时隔三年,在2017年暑期的中央,我们再一次踏上徐闻这片炽热的红土地。
【壹】向南,再次踏上红土地
7月20日晚,已在老家的我与徐闻南华农场的老朋友阿庞微信聊天。我说,我明日准备拖家带口去你家蹭吃蹭住,你怕不?
阿庞不但不“畏惧”,竟还满心欢喜。其实,刚放暑假时,她就邀请我们去游玩了。
老友恰好方便,于是成行。
21日下午,已经奔跑了两个多小时的小车驶至遂溪,在高速路上微微左拐,便向南直奔而去。
沈海高速湛徐这一段路,平缓,飘逸,犹如一条绸带镶嵌于绿毯之上。一路上,车少,平静,左边轻风拂过,右边夕阳满天。坐在驾驶室里,我右脚好像没怎么往下踏,一不留神表盘的时速便滑至140Km了,顿生“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意境,甚是惬畅。
沿途两侧,一片片甘蔗、香蕉扫眼而过,一棵棵按树、苦楝快速后移,标有城月、客路、乌石、龙门、英利等熟悉地名的标识牌从眼角陆续闪过了。
满是绿意的乡间公路在等着我们,热情好客的老朋友在等着我们。
我心澎湃,雀跃向前。
近19时,右侧的蓝底指示牌出现了两个白色字:下桥。
激动!车后座的妻儿亦笑意盈盈。
拐下高速公路,左走一段匝道,207国道带我们穿过下桥镇。
南华近了!
从下桥镇入南华农场,走的是一条羊肠般弯曲的县道。我驾着小车,披着晚霞的红光,轻快前行。青绿的甘蔗地,翠绿的橡胶林,蓝绿的菠萝行,依然是那么养眼,那么熟悉,那么有韵味。
车至一连队旁边,我透过车窗发现,左后方金黄的夕阳与碧绿的植被和谐融合为一体,如一幅巨大的油画立于眼前,甚是壮美,忍不住停车下来用手机拍了几张照片,以馈眼馋。
路边看夕阳与田园【图:阿左】我们来到田野旁边的阿庞家时,夕阳还在西边的天际线涂着金灿灿的光芒。
一下车,我忙带着歉意说“来晚了来晚了”。
阿庞微笑嗔道:“来了就好,我还以为你们放我飞机(意为“放鸽子”)呢。”
我刚放好行李,美味的海鲜晚餐便摆在桌上了。
我们又一次聚在一起了!
开吃,畅聊,无拘无束,好不痛快!
【贰】南华,一个魂牵梦绕的地方
故地重游,老友重聚。激动,仿佛热血中融入了兴奋剂。
顺着畅聊的脉博,我的记忆回走了十七年,返到2000年的暑期。
那一年,我们刚好大学毕业。为了爱情,我们决定留在徐闻这片炽热的红土地。我在勇士,她在南华。一年后,她成了我的妻;再一年后,我申请调到了南华,终于在一起。
我们的到来,成为了农场学校的惊讶,有人佩服,有人怀疑。
我们的爱情,在母校成为了师弟师妹的故事,有人叹之惊艳,有人为之不解。
但,无论外界如何,我们依然走过了风风雨雨。
过去,都终将是故事!
餐桌上的聊天,我偶尔提起了南华中学的旧同事阿强。阿庞说他已娶妻生子了,也搬了新家,提议去看看,聊聊。
这正合我意。我们也甚是期待。
晚餐后,奔波了大半天的我们竟无倦意,大宝与琪姐姐在房间切磋画画,阿庞陪我们去散步。穿上运动鞋,推着婴儿车,我们迎着晚风走在熟悉而又陌生的大街上,向着阿强家的方向边走边聊。
熟悉,是因为我们在这工作生活了四年,走遍了这里的大街小巷(其实也没有多少条街多少条巷,哈哈)。
陌生,是因为十三年间,这里发生诸多变化。原来的旧楼拆了,立起了一栋栋新房;原来的甘蔗地,建起了一排排别墅;原来的中学翻新了,原来的派出所归地方了(不再属于农垦系统)。
胶林、风车、水塔、田园与别墅【图:阿左】不知不觉中,我们来到了中学门口附近。只见崭新的教师楼下,灯火通明,人声柔和,或坐或站,享受着这夏夜的拂面清风。
妻眼尖,一下子认出了阿强的父母亲。他们正在和一帮朋友玩扑克牌。阿强在小树下微笑着。
“冼老师、李老师回来啦。”
十三年了,他们仍然能认得我们,感动。阿强依然是那么斯文清瘦,强爸强妈风采依旧,容颜没多大改变。
不一会儿,覃主任抱着一个篮球路过,看到我们,很是惊喜。
一帮朋友坐下来,聊聊近况与其他同事,谈谈旧年往事。
周围一片宁静,天空中虽无月色,但一样撩人。
时光荏苒,有些东西会变,有些东西却恒久不变。
【叁】风电场——田园上的风车世界
一夜酣睡,醒来已是第二天七时多了。
我登上三楼的平台,眺望着晨风中的远景,思绪万千。
静默间,我忆起了勇士与南华之间那段沥青路。
那段路,我在艳阳下走过,在风雨中走过,在晨曦中走过,在夜色中走过。
那段路,见证了我的脚步,我的思念,我的不舍,我的匆匆。
那段路,一直烙印在我的心灵地图上,再也无法擦去。
7月22日中午,阿庞的师专同学一行四人也驱车来到了南华。在阿庞家,我们一起吃了一顿丰盛的午餐。
下午二点多,我们大家将去看风车,红土地上的大型发电风车。
我记得,2014年暑假的那场强台风——威尔逊,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徐闻,吹倒了刚组装不久的许多大风车。当时,我们在徐闻逗留一日,阿庞也抽时间带我们来到勇士风电场(最早安装风车的电场),小车沿着弯曲的田间水泥路一直前行,两侧及远处的大风车,有的断头,有的掉叶,有的根部扭折,狼藉,破败,置身其中,有一种进入圆明园的沧桑感,不忍多视之。
台风过后,风车倒下成一大拱门了。【图:阿省】现在,倒下的风车早已倔犟站立起来了,而且还在这一望无垠的田园上点缀了更多更美的大风车。
我们一行九人,开着三辆小车,迎着南来的海风,从南华场出发,沿着蜿蜒水泥路,经勇士场转入风电场。
勇士风电场是附近农场的第一个风电场项目,建在起起伏伏的田园上。
我们转到一个高坡的分叉路口,在一台巨大风车旁停车。我们欢笑着下车,眼睛贪婪地汲取周围的风景。远眺,菠萝片片连绵,风车台台耸立;近观,菠萝阵阵甜香,风车猎猎作响。
阿庞的几个同学,列成一排,我帮着拍照留念。我们一家四口也在这壮美的风车下菠萝地旁留下了甜蜜的倩影。
更多的大风车点缀在一望无垠的田园上【图:网络】人们常把处于西风带的荷兰称之为“风车之国”。十八世纪末,荷兰全国的风车就有一万二千架了,每台拥有6000匹马力。人们利用这些风车所产生的动能来碾谷物、粗盐、烟叶、榨油,压滚毛呢、毛毡、造纸,以及排除沼泽地的积水。二十世纪以来,由于蒸汽机、内燃机、涡轮机的发展,依靠风力的古老风车曾一度变得暗淡无光,几乎被人遗忘了。但是,因风车利用的是自然风力,干净没有污染,故它不仅被荷兰人民一直沿用至今,且也成为今日新能源的一种。现在,荷兰大约还剩有两千多架各式各样的风车。荷兰人非常喜爱他们的风车,视之为国之象征,在民歌和谚语中常常赞美风车。
徐闻红土地上的大风车,不象荷兰那样将风能转化为动能,直接用于加工农作物等,而是充分利用了南海及北部湾源源不断吹来的海风,把风能转化成电能,储存起来并入电网,造福广大人民群众及企业工厂。同时,广袤的原野有了风车的点缀,现已成为祖国大陆最南端的一段美丽的风景线,每年都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我们就是其中的一批了,哈哈。
风车,田野上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图:网络】拍照留念后,我回到车上,继续前行,走向下一个目的地——菠萝的海。
【未完待续】
请关注下一篇:(二)菠萝的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