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你生活的不是你偶尔做的一两件事,而是你一贯坚持做的事。

经常会有人问我在几点运动或慢跑效果更好,我通常都会建议早上或者傍晚时分去运动,理论上的效果会有15%左右(这个研究是特殊的严谨),其实正如作者说的那样,运动跟不运动之间的差距和效果是100%。
然而从养生保健的角度来讲,傍晚5点到7点是运动健身的最佳时机,特别是有氧运动效果尤为显著,自从学了养生知识后,我就断绝晚上进行激烈运动的一切行为。
而在培养习惯过程中,也可以使用这个策略。
我在几年前就看到过斯蒂芬·盖斯写的热门文章《挑战一个俯卧撑》,说坚持做事情很困难,作者在做年终总结的时候,发现年初时写下去运动的目标,但一直没有达成,而且这个目标已经订了10年了,一直都没有完成,最多也就坚持几周就放弃了。

那怎样才能解决这问题呢?
后来斯蒂芬·盖斯采用一个新方法,一天只要一个俯卧撑,然后一口气坚持30分钟,并且在整个2013年,他都采用这个策略,每天最少完成1个俯卧撑,然后发现运动跟不运动之间的差距和效果是100%,哪怕是只做几个俯卧撑也能在心理和生理上产生改变,然后锻炼身体变成了惯性,然后惯性变成习惯,最后成功完成了运动目标。
作者后来又把这个策略扩展到其它领域,阅读、写作等等,把事情分解成无法再分解一个步骤,然后坚持下去。用少量的意志力就能强迫自己做一件事情,用这种方式就能减少压力,更容易形成条件反射,最终成功变成习惯。
当你一次只做分解最小的一步,就不需要太大的动力,也不需要考虑激情,这些行动小到不会失败,也不会因为特殊原因去放弃,而且很容易用种方式来扩展自己的舒适区,而且还可以一次发展好几个微习惯。
并且在进行的时候,不管你找什么借口都不会影响到你,因为目标太小,很容易完成,哪怕现在已经11点多了,一样可以完成。

作者在本书中建议通过八个步骤来完成彻底改变:
①选择适合你的微习惯和计划。
找准目标才能有的放矢,同时还要将习惯和计划分解到再简单不过的程度。
②挖掘每个微习惯的内在价值。
具有了内在愿景,才能够为养成习惯提供持久的动力,促进习惯的养成。
③明确习惯依据,将其纳入日程。
重新审定自己的日程安排,将习惯动作纳入到日常安排之中,做好规划,确保能够每天坚持完成。
④建立回报机制以奖励提升成就感。
及时的给大脑提供回报、奖励机制,刺激大脑形成惯性回路,推动尽早养成习惯。
⑤记录与追踪完成情况。
习惯的养成是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的监控和调整。
⑥微量开始,超额完成。
先要设定一个轻而易举能够完成的“小目标”开始,随着能力的增进,自然就会出现超额完成的惊喜。
⑦服从计划安排,摆脱高期待值。
制定计划、严守计划,不轻易调高期待值,一步一步,踏踏实实的做好当下的事情。
⑧留意习惯养成的标志。
大脑很难改变,你却在一次次进步,你真的很棒。有些人全无意志力,却要跟大目标较劲,相比之下,用微习惯更轻松,且收获大。

作者还提出微习惯策略的八大规则:
1.绝不要自欺欺人;
2.满意每一个进步;
3.经常回报自己,尤其在完成微习惯之后;
4.保持头脑清醒;
5.感到强烈抵触时,后退并缩小目标;
6.提醒自己这件事很轻松;
7.绝不要小看微步骤;
8.用多余精力超额完成任务,而不是制定更大目标。
其实,每一个伟大的成就,都建立在之前打好的基础之上,追根溯源,你会发现一切都开始于最初的那一小步。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马上迈出你的第一步吧。
然而很多人在进行这个习惯很容易进行一种惯性的状态,开始偷懒,真的一次只完成一个。
微习惯见效的时候比较长,这个时间有时会高达半年到8个月。
因为微习惯,支持多个目标,同时开始的目标太多,然后就导致失败率大增。
其实微习惯最关键的一条是绝对不能被打断,要每天坚持,但在实际情况中,偶尔因为某种意外,非常容易中断。
微习惯这个概念虽然是斯蒂芬·盖斯提出来的,但这种方式早就有的了,只不过以前的人并没有把这种方式当成一种发现特意说明,它就类似番茄工作法。
最后在销售表达技巧和客户交流沟通方面,我总结了一个可以随时练习的微习惯清单,分享给大家。
1. 无论你学到多高明的表达方式,都别忘了,表是手段,达才是目的。
如果有办法比“表”更好地实现“达”,那能不表,就不要表。
同理,最简洁的开会方式,就是不开会,而不是费劲地去学习会议管理。
2. 要维护你大脑的绝对主权,严防死守被洗脑。
听到别人的一个结论,不要盲目地信。当然,也不是排斥性地不信。而是在大脑里多问一句:还有其它可能性吗?
这有助于一个人独立思考的养成。
3. 倾听时,灵活地模仿、微缩化对方的动作,这可能比你绞尽脑汁地回应他更有效。
比如对方双手交叉抱在胸前,那你可以双手交叉放在桌子上。
科学证明,跟对方动作保持同频,能让对方在潜意识里接纳你。
4. 有时候,不妨说一两个极端一点的观点,等待别人的反驳。
也许你会发现,你们的碰撞,可能会创造出另外一条新的路。
5. 只要条件允许,请为你的表达配上一个简图。
切记,能图不表,能表不字。
意思就是,能用图,就不要用表格,能用表格,就不要用文字。
6. 在工作中,要抓住每一次表达的机会,哪怕只是一小段的内容,也要学着结论先行,用金字塔的结构来呈现。
对方可能不一定思路清晰,但他一定喜欢思路清晰的人。
7. 时刻记得“对事不对人”这个古训。
尤其当你面对下属,表达不满、表达疑问时,就很容易就忽略对方的感受。
但别忘了,别人不尴尬,才是改善结果的有效起点。
8. 讲一个好故事,比讲一堆道理更有效。
故事,不是事情。故事,是有冲突的;故事,会让人们非常好奇地想把那个“知识的坑”补上。
9. 每次约访客户时,你要先想明白一个点:
我准备用产品的哪个特点,去匹配客户的哪个特征?
针对这一组特点和特征,请先练上几遍“销售四诀”。
10. 一个高效的会议,应该以AAR(After Action Review,行动后反思)开始,以NBA(Next Better Action,下一步最优行动)结束。
这样你每一次会议就都能有的放矢、会议结果也能落到实处。
11. 学会“事实+感受+需求+请求”的非暴力沟通核心精髓。
人们的行为,或多或少,总是和你的期待有差距,学会这个重要沟通技能,让双方都朝着目标大踏步前进。
12. 影响客户的决策,有两种小而准的方式:
一是精确的报价;
二是透过买点看到需求。
13. 面对下属或孩子,请停止你一直习以为常的、泛泛的表扬。这不仅无益,还有隐患。
要用好“行为+感受+评价”,让表扬更有趣,让批评更有用。

每天只做一点点,坚持就能带来很大的变化。这是一个简单到不容易失败的自我管理法则。
学习它,践行它,习惯它,让我们遇到更好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