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俗的公子——平原君

作者: 秋水游 | 来源:发表于2023-09-03 21:33 被阅读0次

    原创 文责自负

    平原君这个人,我一开始对他是有好印象的,这个开始是很早的时候。后来就不行了,看了一点书,大略的知道了一些他的事迹,就消去了这些好印象,这个时候我应该还是看起来挺谦虚的人,不敢说历史人物什么坏话。后来又看一点书,对他一点好印象也没有了。若要说是什么对自己早先幼稚心的逆反,那么若有别人批评他的话我也该反驳才是。可我看过一些对平原君的批评,一丝一毫为他辩护的心情都没有。虽然如此,我对这人的判断也不是什么恶人,总的说起来,他是一个俗人庸人。

    其余几个公子,不说人品如何吧,国家的事给他们干,还是靠谱的;一些决策去做,是不会有什么低级错误的。说这话的意思就是,平原君就不是这么个人。战国后期的大战,长平之战,赵国战败,损失几十万人,这个责任,赵王有一半,平原君也有一半。长平之战的起因,是秦国隔绝了韩国的上党郡与韩国的联系,上党郡面临着困境,迟早要被秦国吞并。这时上党郡的郡守冯亭就想了个主意,与其被秦国吞并,不如就献地给赵国。以冯亭看来,那时的赵国国力强大,可以与秦国抗衡,自己献地,等于是把赵国拉上了合纵抗秦的战线。国际局势看起来确实是这样,几个国家,齐国,被打进国都,现在是第二齐国了;魏国,被第一齐国连败两次,跟韩国一样处在天下正中的位置,没什么余力;燕国,尽管有昭王和乐毅的治理,但地处偏远,总是被赵国压制,很快又衰落;楚国,太远。在这个空档上,能和秦国真刀真枪干一场的就是赵国了。

    那赵国愿意打吗?赵武灵王是有这意图的,他还亲自去秦国侦察。惠文王就不一定了,否则何必拿着和氏璧去秦国呢?到了孝成王,就倒了霉了,因为他也想不好要不要打。这是最可恶的事情,智士百谋,不如匹夫一断。怀着犹豫心情去做事,就容易反复再三,反复再三,时间消耗掉,资源消耗掉,最后事情有始无终。这样犹豫的人就喜欢找别人要主意,事情坏了,要么把锅甩人,甩不了,也可自我安慰并非自己的决定。于是孝成王找人商量了,一个是平阳君,一个是平原君。平阳君是有水平的人,不能收,理由也很充分,收了一定被秦国攻击,祸大于利;平原君的对答就很没水准了,要收,没什么缘故的白得一个郡,有便宜干嘛不占。我怎么想都觉得这不是一个成熟政治家在关系国家前途的会议上的发言,话说的很轻挑,对问题也没有认识。赵国与秦国交战,按苏洵的说法好像是略占上风的,其实是打不过的,山东六国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单独对抗强秦,否则之前便不会出现合纵。合纵之所以出现,内在原因就是打不过,可是合纵并不是错误路线,它只是因为各种原因没能坚持下去。这时的赵国单独和秦国开战,绝无胜算,较适宜的做法不如将上党作为贿赂给齐国或者魏国,换取别国的支持,再来打秦国,取秦国的地来扩大自己领土。这法子也并不算奇谋妙计,后来的邯郸之战就是这思路。邯郸之战赵国的实力更弱了,反而取胜,原因之一就是路线是正确的。有好的策略而不能用。平原君,真是一个庸人。

    除了长平之战平原君有登场之外,邯郸之战他也登场了,这回起到的是积极的影响。不过这积极的影响多半还是来自他的门客,毛遂。关于毛遂呢,有个成语叫脱颖而出,意思是说,把锥子放在皮囊里,一下就钻出来了,比喻人才不会被环境埋没。这可真是个鸡汤成语,也不知道怎的,我这个人好像是个鸡汤探测仪,什么东西一看,鸡汤味道藏得再深都能闻出来。我小时候读到这故事就在纳闷:他要老不把锥子放皮囊里,你能有什么办法呢?我的解决方法是那就让锥子自己去扎人屁股。可毕竟社会不太允许这种事,后来有人给这事打了补丁,说:只有不英明的君主才会不把锥子放进口袋。我的观察是:世界上多的是这种人,他们更喜欢拿锥子干些奇奇怪怪的事,不可能的事,比如拿锥子通马桶。平原君赵胜同志,就是这么个人物。

    其余的人养门客更多的是为了政治,例如孟尝春申之类;也有为了名望,比如吕不韦。至于平原君,我看他是附庸风雅,正好像现在的圈子文化,圈子里的人干什么,自己也要干什么。所重要的并不是所作所为的事情有何意义与利益,而是为了使自己好像能够匹配得上这身份。不但与名士风流毫不相干,说的不好听,这还叫做下流。下流的人,自然会做下流的事。所谓下流的事,就是叫人看不起的事。有时有机心倒不显得下流,但既无智慧又无道德则一定显得下流。平原君有一个宠爱的小妾,一日小妾望见一个瘸子,她讥笑这个瘸子。如今这是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但那个时代是讲究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萧同叔子嘲笑里克,里克就发誓要报复,甚至于差点灭了齐国。所以人被嘲笑是一定有火气的,能力大地位高就灭国以报,能力地位稍次就破家以报,再次者也可以杀身以报,只要有决心,事情是必然做得下的。对于这样的人,可以叫作“烈士”,不是现在的意思,而是说性格勇武果烈的人。这瘸子也是这么一个人,他就直接去见平原君:“你的小妾嘲笑我。你把她的头给我。”平原君一个庸人,哪里认得出来不平庸之人呢?试问敢这样说话的人,岂不是可用之死士?楚庄王做绝缨之会,王者都可以不恤妻妾,平原君却不可。他拒绝了,认为这个人是个疯子。之后呢?那个人似乎是没做什么事情,而平原君的门客一天天减少了。平原君自己还不知道什么原因,有人把这件事告诉了他。结果平原君干了什么事情呢?此人又来把宠爱的小妾杀了,以此来取悦那瘸子。简直是与李隆基一样的无耻行径。或许有人认为这两人都是迷途知返吧,然而实际上看来都是羊已亡而补牢。

    平原君是用不了奇士的,非但是用不了,连认也认不出。那他所养的那些人都是什么样的人呢?邯郸之战要找二十人一起出使楚国,找来找去只凑了十九人,差的那个是毛遂补足的。且不说毛遂的事情。我只惊奇养了那么多的门客,临事竟无人可使,无人踊跃,孟尝君千里出秦,鸡鸣狗盗之徒尚不离不弃;信陵君窃符救赵,侯嬴为之刎颈死。平原君的门客成色,未免使人失望。到了楚国之后,那十九人跟着平原君上殿游说,老半天也不成事,也还是要毛遂解决问题。看看,连这十九个“脱颖而出”的吧,锥子头也不是十足的锐利。

    信陵君到了赵国,因为窃符救赵的事情,不能回魏国。结果平原君的门客听说信陵君来了,多半都跑到信陵君门下了。信陵君听说赵国有两个隐士,于是与他们结交,可是平原君的关注点在于,那两个人身份地位都不高,对信陵君加以嘲笑。信陵君也很愤怒,他原以为平原君是个贤人,没想到其实绣花枕头一个,颇有些北乔峰最后看清南慕容的感觉。

    其实平原君一直都没变过,他就是一个庸人、俗人,老实人,只是因为有人的“四大”病犯了,实在无可入药,故此一个平原君,就成了甘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庸俗的公子——平原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mrqv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