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有看过《小姨多鹤》的电视连续剧,偶然一个机会看到《小姨多鹤》的电子书,在kindle上,忘乎所以的一直看到凌晨4点,一气呵成。好久没熬夜看书,但是我可以确定这本书,值得。
这本书没有控诉日本侵华的丑陋,而是选取了一个日本女人的悲惨一生,来控诉战争的无情与无奈。竹内多鹤的家庭在日本也属于一般,父亲在南洋战场,一家人在东北。在抗日战争的最后,为了保证妇女儿童不被蹂躏,村长决定集体自杀。很震撼,虽然我看过关于织田信长的《菊与刀》,已经对于这种剖腹有所了解,但是对妇女儿童自杀,感觉很残忍。竹内多鹤逃出来,用过一个中国长工,到了自己的村子,然后一家人集体出逃。
出逃过程中,她还拯救了一个3岁左右的女娃。在一个生存都如此难的年代,女娃的母亲都想放弃,竹内多鹤却救护了这个女娃。突然想起我的母亲,上世纪60年正是全国人民拉紧裤腰带还苏联的钱的时候,屋漏偏逢连阴雨,又正是自然灾害频发的时候。我姥姥孩子特别多,我妈是60年出生,当时我姥姥带着孩子们到处讨饭吃,二姨抱着我娘,跟着姥姥,一个大娘说让我姥姥放弃我娘。我姥姥看了几眼不舍得,后来把我娘放在一个小屋子里,家人讨饭回来,给我娘吃几口。那几年我姥姥村里60年出生的孩子一共活了3个,我娘就是一个。至高至大是娘恩。
后来,竹内多鹤成了二孩的妾。原因很简单,小环因为一次流产,以后不能生娃了。从此,这三个人组成了一个无比尴尬的处境。或许,在辜鸿铭的茶壶茶杯理论里,这很正常。可是,新时代即将来临,妾的存在成为荒唐。
开始,竹内多鹤要逃跑。后来,因为怀孕了,就回了张家。“竹内多鹤,父母兄弟妹亡。多鹤怀孕”。距离看着本书已经快2个月,这句话,我一直想着。在一个荒寒的年代,只剩自己孤零零的存在,是一种怎样的无依无靠?肚子里孩子的父亲,与自己就是简单的买卖关系。
孩子出生后,是女娃。还要接着生,一直到生男孩为止。后来一家人上东北,下南方,一切都是为了掩盖这种畸形的三角关系。二孩不能休掉小环,被休的女人没有出路。二孩不能丢掉多鹤,因为她要生儿子。在东北,多鹤生了一个男娃。二孩的母亲高兴坏了。或许,无极必反。这个孩子夭折了。我不知道竹内多鹤心理的痛苦有几分,但是我知道我的婆婆有一个儿子养到4岁就因为烧伤死掉了。在医院里治好了,说明天一早出院,但是在夜里就去世了。从此我的婆婆每逢清明就哭的不省人事,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是生命不可承受之重。对于多鹤而言,生命的痛楚已不能言说。想到,战争带来的苦难,妻离子散,支离破碎,山河飘零,又岂能用“不能承受”来形容。
在山上生张钢张铁的时候,我一下子从心里喜欢上了小环。她不是没动过坏心思,但是她还是战胜了自己。相比,后来二孩趁着出去游玩,把多鹤扔掉,她很伟大。一个女人,允许第三者存在于自己的家庭,并且认真的扶养她的孩子。
小环的一生用三个字概括就是“凑活活”。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凑活过是很好的心态。凑活过,接受不完美,才是真正的完美吧。
后来,多鹤和三个孩子还有二孩一家人出去玩。多鹤不认路,不会说话,开始二孩担心才跟着。却中途丢掉了多鹤。二孩一定是因为三个人这种扭曲的关系,透不过气。彻底解决的办法是丢掉多鹤。此刻他的心是属于小环的。由此看来,张爱玲的话是对的,通往一个女人的心,一定经过阴道。但是对于一个男人而言却不是。二孩对于多鹤动心,是知道多鹤的身世以后。其实,他早就知道多鹤的身世,他和多鹤之间缺的是小环的默许。虽然,小环一直没有明确反对,但是她就像一面镜子,时刻提醒二孩,多鹤是生育工具的真相。直到,多鹤被抛弃,又自己回来,知道多鹤悲苦的身世以后,小环的心真正接受了多鹤,崇高的慈悲代替了爱情的自私与人性的丑陋,也解救了三个人的困局。
历经千辛万苦,多鹤终于回到家里。她像一个发怒的老虎,去寻找自己的孩子,嗷嗷待哺的孩子。从之前多鹤要逃跑到现在多鹤历尽艰辛回到张家,这是一个鲜明的对比。因为母爱,她宁愿去做一个多余兔角龟毛,寄人篱下。回来以后,孩子却不在吃母乳。她的心理一定跌倒万年冰窖。其实,孩子没有母亲也能过,但是,没有母亲,孩子就像草一样,无人疼惜。母亲是孩子的最坚强的后盾,是孩子和世界的链接。回来之后,二孩知道她的身世,两个人竟然有了爱情的火花。他们两个频频幽会,此刻,在这个家里,多余的应该是小环了。特别是两人在电影院密会被抓,小环其实早就知道,自己不可能独占二孩的心。因为小环的“凑活过”,一切都云淡风轻。小环才是修行最好的人,不执着于私欲,不执着于爱情,不执着于自我,真真一个好大的修行者。特别是后来二孩因为工作事故,被抓,多鹤被安排扫厕所,她就用一个缝纫机撑起来了一个家。她还安慰多鹤,想象成自己扫猪圈。女人一般执着于情欲与爱情,不肯放弃一个自私的想法,她却云淡风轻般的让自己过了这一关,虽不是青灯古佛的修行人,却也是让人高山景行的生活智者。“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小环是生活的大师。
或许,小环与多鹤是一个女人的两面。一方面要做贤妻良母,一方面要有对于苦难超然的态度。每个人都是这样吧,生活不止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大家有时间多读读《心经》《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关于,三个孩子的事是下一代的事。每一代都有自己的酸甜苦辣。大姐因为睡觉说日语被学校开除一落千丈,张钢被文化大革命束缚,张铁始终保持自己的一颗真心,方得始终。后来,大姐和张钢在日本讨生活,也算有一个出路。
不是每个人有多鹤苦情,但是每个人的命运,都是历尽磨难,唯有两个人比我们轻松,一个是死去的人,一个是未出生的人。救苦救难的是菩萨,受苦受难的是大菩萨。
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