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情感、亲情、励志、哲学等人物国学与传统文化
《我注六经 六经注我之论语3.6》劝不住的季氏拜泰山

《我注六经 六经注我之论语3.6》劝不住的季氏拜泰山

作者: 程冰雪 | 来源:发表于2019-02-28 17:50 被阅读7次

【原文】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冰雪译文】

季孙氏去祭拜泰山,孔子对冉有说:“你不能救正他吗?”冉有说:“不行耶,我劝不住。”孔子说:“唉呀!难道泰山神还不如林放懂得礼吗?”

在先古时代,巍峨雄伟的崇山峻岭被中华先民们信仰居住着神灵,比如山神,掌控一方祸福,后来五岳脱颖而出,而泰山更成了五岳独尊。再后来,泰山成为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据记载,秦代以前有72位帝王在泰山进行封禅,而之后嘛,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帝武则天称后时期曾去过,还在路上和大臣们摆下石头流水赛诗宴。

春秋末期政治制度日益瓦解,社会乱象弊病丛生,各种矛盾愈加尖锐,周王朝已成花架子傀儡政权,虽然表面上花团锦簇,但实际上已千疮百孔,颓势已成。礼坏乐崩,君臣僭越,此时鲁国国君的大权已旁落在季氏家族。本章有几个概念需要澄清一下。

一.

“旅”,记载说——在古代本义指军队编制单位,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在“周礼”中,则以“旅”用作祭祀名称,凡国有凶事,则以“旅”祭上帝或四方山川,意为求救于天地神灵。“旅”祭泰山本来是国君的事,现在季氏“旅”祭泰山,实属僭越违礼事,所以孔子希望徒弟冉有劝阻季氏别去,因为当时冉有在为季氏作大总管。

二.

“冉有”,姓冉名求,也是孔子的得意弟子,比孔子小29岁。以政事见称,多才多艺,不过孔子曾批评他为季氏揽财骂他“非吾徒也!你们可群起而攻之”!但冉有还是非常爱自己的老师,公元前484年率鲁兵战胜了入侵对手齐军,并趁机说服季康子迎回了周游列国14年的老师孔子。

三.

“林放”,据史书记载是殷代忠臣比干的后裔。春秋时期鲁国人,一生致力于礼的研究,是当时著名的学者。曾向孔子请教问“礼之本 ”的终极含义,孔子极为称赞他的好问题,回答他礼之本在人心。礼的基础原本在于规范人的行为准则、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平衡和谐社会秩序正常运转,移风化俗,民情惠畅,构建良好风气、风尚、风俗、风习。礼是一整套全面安排人间秩序的思想体系,从一个人自生至死的整个历程,到家、国、天下的建构。

在本篇3.4章中“林放问礼之本”,孔子愤慨连学子志士林放尚能知礼,难道泰山神灵还不如林放?焉能接受非礼之祭!“非其鬼而祭之”,季氏谄媚神祇以拜祈福、求护佑的作法有用吗?

佛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劝勉人们要有高尚的道德、丰厚的涵养和良好的操行,《中庸》也说“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善心萌动,往往在最隐微处,虽人心幽微,但神灵无息,何需自欺他欺!曾子曾讲“吾一日三省吾身”,其实这个“三省”也是在讲内观、内省,叩问初心,溯本穷源。若能做到《孟子·尽心上》:“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为人正直坦荡,君子不惑不忧不惧,不作坏事,又何须心神不宁求神灵庇佑!

相关文章

  • 《我注六经 六经注我之论语3.6》劝不住的季氏拜泰山

    【原文】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冰雪译...

  • 何帆读书法(读书笔记)

    一、六经注我 “六经注我,我注六经”:曾经有人问宋代理学大师陆象山为何不著书,他答道:“六经注我,我注六经。” “...

  • 我注六经、六经注我,只是一个先后顺序,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

    六经注我,还是我注六经。我注六经,一定会陷进六经里而不能自拔吗? 我注六经,是说我信任并遵循六经的含义,还是说我解...

  • 六经注我还是我注六经

    六经注我 还是 我注六经。 顺序不同。 意义天壤之别。 读书就是要六经注我的境界。 注:融会贯通。注入。 读书思考...

  • “六经注我”

    我的学习经历了两个阶段:“我注六经”、“六经注我”。“六经”原指儒家经典,这里代指需要学习的东西。我注六经:这个阶...

  • 读书谬误

    不是我注六经,而是六经注我。 带着问题去读书。

  • 六经注我

    今天分享一个别处看到的学习经验 ————不要“我注六经”,要“六经注我” 什么叫“六经注我”?就是以我为主。 ...

  • 《六经注我 之我注论语7.23》

    【原文】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tuí)其如予何!” 【 冰雪浅见译文】 孔子说:“上天赋予了我这样的品德,桓魋...

  • 六经注我,我注六经

    六经注我,我注六经。 不同的选择,不同的命运。 不同的命运,统一于一个人生。 六经注我,是把书读厚的过程。 我注六...

  • 《六经注我 之我注“论语”之7.17》

    原文: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冰雪浅见】 孔子说:“再给我个几年嘛,五十来岁好好研...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注六经 六经注我之论语3.6》劝不住的季氏拜泰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nyk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