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职场、创业、经营实战每天写1000字每天写500字
网络经营原理——工业化生产方式的演进(下)

网络经营原理——工业化生产方式的演进(下)

作者: 7b832d6036b7 | 来源:发表于2017-03-10 08:16 被阅读28次

    大规模定制生产方式

    随着全球化采购时代的到来,原材料逐渐趋同,大批量生产最终导致了产品大规模同质化,产品的差异化成为很多企业重塑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此时,用户从物质匮乏到物质丰富,开始更加关注个体感受,一个多样化需求的时代开始了。市场需要一个全新的生产方式来应对大批量生产带来的问题,大规模定制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

    几乎在同一时期,人类也开始了第三次工业革命(从20世纪中期到21世纪初期),新能源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空间技术、生物技术等诸多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人类开始进入信息化时代,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技术开始进入各个领域。由于新技术的采用,生产效率得到了进一步提高,特别是1974年自动化技术的发明,使生产由电气化时代进入到自动化时代,自动生产开始普及。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利用,流水线和生产机器的操作也能够做到更加精细,人们之间信息沟通更加通畅。在制造领域,以C3P、ERP、MES、DCS、自动化设备应用为代表,制造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空前提高,生产过程变得更加可见和可控。这些变化为大规模定制的落地提供了技术条件。

    大规模定制模式的提出更像是针对大批量生产所导致问题的一个解决方案。我一直把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在1970年出版的《未来的冲击》中提出的设想作为大规模定制的定义来看待:“以类似于标准化和大规模生产的时间和成本,提供客户特定需求的产品和服务”。1987年,大规模定制这个词汇开始出现。1993年B·约瑟夫·派恩和大卫·M·安德森在《大规模定制:企业竞争的新前沿》中写道:大规模定制的核心是产品品种的多样化和定制化急剧增加,而不相应增加成本,范畴是个性化定制产品的大规模生产,其对于企业的最大优点是提供战略优势和经济价值。总之,大规模定制是在大批量生产模式下,通过生产方式改良,实现在成本不变的情况下产品种类多样化和定制化。试图通过这种新的生产方式,协调大批量生产和个性化需求之间的矛盾。

    大规模定制广为人知的实践和理论成果是JIT生产和精益生产。

    JIT(准时生产),是1953年日本丰田公司提出来的,丰田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到福特汽车公司参观学习,虽然很惊叹福特汽车公司的庞大规模,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库存量比较大、产品比较单一、人力资源不均衡、生产批量大不适合日本的情况等。回去后,丰田公司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创造了JIT生产方式,目的就是实现高质量、低能耗的多品种小批量混合生产。JIT的核心思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消除无效劳动和浪费;持续改进、追求完美;关注个性化需求;以人为本;降低库存甚至零库存;通过这种方式希望能够实现在正确的时间,生产正确数量的产品。JIT生产方式通过一系列具体方法实现,如看板管理和全员质量管理等。

    精益生产可以看作JIT生产的升级版,它最早来源于JIT生产。20世纪80年代,日本制造超越了美国制造,美国专家就非常想知道原因是什么。因此,在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的领导下,组织了一批专家,对西方的大批量生产方式和日本丰田公司的JIT生产方式做了详细的比较和研究,最后在1990年出版了《改变世界的机器》一书,书中首次把丰田公司的生产方式定名为精益生产。当然,精益生产的内涵超出了JIT生产的范围,它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包括产品开发、协作配套、销售服务、财务管理等各个领域。1996年,同一专家团队又出版了《精益思想》一书,对精益生产方式进一步完善和细化,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精益生产理论体系。

    精益生产以“多品种”、“小批量”为核心,提出对企业结构、组织、运营管理、供应链等全方位的变革,确保生产系统能够满足用户需求的不断变化。在这个变革过程中,强调消除一切无效劳动和资源浪费,实现零浪费。对无效劳动的消除,包括通过扁平化组织精简中间层、减少非直接生产人员等。通过推行生产的均衡和同步,实现零库存和多品种柔性生产。强调全供应链的质量控制,实现零不良。最终实现从满足客户需求出发拉动准时生产。精益生产有一点在现在看来也不算太特别之处,就是强调人的能动性和协作性。

    随着精益生产理论体系的逐步完善,互联网技术和其它信息技术被引入进来,一些专门的精益生产软件系统也被开发出来广泛推广。精益生产方式是迄今为止人类发明出来的最先进的生产管理方式,它不仅属于大规模定制时代,作为个性化生产的系统基础也会在未来很长时间内继续发挥作用,有关智慧制造系统的设计也需要遵循精益生产的基本原则。当然,精益生产仍然是以一定的规模化生产为前提的,对于完全个性化的单一客户需求如何满足,仅现有的精益生产理论体系是不够的,还需要生产方式的进一步改变,随着新一轮科学技术进步,精益生产理论体系必将不断优化改良以适应时代要求,但一定是越来越容易实现而不是越来越艰难。

    个性化量产(个性化定制)生产方式

    彼得·马什在《新工业革命》一书中提出,在大规模定制模式之后的生产方式就是个性化量产,这是符合发展规律的说法。现在这个全新的时代,追求自由、追求个性是人们最基本的诉求。以前没有条件让我们意识到这些,而新技术的出现让消费者实现觉醒,网络大连接让人们更加明白世界的多样性。未来的客户需求只有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个性化,完全绝对个性化。问题在于纯粹个性化就意味着每个品种只要一件,这与规模经济相悖。从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规模一直是一个关键词,包括大规模定制在内。原因就在于规模是利润之源,这个利润是由于规模经济产生的。如果这两点都需要满足,唯一的办法就是找到新的生产方式来协调这种矛盾。个性化量产就是这样一种生产方式,在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基础上,实现规模化生产,并且满足相应的时间和成本要求。

    在《新工业革命》一书中列举了法国眼镜片制造商依视路公司的解决方案。依视路公司的办法是把制作镜片的工序分为两段,其中一段制作镜片毛坯,这一段可以大规模生产,第二工序根据个性化要求做一些个性化加工和添加化学涂层,这个阶段需要大规模的计算机网络支持,这些计算机储存着大量的客户配镜数据,结合这些数据,系统把客户订单转化为生产指令并通过网络传送给相关生产设备,从而实现个性化定制产品的完成。通过工序的合理安排和借助信息技术实现了个性化量产。

    中国类似的例子出现在青岛红领集团。他们投资开发了一个叫RCMTM的男士正装定制领域的大型供应商平台,这个平台利用大数据系统替代了服装业最为复杂的手工打版过程。积累了过去十一年里每年大约四十万套西服制作数据,这些数据都储存在这个大数据系统中,并通过这些数据建立了一个人体各项尺寸与西服版式、形状与尺寸之间关联的数据库。然后再基于数据库的运算模型,根据顾客的身体数据在CAD部门进行计算机3D打版。经过CAD部门的大数据制版后,信息会传输到布料准备部门,裁布机器会自动按照订单要求准备布料。裁剪后的那些大小不一、色彩各异的布片会按照一套西装的要求挂在一个吊挂上,同时会佩戴一个射频识别电子标签。在接下来的几个流程中,每个工人面前都有一个识别终端,用来识别射频电子标签,根据里衬、扣子、袖边等技术数据,进行手工或半机器缝制。这个个性化量产方案提供的解决方法是生产以大数据和自动化为核心,直接实现了个性化需求到个性化设计的连接,然后通过物联网技术来完成个性化产品生产的协作。

    3D打印技术毫无疑问被认为是个性化生产最理想的工具,可以毫无负担的实现纯粹的个性化定制。

    可以预见,正在发生的第四次工业革命(21世纪初期开始),无处不在渗入到人类社会每一个领域每一个角落的智能机器,正在组织各种力量,以智能化的方式携带网络化的效率和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让应对个性化要求从现在的困难变成达到制造艺术品水准的能力,而且是可以轻松愉快实现的常规技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网络经营原理——工业化生产方式的演进(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ocng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