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俊家是我在这个假期走访的第二个家庭。
认识小俊是在年初去长沙的大巴车上。我和小俊是邻座,小俊妈坐在小俊旁边。我们的前排,是一位抱着一岁左右宝宝的妈妈。
大约是晕车的缘故,大巴车向前行驶半小时后,前排的妈妈开始呕吐。怀里的孩子却丝毫不能觉察妈妈的辛苦,依旧在妈妈身上蹦蹦跳跳的乐呵,本来就难受的妈妈被孩子这么一折腾,吐的更厉害了。
这时,小俊从口袋里掏出晕车贴,把身子探到前坐,对那位妈妈说:“阿姨,给您晕车贴,我帮您照顾会儿宝宝吧,您把晕车贴贴上休息会儿。”
十岁的小俊稚嫩的童音几乎引起了整车人的注意,很多乘客都对小俊伸出了大拇指。前排的妈妈愣了几秒,似乎有些担心这个大孩子是否有能力照顾好自己的宝宝。见一旁的小俊妈妈亲切而温和地点点头,又伸出了双手,才放心地把孩子从手上递了出去。
接下来的车程,小俊一会儿和小家伙玩玩具,一会儿给他唱歌或讲故事,一会儿又和他一起欣赏窗外的风景,我和小俊妈妈也一起加入了照顾宝宝的队伍。也就是在共同照顾宝宝的过程中,我和小俊由陌生过渡到了熟悉,才有了接下来的拜访。
2.
小俊家是很普通的三居室,屋内装饰也很朴素。最为显眼的,就是正对门的那面墙,挤挤挨挨地贴着各种各样的奖状。
我进门时,小俊正和妈妈一起在客厅分拣蔬菜。成熟而漂亮的大白菜列队似的摆着,每棵白菜旁放着一把香菜和菠菜,还有几根蒜。小俊妈妈说,这都是自己种的蔬菜,因为有多,准备分些给邻居。我有些疑惑,小俊妈妈是一位幼师,平时既要工作又要操持家务和照顾小俊,哪有时间种菜?再说城里也没地儿种啊?
在小俊拔腿给邻居们送菜时,小俊妈妈为我揭开了谜底。原来他们在城郊的亲戚家租了一小块菜地,平时由亲戚帮忙打理,周末或是其他节假日,小俊父母会和小俊一起去,一家三口一起动手,浇水、除草、施肥或播种。
小俊妈妈说,让小俊参与种菜,是希望他能体会到粮食的来之不易。菜地的旁边就是亲戚家的稻田,亲戚是勤于耕作的人,春夏种水稻,秋冬种油菜或小麦。小俊不仅在打理菜地时目睹了整个耕种过程,有时还会和父母一起过去帮忙。这种亲自参与的方式,让小俊自小就懂得了农民的辛苦和粮食的来之不易。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小俊都不会随意浪费一丁点粮食。有时走在放学路上,看见骑着三轮车卖菜的农民,小俊会主动帮忙推一把;在公交车上,碰到挑担卖菜或卖其他农产品的,他也会在上下车时主动搭把手。
这一点确实令人折服。让孩子目睹和参与粮食耕种的过程,比起在家背诵《悯农》有效得多。再美的诗歌,再多的大道理都是纸上谈兵,唯有亲自目睹和参与,才能真正触动孩子的内心。就像小俊爸爸所说,小俊虽然是个孩子,但也是这个社会的一员,他有义务珍惜社会的每一点资源,有义务尊重社会上的每一位劳动者。
图片来自网络3.
每逢假期,小俊父母带小俊去的第二个地方是孤儿院和残障中心。
一开始,小俊是有些抵触的,他说那些孩子要么脏兮兮的,要么傻傻的,还有的流着口水。妈妈就告诉小俊,如果他们像小俊一样,身心健全,有父母照顾有完整的家,也会干干净净,聪明可爱。可是,他们没有,正因为他们没有,才需要社会上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
爸爸没有给小俊讲什么大道理,只是陪小俊一起修理好家里的玩具,整理好小俊因为长个不能再穿的衣服,一起带去送给那些需要的孩子。每次去孤儿院或残障中心,爸爸还会使出北方人的绝招,挽起袖子和孩子们一起包饺子。
慢慢地,小俊不再有抵触心里,开始和那些孩子一起做游戏一起玩。有时候讲学校的趣事给他们听,有时候把书带上,教小一些的孩子学算术,遇上哪个小朋友过生日,他会从小猪储蓄罐里掏出零钱买份小礼物。
以前,小俊在花钱上还有些浪费,但是自从去了孤儿院和残障中心,小俊不知不觉就改掉了乱花钱的毛病。小俊妈妈说,这几年小俊的压岁钱和生日时所得的红包,几乎都是用在给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买衣服和书籍上了。有一次,小俊上体育课时,不小心把毛衣撕裂了一道口子,妈妈提出重新给他买一件,他却要妈妈缝一缝就行了,留着钱等孤儿院的小倩过生日时给她买一条裙子。因为小倩说,她最大的心愿就是拥有一条公主裙。
4.
环境保护是小俊父母培养小俊的另外一项公民意识。
去年暑假,小俊爸爸带着小俊,拍摄了一组关于城乡差别的照片。照片里有被工业垃圾污染的河流,有乡村清澈的小溪;有城市被雾霾笼罩的清晨,有乡村纯净蔚蓝的天空……这样的对比,让小俊认识到,真正的美景,来自于清新无污染的环境。
别的父母带孩子出去旅游,去的大多是风景名胜区,而小俊的父母带他去的是等待植被的沙漠,砍伐过度的森林,重度污染的河流。妈妈会陪他在网上查看一些相关资料,爸爸则会指着眼前的景象告诉他:我们的地球正在遭受重度污染,而这种污染,直接危害的就是人类。作为地球的一员,不仅要学会保护环境,还有责任对已经被污染的环境进行治愈。
除此之外,爸爸还带他参观监狱,告诉他法律对于一个国家、一个公民的重要性。让他知道,每一个违反法律的人都会得到相应的惩罚,而这种惩罚就是被关押在高墙铁网之内,失去自由,远离亲人和朋友,远离一切美好和时尚的东西。
在爸爸的刻意培养下,小小年纪的小俊已经对法律充满了敬畏。
每晚七点,父子俩共同观看《新闻联播》;周末会有一个晚上,一起看《人民日报》和《环球人物》;爸爸会把小俊当成大人一样,和他一起讨论南海问题……
爸爸妈妈从来不主动要求小俊在学校要考多少分,应该进入班上前几名,但是客厅满墙的奖状,和大巴车上主动帮忙照顾宝宝的事实已经证明,这个孩子有多优秀。
5.
在小俊家呆了一个下午,感觉这个小家庭的家庭教育就是一座宝库,有太多值得我以及诸多家长思考和学习的内容。
在这对父母眼里,儿子不过是个S版的大人,他同样呼吸空气、饮用食物、消耗资源,所有大人应该了解的知识他都应该尝试去了解。不一定要理解得多透彻,但是要有一种意识,就是公民意识。让他认识到,作为一个人,要对自己的国家,对这个社会,对周围的环境具有什么样的义务。
同样作为家长,我们常常一面空洞地教育孩子要善良,要有爱心,要有责任感;一面,却又逼着孩子将成绩和分数当成重点进攻的堡垒。我们在孩子睁眼看世界的时候,灌输给他的就是分数第一、学习成绩第一、年级或者班级的排名第一,我们强迫孩子日日夜夜对付繁重的功课,强迫孩子上各种培训班。我们甚至把自己活成了孩子的保姆,包揽了所有能包揽的一切,只为了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学习。当孩子的学习成绩令人失望时,我们会抱怨说父母给你创造了这么好的条件,为你付出了这么多,你怎么就不能体会父母的辛苦。
可是作为父母的我们却不曾反思:孩子为什么不能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孩子不懂事的根源是什么?我们到底是在培养“公子”或“公主”,还是在培养公民呢?
图片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