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突击》里有一个场景,是刚被夜晚紧急集合通知跑完五十公里强行军后,被通知第二天要实弹考核。众人怒气未消,不知哪来的力气支撑起来,叫嚣着要让老A直到天底下还有其他的部队。
拓永刚愤怒,要让死老A见识见识,机械全能,用十一种枪械打出接近满分的成绩。又优越感十足地问其余三人,“你们呢?”
许三多有些沮丧,“我们没有十一种枪械。”
吴哲说,“你别被他吓着。打好一把枪就行了,自己手上那把。”
老A哪有容易的,果然第二天,他们见到的,只是一些拆散的枪械零件。
于是来自各地的精英又愤怒了,因为他们之前的实弹考核,枪支完好,而现在他们需要一分钟内组装好枪,调好准星,完成射击目标。这显然难以完成,而他们也确实没有完成。
拓永刚尤为激愤,他发泄自己的不满,要退出,认为这完全是在打击报复,根本不可能完成。
袁朗做出了示范,30发弹224环,以实际行动证明了这个训练项目的可行性。
拓永刚退出了,回到了向往的伞兵精英生活,回到了他的舒适区。
我们总贪心,觉得自己能全面开花,各方面都优秀,而显然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我们不能要求一个外科医生同时又精通武术;
不能要求一位老师又能拿得起测量仪;
不能要求一个木匠懂得麻醉的操作流程;
不能要求兵乓球运动员能拿到跳水的冠军。
这部剧里,强大如吴哲,外语和电子信息双硕士,年轻的少校,也依然有他的短板。他的射击不如成才,对队友的信任不如许三多,而他明白一点,抓住自己的强处,他安慰许三多的同时也坚定自己的想法,“打好自己手中那把枪就好了”,所以他成了留在老A的电子信息人才,用自己手里的工具精准打击目标。
我们听多了水桶的短板效应,总觉得短板是致命的,是导致一个人持续不前的最大阻力,于是拼命疯狂的将时间倾注到短板项目。最后,短板依然是短板,只是比之前强了那么一丢丢。可随着短板的增长,飞速增长的还有内心的焦虑。由于不自信,于是拿着自己付出巨大心血却只有极小改善的短板与别人的擅长板块比较,内心愈发不坚定,转头来,发现还不如拖着短板上路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