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日期间青山逛了一趟陶然亭庙会,看到了艺人用糖汁作的可吃可玩惟妙惟肖的龙凤糖画,也看到了艺人制作的各种风车,看了半天也没见到小时候我最喜欢的“猴拉稀”。诸位看官一听“猴拉稀”这名字就会觉得可笑,其实那只是吹糖人师傅的一件作品,严格的说应当是“糖塑”,真正的名字也绝不会叫“猴拉稀”的。
早年间吹糖人儿的手艺人肩挑着一副担子,前面有一个不大的木箱,其状有点像方形的提盒,下半部呈半圆形暗格里面存有小炭炉和小铜锅,锅里的麦芽糖始终保持着一定的温度,木横梁上有二排小孔洞用来插放吹制好的糖人,另一头挑着一个小方柜,即是方凳又能存放木炭和其它家伙什。吹糖人儿的行走于街巷之中,那几个摆在木架上的小动物就起到了广告的效应。一进胡同就被孩子们簇拥着说着笑着跟着担子一路行走,高声喊叫着:吹糖人儿的来了!
吹糖人的在胡同中选择一个好地点后放下肩膀的担子,摆放好小木柜和小方凳,然后从小方凳子的抽屉里里拿出铜锣和鼓槌嘡、嘡、嘡的敲打起来,铜锣声一停放好铜锣后就坐在凳子上开始吹糖人儿。说是吹糖人并没见到艺人吹出几个人物造型来,至少是我没有看到,大多是一些夸张了的动物造型,基本上是十二生肖的动物造型。
手艺人先从从小铜锅内取出少许软化的麦芽糖汁,蘸上少许滑石粉在手中团捏,捏出一个气口后拉长拉细中间咬断,一头迅速拿起含在嘴中吹制起来,双手十指不停在麦芽糖上东捏西拽连拉带揉快速敏捷十分协调,有时要用牛骨小拨片协助,用气吹时不温不火恰到好处,那真是抢时间争速度必须在麦芽糖凝固之前完成,须臾之间一个滑稽可爱肥硕的小猪呈现在一群小孩的面前,剪掉多余的吹气管,然后用一根细苇杆蘸少许糖汁粘住小猪,那夸张的造型,简练的线条令围观的小孩们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坊间传闻:唐朝时市井中就出现了吹糖人的手艺人,距离现在有一千多年了,都以十二生肖的动物造型为主。吹糖人的作品拿时下的说法那就是一个卡通造型,比美国的唐老鸭和米老鼠不知道早了多少年,成为了世界卡通造型的先驱者。最可惜的是咱们吹糖人的老祖宗们当时没有自我保护意识,没有到官方进行任何的专利申请,此举何止是抱憾终生啊。
艺人的作品有:呆萌的小肥猪,尾羽华丽的大公鸡,精灵古怪的小耗子,竖着两只大耳朵的小兔子,生性顽皮的小猴子都插在木架的孔洞上任人随意选购。当时所有的糖人一两分钱就可以买一个,也可用牙膏皮,旧铜钱儿,碎铜烂铁来换。在所有的糖人产品当中我和许多男孩子一样都特别喜欢“猴拉稀”。“猴拉稀”就是吹制糖人的艺人所吹制的一个小猴子的造型。
“猴拉稀”是艺人在吹制的一件作品,特意的在小猴子的屁股内加了一个小袋,内中装一点点糖稀然后立即封闭好,在猴屁股处再粘上一个指甲盖大小江米浓汁做的小碗,一但咬破猴屁股糖稀就会流到江米小碗中,其状似小猴子在跑肚拉稀,所以小孩们称其为“猴拉稀”。我们胡同里的哥几个每个人手里举着一个小猴子,伸着脖子用小舌头一点点舔着小猴子的屁股,这是标准的男孩子的吃法。一旦被舔破了糖稀就会流出来,我立马一口把小碗里的糖稀吃掉,然后大声的喊道:猴子拉稀喽!再把拉过稀的猴子也吃掉。现在想来那个年代舔食“猴拉稀”的我们,那神情,那姿态不知道会有多傻,这就是人生中最幸福的童趣。
其实这种吹制的糖人的方法是很不卫生,为了怕麦芽糖粘手使用少量的能够致癌的滑石粉,艺人的那一双手又是麦芽糖、又是钱、又是碎铜烂铁的乱摸一通能干净卫生吗?受当时的条件所限制人们没有注意到这些,现在买了我绝不会吃的。在以后很长的一段岁月中我再也没有见到过吹糖人的。
我在陶然亭庙会吹糖人的摊位上花了十块钱买了一个小耗子,贵是贵了点,可转念一想烤白薯都卖五块钱一斤了,好歹人家这也是一件民间手工艺术品。买了一个小耗子不是为了吃,就为插在瓶子里经常看看,留一个儿时的念想,因为我是属鼠的。
癸巳年三月
一蓑烟雨任平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