铛铛车,就是有轨电车,是旧时的一种交通工具。由于电车顶部有部件接触电源,摩擦时常常冒出蓝色的火花,老百姓亦称为“摩电车”。那时也有的人在自行车前杈子处按有一个小摩擦轮发电供夜间行车照明之用,老百姓也称之为“摩电灯”。
坊间传闻:民国时期一九二四期间北洋政府在北京城里修了第一条有轨电车起,到抗战前夕一共修了五条铛铛车路线,分别用红、黄、蓝、白、绿的颜色来辨别。一路电车由天桥到西直门,二路电车由天桥到北新桥,三路电车由东四到西四,四路电车由北新桥到太平仓,五路电车由崇文门到宣武门,六路电车由崇文门到和平门。一九四零年又增加了七路有轨电车天桥到永定门。一九三五年北京城就有了公共汽车。
铛铛车,车身不长前后有两个门,后门上车前门下车,解放后的车身的颜色是黄棕二色。车箱内有两排木制长椅供乘客乘坐。车的上方也有扶手供站立的乘客使用保证乘客的安全。车的两端都有一个小的驾驶室所以铛铛车不必拐弯掉头,驾驶员都是站立操作,脚下有一个大的铜铃铛如遇到行人或车辆,驾驶员用脚一踩铜铃的按钮,就会发出响亮的铛铛铛的声音提醒行人车辆规避。
驾驶室里很简单没有方向盘,操作箱上有一个很短摇把式手柄,说白了就像一个开关箱。铛铛车无须换挡因为只有一个速度。接通电源,前行、停止、后退,还有刹车闸。铛铛车较为笨重速度也不快,在窄窄的铁轨上行驶,一开起来就会有轰轰隆隆的声响,真有点地动山摇之感。根据铛铛车铜铃之声响北京人称其为“铛铛车”
铛铛车上有一名司机一名售票员都身着统一的工作服,售票员身背一个黄牛皮制售票包,(车票几分我不记得了)。脖子上挂有一枚细长的铜哨,有点像旧社会警察吹的那种铜哨,来往穿梭在车厢的人群中售票并大声地报出站名。每当铛铛车到站后等人都上了车,售票员上车后吹一声铜哨司机立即开车。北京人生来爱说笑也幽默,为此发明了一句歇后语:老太太上车——你先别吹。
一路铛铛车是从西直门一直开到天桥,铛铛车是从西直门瓮城门洞站牌前始发,车过崇元观,马厢胡同后人员逐渐增多车箱内拥挤不堪别提有多热闹了,大声聊天的,小孩的哭闹声,因小事不依不饶的拌嘴声,乘客的劝和声,售票员大声的报着站名,热闹了一路直到总站人全下了车才算消停。大概是五九年的时候吧铛铛车就被拆除了取而代之的则是无轨电车。
多少年来心中总是想那时笨拙的铛铛车,喜欢听那轰隆隆地声响,洪亮悦耳的铛铛铛铛的铜铃声,心中只是觉得坐铛铛车很好玩。顺便说一下,现在的西直门内总后宾馆的斜对面,大街的北面就是当年铛铛车的停车场和修理场。不过现在您看不到了,全盖了楼房喽。
最近几年前门大街上又有了铛铛车,虽然只是行驶短短的一段路却牵动着我的心,抽个时间坐车到了前门,铛铛车的价格多少并不重要,我迫不及待的登上车,童心未泯的过把坐铛铛车的瘾,在沉重的轨道摩擦声中,在轰轰隆隆的声响中,在车身左右的摇晃中,在各种说话方言的嘈杂声中,去感受那远去的温馨记忆,让思绪在时空的隧道中追赶影像中的童年,让那一份久远的愉悦在心中萦绕。
壬辰年六月
一蓑烟雨任平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