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峡江的转弯处

作者: 从小就学坏 | 来源:发表于2022-08-13 20:36 被阅读0次

    要论今年来我看过最令人亢奋又感动的书目前是《在峡江的转弯处》。网上有介绍过这本书的概要,无非是县委书记陈行甲在任期间拿下数名当地要员等辉煌事迹,以此博得眼球。但我不是去看热闹的,而是想了解他做的一系列事情,支撑他的是什么样一种信念和价值。

    为上者,重在有为

    年幼时我很迷信“官”,天真的认为就像天,“德、仁、才、信、礼”自然与之位匹配,但后来我渐渐了解到官更多代表的是压制,再后来步入社会理性多了些,才明白人的德行和位置不是一码事,位置是固有的,仁德得靠内修,不修则无。

    事实上近些年随着大环境越来越好,人才泱泱,德位正匹者越来越多,正所谓春风吹又绿。陈行甲式的为官着不在少数,代表着新一代高学历的从政者务实、接地气而不俗气的作风,有效的改善了群众对体制的认知。

    陈行甲自传式的纪实文《在峡江的转弯处》,从他多年的日记里串联过往,结合从政之后的经历及感悟整理成书,让更多的人了解那段精彩绝伦的峥嵘岁月。

    这些年啊我从细微处捕捉到一个现象,就是很多上面人多是来自南方的小地方乃至偏远山区(所谓的南方是传统希望上的长江流域以南)。结合所闻所见所观察,我有了个初步的认知范畴,大致是广袤地域下人文孕育出的理念趋于,那边人想干事情,有目标,实在干,不怕得罪人。有理想有信念,并能长期付诸实践。陈行甲无疑是个杰出的代表。我挺佩服他的,也很羡慕他。佩服他的狭义肝胆,执剑所向;羡慕他遇见对的人,细腻而温暖。

    最幸福的莫过于得一人而终生

    我常说过,遇上棋逢对手的另一半,没有什么比这更幸福的事。当然了,夫妻俩用琴瑟相合比喻更为恰当。大学同窗,品学兼优,理想远大,前程似锦。同样的经历,又旗鼓相当。一个为另一半放弃事业,全心全意做后盾,这是世上最美的成全。他的霞是伟大的,让人尊敬的,所以他是令人羡慕的。

    通常来讲,越是自己缺什么,就越容易感动什么。自认为很动情的讲述,会被其轻描淡写一两句话给打发掉。除了生存本质,没有能进行下去的话题。就比如我跟某人分享读到的激动处,本以为就算不能引起共鸣,也能引发其所思,然而……

    现实啊……

    峡江,多美的代言词啊!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平湖高峡,岚黛水浮烟。遥望楚江千里,俗虑随波而逝。峡江梦幻夜无眠。红尘多倦客,自在是田园…… 很有幸在2019年时游历过巴楚地界的三峡,真真领略了一派峡江美景、感受一番峡江人文。可以说亘古以来保持着原汁原味的风貌:古道、江河、深渊、峡谷,古朴的山野乡村生活方式。与想象中完美契合。屈原、郦道元、李白、白居易、苏轼、……不会想到千年以后,我走他们走过的路,读他们的诗词,与他们在时空中交流。但他们更想不到,诡变莫测的波涛峡江如今已是高峡平湖,激流变平淌。如若今日你们再从白帝城出发,只剩船推画卷开。晚辈见此唯叹之:两岸猿声响山谷,不见撑帆行舟客。

    地无三尺平,形容巴楚风貌再合适不过了,对我们来讲,偶来一次观光,还觉得景色独佳,惬意悠然。但对于生活在这的人来说,走出大山是唯一的希望。出行,交通互往是最大的障碍。举步维艰啊!小小一个县城竟然南北路途八百里,比肩秦川了。因为山脉多崎岖,一公里的直线,七拐八弯上山下坡的也许会三四倍以上了。

    有些事总要有人做

    在今天,最不缺的是人才,最缺的是有精神的人,“精神”是广义的形容,如:崇高的信仰,有趣的灵魂,正能量的价值观,一颗大爱的心……一个社会,一个国家如果缺少有精神的人,将是多么荒唐。

    《在峡江的转弯处》是陈行甲的“人生笔记”,按时间顺序可分为峡江七步曲。用名很妙,转弯处意示江水稍作停顿,他有故事要讲。然而美丽的峡江也有它莫测的险象迭生,正如他在巴东历任时面临的惊险局面一样,暗流急湍。但他凭着一身正气、朝气、杀气,硬是单枪匹马趟出一条光明之道,还巴东百姓一片蓝天和净土。

    有基层工作经验,又在世界顶尖学府深造过:清华,芝加哥大学。对这种人来说,早已超脱了个人层面的朝夕得失,能够支撑他们一直不断前进的就是忠于内心的“价值”。社会是他们实践价值的舞台。无论从政、从商、从学问都会有很高的造诣。要我看,他去社会科学院最为合适了,但他选择了扎根基层,去探索适合国情、地域的特色发展,造福一方。兴许他早已看透了社会演化发展的自然规律(即便在基层很少能用到所学),未来他兴许能料到人类社会发展到哪个层面,但他更明白时代赋予自身的价值,要做什么,怎么做。所以他笃定信念,专注眼前的伟大时代、伟大事业。

    形而上学,永无止境

    当一个做学问的人穷其所致,已经到达自己探索领域的顶端时,到了顶尖学府才发现更高等的知识和文明早就在那等着了,只是简短几句话或者一个方向,又够你用一生去探索实践。所以越学越心虚,虚怀若谷便是自然而然的养成了。高等的学术探索使思想得到的无限延伸,具有重塑世界观、人文观。我从李开复、杨澜、张磊、俞敏洪、陈行甲等留学者身上都发现其共点。所以对出国留学的看法不再一味。做学问和搞教育,我们的确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始终记得自己是大山的孩子

    由于在初期只身来到盘根错节的巴东县工作,他又反感那套庸俗的旧气事故人情。明里暗里没少遭排挤,正常的工作难以开展处处受挚,甚至威胁到他的家人。以至于其长期处于紧绷的精神状态,最终患上严重的抑郁症,差点走不出来了。在爱人无微不至的照顾下,终于康复出院重归岗位,誓言要于歪风邪气斗争到底。他在自传里写到:县委书记就是党在一个地方的形象代言人,头顶三尺有党性,是干部群众的精神灯塔,行动坐标,道德的尺度。

    他在县纪委全会上当着800多人的讲话,可当做正面向腐败团伙亮剑的分水岭。其浩然正气响彻神州大地,以一人之威震慑整个敌方力量。面对这样一个油盐不进决一死战的人民代表,那帮人很快溃不成军。我想 是抵抗的意志已经瓦解了。就好比虎啸山林,百兽惊。后来《人民的名义》第29集易学习整段引用了陈行甲这篇讲话中一段。作为一名党员,他始终心存敬畏,一心为公、为民。

    陈行甲以刚直不阿,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强而有力的执政理念,用三年时间彻底扭转了当地消极、虚浮、顽劣的风气。虽然得罪了很多官员,但是拉近了百姓与党的距离,使戾气很重的民风产的重归淳朴。有人说他太过刚毅不懂变通,没有人情味,在我看来完全不是。一些身有残疾的孤苦人家,不但没人同情,反而遭到歧视和欺凌。除了平时看望,还在过年时带孩子去认亲拜年,用他的话来说:“我来看一次他们,最起码能够在一段时间内没人敢欺负他们。”这种大爱和人间清醒多么难能可贵啊!要我说,我们的制度没问题,错就错在传统文化下的人情观变了味,尤其是体现在“变通”上。凡事皆可弹性变通。要么域外一些商人不愿和我们往来,明明有文可鉴、有矩可循的事情,在我们这可以随意变通,呵呵……

    一系列的利民惠民政策和职场肃风取得了显著成果,人民日报和新闻联播多次点名提到,2015年被评为全国百名优秀县委书记,得到一号亲自接见。正当组织决定提升重用时他却提出了辞职,让众人都不解。在书里他也解释到了:对仕途前景心中有止。我知道,他有更能体现价值的事情要做。

    人生的下半场,把爱延伸到另一个方向

    历任期间通过实践检验总结,他发现了一些基层行政文化的弊端,结合思考和建议,要上书中央。但这项工作必须是纯粹的、无所顾忌的、半遮半掩就失去意义了。所以他得彻底辞去公职,才能体现这件事的意义。同时他还有更热爱的公益,需全身心投入进去。跟着他所为,我才真正了解到公益的复杂性多元性。从前从前我只是天真的以为把社会上募捐来的财物,用到所需之人身上就可以了,现在看来其复杂程度远超我们想象。难在科学的制度,科学的引导,以及社会各界力量的梳理利用;更难在群众世俗的目光和人心的超期盼的希望。想要做好真不容易。即便如此他还是凭借着优秀的品质,优异的能力,超前的学识、理念做到业界翘楚。2017年被评为“中国十大社会推动者”、2018年度中国公益人、2019年《我是演说家》全国总冠军。

    取得这些成就,照常道看,在社会上也实现了价值观的体现和延伸。那么接下来还要做什么呢,内卷吗?还是躺平?要我看,都不是。因为越是有能力的人越怕闲着,那么做下去的意义是什么?他这么说的:“坚持只剩下一个形式化的理由,就是因为想坚持,所以要坚持。” 或许这已经成了习惯,成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坚持为天下,坚守自己内心。

    一个理想主义的人,目标不会那么具体,所以不会因为具体的目标实现了而懈怠,也不会因为目标没实现而气馁。他的目标其实是自己的内心

    我太理解这句话了,不言而喻——

    虽然我有点厌恶“传奇”这个词,原因是已经被无限止的滥用了,大大降低了在我心目中的地位。但陈行甲无疑是配的上“传奇”二字的。一路开挂、一路彪悍、一路铁血柔肠,一路播撒大爱。他属于公众,属于这个时代。

    一个追求理想的灵魂就像奔向大海的河流,路途注定艰难曲折,但只要向着大海方向不变,最终会绕过那无数的漩涡和暗礁,奔向一马平川东流入海。这就像陈行甲的峡江,曲折离奇古怪,然而出了宜昌西陵峡,便是通条大江直入东海。

    而峡江,依旧是人们心中的世外桃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在峡江的转弯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orfg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