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一、常见的恐惧情绪是什么?请说说你或者孩子最主要的恐惧情绪是什么,后来怎么了?
儿童常见的恐惧情绪,是这本书中最重要的一章,一共罗列了三十多种类型。
我们属熟知的,怕被抛弃,怕黑暗,怕陌生人接触,怕医生,怕考试,怕挨打,怕虫子,怕疾病,怕死亡,怕恐惧,怕理发,怕洗澡,怕血,怕雷,怕上学,怕考试等等熟悉的事情,或多或少都有害怕的对象。
我自己小时候是害怕打雷的,每一次听到雷响,母亲说我都会钻进被窝里,用被子把头蒙得严严实实,一直到雷声过去才会出来。
在这本书中,怕雷声的行为表现是胆小,敏感,需要外力支持。
一直到现在,我觉得自己还是比较胆小的,特别是面对陌生人的时候,连话都说不好。
虽然说曾经努力想要克服,但总是觉得于事无补,似乎没有办法从根本上,克服掉这种胆小、敏感的行为。
我家的二丫头,对声音特别敏感,她自己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如果外界的声音突然出现,她就会吓一大跳,捂着心口需要半天平复才行。
从小到大,她一直都是这样,在暑假的时候,弟弟因为淘气,恶作剧吓了她一下,委屈得哭了半天,说弟弟吓她。
虽然说我们都很严厉的批评了弟弟,但是她好似乎情绪还不能好转,这件事情一直折腾了将近一个月,临近开学的时候,事情多起来,才看起来似乎结束了。
不知道在以后的日子当中,这种小小的惊吓,是不是还一直伴随着她?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从孩子出生之后,每一位做家长的都要营造一个和谐,宽松,宁静,祥和的家庭环境,才能使孩子的身心成长得到健康发展。
什么样的家庭,什么样的家长,就会形成什么样的孩子,家庭环境对孩子的重要性,应该是每一位家长都必须要认识到的常识。
二、 儿童情绪的发展在涂鸦和绘画中有哪些特点?回忆生活中你(或者孩子)的绘画和涂鸦的主要画什么内容?
孩子小的时候,不会用语言表达,但是他却能够通过涂鸦和绘画来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
在孩子幼小的时候,涂鸦或者绘画,没有任何约束,或者过于概念化的规则要求,就能够促生着孩子的感觉,情绪和敏感性留在了这些线条当中,从而给父母,或者说给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了解儿童的机会。
孩子不会说话,孩子的涂鸦是需要用来听的,从那些线条和色彩当中,听出来孩子内心的东西,是最重要的事情。
丫头在三岁的时候,跟着我在学校,先在教室里和学生一起拿着铅笔涂涂画画。
记得有一次在半夜2:00醒来,起来抓着床头的铅笔在纸上涂画,嘴巴里还说着:老师,我写两页好不好?
在纸上画了一阵子,然后倒头又睡过去。
早上起来的时候,丫头说她制造了一个耳朵宝宝,她要给耳朵宝宝牵上一个绳子,带着耳朵,宝宝出去玩儿。
那个时候我曾经给同事看,我说丫头半夜画了一只耳朵,看起来特别特别像。
同事看了也惊讶得不行,说丫头的内心世界很丰富,很敏感,内心里蕴藏着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在这本书中,作者告诉我们儿童在涂鸦绘画时,会传递出许多信息。
儿童握笔的姿势,线条占据的位置,线条的粗细长短直弯,线条所用的力度,所画的位置,画出来的形状,擦除的方法等等,在给我们传递不同的信息。
如果了解这些,对孩子则会多一些内心世界的把握。但遗憾的是,在丫头小的时候,没有接触到这些,但是也运用了欣赏、肯定、接纳的态度,也算是呵护了丫头最早的内心世界吧!
三、恐惧情绪是如何表现出来的?面对儿童恐惧我们如何做?
恐惧情绪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胆怯,胆小,期待外界的肯定,也总是在关注着外界的看法。
这样的孩子,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庭,是担心自己会犯错,总是担心自己做得不好。
这样的孩子,需要得到家长的肯定,老师的肯定,或者是小伙伴的肯定。
如果这些肯定不够的时候,就会出现逃避的行为,就会像受到阻碍的蜗牛的触角一样,缩回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不肯与外界发生碰撞。
这样的孩子不论是做什么,总是会占据一个小小的空间,如果是一张纸,他们往往占据在纸的最左侧。如果是一间房子,他们会占据着门后边的角落。
如果让他们去画个什么,画出来的东西非常小,往往是悬浮在半空中的,是不可能踩在地上的。并且线条也是比较纤细,比较单薄,比较虚空的。
就是写字也是一样,总有一种战战兢兢,害怕把字给写错的感觉。
作为老师,面对恐惧中的儿童,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那我们要记得的是,儿童天生的脾气还有秉性,需要缓慢的节奏来发挥他们的潜力。
记得儿子在家的时候,奶奶总是催促儿子吃饭,感觉就是给儿子增加了吃饭慢的标签,感觉这就是给儿子施加了一种压力。
到我身边上学的时候,再没有过因为吃饭慢被催促的现象,结果吃饭的速度就慢慢提了下来,不再像原来那样慢慢吞吞了。
我们学校三年级的老师,在面对孩子写字慢的过程当中,就从来没有催促过,总是在肯定孩子写得很工整,很认真,压根不提写字慢这件事儿。
结果呢,每一个孩子书写的速度就在这样的肯定当中,慢慢提升了,毕竟这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这是一个越锻炼越熟练的过程。
就在告诉我们,作为老师要懂得尊重儿童的成长节奏,在面对孩子的时候,要使用一种能够让孩子感受温暖和被理解的方式去进行。
毕竟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孩子背后的家长不同,家庭不同,孩子自身的经历也不同,遇到的老师和同学也不同,是有着鲜明的个性和鲜活的性格的。
所以需要我们用真诚对待,让他们感受到温暖,感受到被理解,那么他们的情感,他们的情绪就会得到改变,就会得到完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