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民广场风语阁每天写1000字
古文观止 || 战国策·司马错论伐蜀(九)

古文观止 || 战国策·司马错论伐蜀(九)

作者: 碧彧 | 来源:发表于2024-06-19 12:01 被阅读0次

昨天我们讲到,秦桓公背信弃义、出尔反尔,到处搬弄是非,他的这种恶劣行径彻底激怒了诸侯,而晋国呢,早就对其忍无可忍,只是当时晋厉公认为时机不太成熟,所以暂时没有动他。

待到晋厉公彻底收拾了狄人,转过身来开始精心谋划,准备收拾秦国。

这年四月,晋国派大夫吕相抵秦,一纸千古檄文,历数了秦国三代君王屡次背弃盟约,挑起战争的罪状,当即断绝了与秦国的外交关系,并隆重地向秦国宣战。

公元前578年,晋厉公亲率晋国精锐部队,联合宋、宋,卫、鲁等国军队,以2比1的绝对优势,一路势如破竹,在麻隧大败秦军,一路挺近泾河流域,这场战役秦国损失了将近一半以上的国土。

至此,秦穆公开创的春秋霸国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而三代人曾经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坚持,也在秦桓公的一意孤行、自不量力中化为泡影,毁于一旦。

待到秦桓公的儿子秦景公即位,这位国君完全是继承了他父亲的传统,而且是“青出于蓝胜于蓝”,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期间晋国多次主持会盟,联合诸侯伐秦。

晋国不仅渡过了泾河,而且打到了秦国的棫林,秦景公在位四十年,秦国已沦为二流国家,大片的土地丧失,已无力再与强晋对抗。

而秦景公之后的秦国国君更是碌碌无为,平淡无奇,他们匆匆登场,悄然谢幕,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没有留下任何印记,仿若空气般,毫无存在感。


然而,即便秦国都已经沦落到了如此田地,但却没有耽误秦国的内讧,而且政治斗争愈演愈烈,频繁更换国君,君臣名分颠倒,内政简直就是混乱不堪。试想,这样的国家,这样的君臣,秦国如何强盛?

我就不明白了,秦国都败落到这种程度了,为什么那些君君臣臣们依然为了权利内斗不止。

就这样,秦国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整个国家完全处在一个混乱的状态,而国力也是愈加的衰落。

这时的晋国趁机夺走了秦国的河西之地,而河西之地失去之后,秦国整整花费了三代人的时间,直到秦惠文王时期,才完全从魏国手中夺回。不过,这是后话。

春秋时期,穆公之后,秦国就像被施咒了一般,被淹没在长达两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之中,悄无声息,默默无闻。整个国家文化匮乏,人才稀缺,甚至于连历史记录都寥寥无几。曾经横扫西戎,大败楚国,抗衡晋国的辉煌时代一去不复返,历史的车轮为秦国关上大门,这一关,就是长达两百多年。

可就是这个在春秋末期,在中原诸侯心中早以边缘化了的西陲小国,却再次携无上神威,强势归来,再次崛起,从此凌空直上云霄,以虎狼之师驰骋中原大地。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沉寂了百年的秦国再度崛起呢?

我们明天继续!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文章部分释义及赏析资料来自网络。

相关文章

  • 古文观止:司马错论伐蜀

    《司马错论伐蜀》出自《战国策·秦策》。 话说公元前361年,蜀国祸起萧墙,秦国欲趁机出兵讨伐以此扩大疆土,但此时韩...

  • [碎语杂记]资治通鉴之司马错论伐蜀

    继续闲读资治通鉴。司马错论伐蜀的故事,实际是司马错和张仪辩论伐蜀还是伐韩的故事,是秦惠王治国理政的故事。周慎靓王五...

  • 司马错论伐蜀

    想要让别人听从自己的意见,最重要的是投其所好,想要投其所好,就要分析那人想要什么! 公元前316年,巴蜀相攻,...

  • 阅《司马错论伐蜀》战国策

    可鉴者:1.背景:秦王欲趁蜀内乱而伐蜀,韩国兴兵来犯,秦王举棋不定,此文就伐蜀和伐韩双方唇交舌辨,一击中害。 2....

  • 译注:司马错论伐蜀《战国策》

    我们继续聊战国。。这是大秦朝堂上关于国家战略的辩论。这个“大蝴蝶”带来的效应连锁效应使得5代之后的秦国最终实现了大...

  • 司马错论伐蜀(中)

    《古文观止》第五八篇 换纸方觉爽利 盖前纸洇甚也

  • 司马错论伐蜀(下)

    《古文观止》第五八篇 终于结尾 尚可一观

  • 白话:司马错论伐蜀

    司马错与张仪在秦惠王面前进行了争论。司马错主张攻打蜀国,张仪说:“不如攻打韩国。”秦惠王说:“请让我听听你的见解。...

  • 战国策―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

    【原文】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司马错欲伐蜀,张仪曰:“不如伐韩。”王曰:“请闻其说。” 对曰:...

  • 秦统一六国的重要一战:伐蜀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司马错欲伐蜀,张仪曰:“不如伐韩。”王曰:“请闻其说。” 对曰:“亲魏善楚,下兵三川,...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古文观止 || 战国策·司马错论伐蜀(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prfc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