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之前就已经看过李笑来的这本书了,最近在进行时间管理的主题阅读,这本书中的一个章节讲述的是任务管理,所以也被列入了我的主题阅读之中。
先是对书中的内容做了个思维导图。
《把时间当作朋友》有收获的三个点,分别是感知时间、使用列表、完成情况验收。
「感知时间」对一个5岁的孩子来讲,未来的一年相当于他已经度过的人生的20%;而对一个50岁的人来讲,未来的一年只相当于他已经度过的人生的1/50,即2%。所以,从感觉上来看,随着年龄的增加,时间好像越来越快。
作者在读《奇特的一生》这本书的时候,学会了柳比歇夫基于过程的记录时间的方法,不仅更详尽,还有另外一个巨大的好处,就是遇到结果不好的时候,更容易找到缘由。
以下是摘自《奇特的一生》中柳比歇夫的日志样本:
乌里扬诺夫斯克。1964年4月7日。分类昆虫学(画两张无名袋蛾的图)—3小时15分钟。鉴定袋蛾—20分钟。附加工作:给斯拉瓦写信—2小时45分钟。社会工作:植物保护小组开会—2小时25分钟。休息:给伊戈尔写信—10分钟。读《乌里扬诺夫斯克真理报》—10分钟。读列夫·托尔斯泰的《塞瓦斯托波尔纪事》—1小时25分钟。
之前采用时间记录的app,进行时间的记录,但这只是一个大概,我知道自己哪个时间段在工作,在学习,但只是知道自己在那个时间段,在进行这一类型的行为罢了。等事后回顾,我并不知道自己一天中具体做了哪些事。
每个人都会有时间越过越快的感觉,这种感觉会带给我们很多焦虑感。所以我们总是那样忙碌,仿佛这样能够充分利用时间,以致不会产生虚度光阴的罪恶感。但这种焦虑本身没有任何好处,只能带来负面影响。
柳比歇夫的这种“事件-时间日志”记录可以调节对时间的感知,在工作中,更容易确认“真正现实可行的目标”。
「使用列表」1、使用纸笔
尽管现在有很多手机app和电脑软件,都能实现列表的功能。但作者还是推荐使用纸笔,因为不管怎么样,那些都不如纸笔来得方便、有效。写在纸上,思维能够越发散,输入很方便。很多时候画比写更重要,可视化笔记能够印象更深刻,纸笔能够随手写写画画。
2、重要的任务只有一个
大多数人对于分清一个问题的轻重缓急,困难的地方在于无法分辨“真的重要”和“显得重要”。于是在列表上面列了很多个任务,却无从下手,到最后总是挑最容易的开始做,结果真正重要的反而被堆在了后面。判断一件事情是否真的重要的标准只有一个:是否对你的目标的实现有益。
3、一旦开始就要执行到底
一事无成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放弃。放弃的方法有很多种,最常见的是“换一个更好的方向”。一旦你放弃并开始寻找更好的方向,你可能就在寻找的途中不断打转,有了一个方向再去努力。
所以,先判断你的这个列表所代表的那个任务是不是现实的,如果你真的觉得你能够、也应该完成这个任务,那就开始去做;并且一定要做到底。
「完成情况验收」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建立一个反馈机制。
很多人做事半途而废,不了了之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从未想过要给自己执行任务时的表现设计一个验收机制。
不仅要给自己的最终结果设置验证机制,有经验的人因为他们做事之前总是更关注步骤,所以早已将任务拆分成若干个子任务,所以,他们甚至会对每一个步骤设计相应的验证机制。
遇到任何任务,都应该认真审视该任务,问自己一个问题并想办法回答清楚:“怎样才算做好?”如果你得把任务拆分成若干个子任务,那么可能更容易一些,因为做好每个子任务的验收标准可能已经自然存在,起码至少有这么一个:“如果这个做不好,那么下一个就没办法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