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新技能Get诗文·灵感正能量
《七月与安生》:最艰难的道路是通向自己的道路

《七月与安生》:最艰难的道路是通向自己的道路

作者: 霖曦_ | 来源:发表于2016-09-14 18:51 被阅读7016次
图片来自网络 我所渴求的,无非是将心中脱颖而出的本性付诸生活。为什么如此艰难呢?

——《德米安》


1.

忘了第一次知道安妮宝贝是从哪里,不过我敢肯定的是绝对不是从网络的,因为那会我很少上网,一周一次的上网的机会是每周日下午的三个小时。那几年MP4刚开始流行,我用一个纽曼m520,MP3、txt都能存,就是屏幕特小,txt电子书放进去,正常字体一屏连140字都不到。

为了省钱,我就是在这样的阅读状态下,像翻微博一般的看完了安妮宝贝之前的所有书。在她大多数相似的描述里,《七月与安生》不是一个多么突兀的故事。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七月第一次遇见安生的时候,是十三岁的时候。”

那时,读到这个故事的我刚过了这个数字所代表的年龄,整日埋首于浩瀚书本与考试战斗的我,怎么也想象不出来故事里所描述的情节,翘课去麦田兜风、还能轻而易举的考上重点中学,毕竟自己还在为放学后去对面书店看“闲书”耽误的时间找一个冠冕堂皇晚回家的借口。

所以,那时的我,才会很喜欢看安妮宝贝的故事吧,书里面,有一个离我很遥远的生活状态。

2.

与现在流行的鸡汤和治愈系文字不同,安妮宝贝的文字尖锐而敏感,人物带着标签化的符号,白色棉布裙、光脚穿球鞋,湿漉漉的眼睛和不太透明的心灵。在严肃文学圈里,关于她的评价鲜有赞赏,故事中缺少宏大的叙事,不关注群体,反而关注异乡人的漂泊心理。多年之后的今天她说,真正的写作,关注的首要应该是个体。

我更愿意相信这个原著故事讲的是一个人的两个阶段,对,不是两个人。绝大多数把这个故事当成讲述女孩子间关系的读者,都从一定程度上迫切的想要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另一个自己”,但事实上,是在强词夺理。当然,对于习惯了对号入座的体验派缺乏反省意识也不足为奇。

每一个生命都是通向自我的征途,年轻时我们都是安生,肆意张扬,希望做着闪耀夺目的事情,慢慢的开始适应社会,开始收起自己锋利的牙爪,开始符合传统和范式的要求,变成了七月。现实中,我们完成了成长的过渡,原著小说里,安生离开,七月继续走下去,并且迎接新生。曾几何时,虚拟和现实也是这般的相似,最艰难的道路,都是通向自己的道路。

图片来自网络

3.

基于对原著的上述理解,个人以为电影《七月与安生》的改编非常到位,甚至是更近了一步。原著薄薄21页且对白甚少,但这并不是改编最难的部分,最难的部分在于经过了十几年的沉淀,观众思维愈发理性,要如何让观众相信这个故事的“真”同时又不会让人产生“作”的感觉,成了电影致胜的关键。

如果只是展现出两女争一男的情节,同类片遭遇的评价基本也就是这部电影的下场。妙的是,编剧导演给这个故事赋予了“自我”这个关键词,两个女孩十几年的爱与恨成了一段寻找自我的过程,两个女孩代表了一个人不同阶段的性格。两个人格间的较量,男孩只是开启不同人格的钥匙。

小时候的人格是安生。在他们大学分别之前,安生显得肆意张扬,主导着剧情的走向,她说,“我宁可不要发育”,“我一定会挣很多很多钱的”,“我以后四海为家”,伴随着周冬雨充满憧憬和期待的笑容,那时的她觉得未来触手可得,那时她们的人生BGM是《浮躁》,三个音节,“la jum bo”。

如果家明没有出现,她的生活会一直像两条小河,一条叫七月,一条叫安生,一条湍急,一条平缓,时而交汇,时而分流。湍急时渴望平静,安稳时又暗流汹涌。家明的出现,似乎成了两重自我作为一个共同体的崩离时的导火索,一个想放,一个想收,一个逃避,一个挣扎。

从她们分别后的见面开始,安生作为占上风的主要性格的地位开始发生变化。她开始认识到像她以前那样靠骗耍讨生活的方式已经行不通了。她面对的是更加现实的世界,是一个和小时候想象中不一样的世界,那个世界不仅有钻石耳环,更有为得到钻石耳环所付出的代价。她为了保留自己的尊严,把身上的钱都给了七月以补偿昂贵的宾馆费用。她还是笑,只是那笑中,夹杂了一丝心酸。

电影改变完全颠覆了原著小说的结局。知道家明不是真的喜欢自己,七月没有委曲求全,打开了压抑很久的心阀,开始模仿安生,企图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却不想已怀有身孕,最后演绎了原著中七月的结局。自始至终七月都存在于安生和家明的回忆中,唯一一个现在的样子是最后一幕照镜子,安生的镜中人,是七月。

她们一直都是一个人啊,安生说,我的笔名叫七月。

在成长的过程中,安生完成了从少不经事的疯狂到饱经风霜的稳重,从一个不顾后果的小女孩被规训成了符合范式的社会人。原著中安生离开,符合社会要求的七月留下来。而电影完成了安生的蜕变,七月只能告别。

在绝大多数人的成长蜕变中,都会经历一段困境,这正是自我需求与外界冲突达到顶峰的时刻,这是我们必须向前迈进,完成告别与新生的过程。曾经中我们依恋的一切都会离我们而去,身边甚至只余孤独和惶恐,或许很多人都没能迈过这无形的历练,在时光的洪流中继续深情的缅怀过往的一切,最终失去了现在的自己。

图片来自网络

4.

我非常惊喜于这部电影的视角,有点像《心动》,一部连载的小说打开了记忆尘封的大门,一边用成年人的理性讲述故事,一面又给故事续写着结尾;我亦惊喜于这部电影不时出现的旁白;我更惊喜于两位主演相当不错的演技。我曾说不看周冬雨的电影,今天可以收回了。全剧她笑中带泪,开心与心酸,艰难与逞强,好几次让我湿了眼眶。

另外,结尾处的处理,遥远的雪景,灿烂的阳光和七月开心的笑。虽然作为一重人格的七月不在了,但在安生的想象中,她终于过上了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现实中的遗憾,在安生的小说里,有了故事的圆满,是补偿,也是纪念。

图片来自网络

5.

这部电影,简单来看,作为两个女孩的青春的爱情故事没有问题,但经历了十几年时光的洗礼,当安妮宝贝不再是安妮宝贝而是庆山;当年看她小说的80后、90后成为这个社会的中流砥柱的现在,这部电影似乎又有了别样的意义。,剧中的她们,也是我们。

“从前”是个太容易引起怀念的词汇,伤痕和痛楚,每个人成长的核心脉络都寄身于这些无人知晓的从前里,要成长,要成为真正的自我就需要我们亲自去摧毁它。但不可否认从现在看从前,时光变成了一块包裹满目疮痍的琥珀,沧海桑田里,它变得温润、愈合,那些最终凋敝的,只是岁月。

从电影院出来,我忽然想起很多个拿着MP4看小说的早晨,现实中的我们已经成长,但那些时光中的经历没有过去,它一直在我们身体里,一直与我们同在。


题外话:看完电影,一气呵成,感触良多。

说起来我很奇怪,几乎所有影评观后感都在从姐妹情深着手,大家真的不觉得这部电影讲的是一个人的两面吗?困惑。

你的每一个喜欢,都是对我写作的鼓励。

相关文章

  • 《七月与安生》:最艰难的道路是通向自己的道路

    ——《德米安》 1. 忘了第一次知道安妮宝贝是从哪里,不过我敢肯定的是绝对不是从网络的,因为那会我很少上网,一周一...

  • 《莫里斯》——人生最艰难的恰恰是通向自己的道路

    又见James Ivory的作品,《莫里斯》延续了《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以下简称《房间》)的英式古典,含蓄、华丽又...

  • 艰难的道路

    它一文不值, 不管在哪儿, 留个你的后人吧! 它代表一个成为历史的国家, 小小纸张传给后代。 请为他们而珍藏, 它...

  • 通向神的道路

    初到海边时,天空覆盖了一层乌云,微风吹来,伴随着浓郁的大海的气息,阴凉舒适。 走入海水中,感受到一股冰凉的寒意。全...

  • 通向星空的道路

    她紧紧地拥抱住他,身体贴着身体,感受彼此温热的气息。他的手慢慢地摸索到她的唇,慢慢地把嘴巴靠过去,轻轻地贴在一起,...

  • 真诚

    没有任何道路可以通向真诚,真诚本身就是通向一切的道路。

  • 烦恼是通向幸福的道路

    所有的现在都是通往未来的道路, 所有现在的快乐都是得到的快乐, 所有现在的烦恼有可能是未来幸福的源泉。 通则不痛,...

  • 我闻小语之二

    15、 不论时局如何艰难,总有一条道路通向成功。 No matter how difficult it is,th...

  • 2020-02-15

    美是通向真理的道路!

  • 马云:又一赚钱机会来了,普通人也能年人千万!你把握了吗?

    马云说;没有道路直接通向成功 ,必须用自己的辛勤 与汗水来凝结这条漫长的道路。生活可以是甜的 , 也可以 是...

网友评论

  • 邂逅碰巧:挺喜欢马思纯的。最近的综艺上她的性格吸引了我。
  • m沽酒:安生是流浪着的七月,七月是安定下来的安生。
  • e602b16bb182:很有感触
  • 果果1988:喜欢你写的这篇文章,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和诠释了这部影片背后的意义,看完之后有了新的启发,特别有深度:+1:
    霖曦_:@果果1988 谢谢~
  • 糯米糍的心啊:同意你的一个人的想法,但不是每个人都是这样的过程的,不要太绝对
  • 日志君:我也有同感,分明是一个人。我没看电影,看过小说。一个人的蜕变,有点对号入座了。
  • 柚silvia:很喜欢,看完电影以后觉得沉重而真实。通过你的文章,对七月与安生有了更多的理解。
  • 9a7ddd50d237:昨天看了影评觉得还可以 然后就去找资源看了 开始觉得像百合剧 后来发现 三观正阿
  • 8576fdc5c1a3:我恨过你,但我也只有你🌾
  • 疯丫头的玻璃心:很多时候,人都是两面的,那个阳光下的往往是附和世俗的不得已,黑暗中的才是那个真实的自己,渴望着放浪不羁,渴望挣脱固执的枷锁,摘下沉重的面具。一边妥协着,一边挣扎着,阳光下的那张脸越来越明晰,黑夜中的轮廓越来越暗淡,我们便不知不觉的丢失了自己。
  • 旋旋木:看了作者的文章,我买了票…
    霖曦_:@旋旋木 我觉得发行方得给我广告费:smile:我要把你的留言打码发微博上,不介意吧?
    旋旋木:@霖曦_ 这是真事:relieved::relieved:
    霖曦_:@旋旋木 竟有这么神奇的功能!
  • 075063d96760:和我想法一样,超赞
  • 沧海之杋:写得不错
  • b15cd8c12f24:心里的刻画
  • 雁子玫:电影好看嘛?
  • 毒舌小说:可惜昨晚已经买了反贪2的票了,要是早看到你的文章就买这个了
  • b0155246ed51:第一次看这篇小说是在初中时.那时我就知道终有一天这小说会被拍成电影,十几年过去,真的被拍成电影了呵呵
  • 0549a46918a3:写的真好,加油😊!
  • d8f1b991b4b8:写的真好
  • 55b797d20116:喜欢❤
  • fd58ab004da6:是的,我们都是七月,我们都是安生
  • b6c429279678:写得真好,想起曾经的时光~
  • 19007179f319:这篇写的太好,是千篇一律的讲女性关系的影评中最独特的,喜欢~
  • 58dd623f02e9:不错
    霖曦_:@此生愿为一只鸟 谢谢~
  • 258c3be3f477:我是要先去看小说还是先去看电影
  • 自由的申申:我也有个朋友,我们的个性很像七月与安生,也已走上不同的人生道路。
  • 0c44eca23c05:小说是我一半的青春时代。
    霖曦_:@justwan 我也有同感啊……
  • 1edc4f6a5c01:我家里也有一本霸占一位朋友的安妮宝贝的书,叫彼岸花。刚开始看到安妮的简介实在不懂。即使看完她的书也不是太懂。她的世界精神。
  • a6f66d11b541:看这书的时候是2011年,好怀念那时的校园时光
    霖曦_:@1Dany 我是07年,那时上初中,十年过去了
  • 薄暮之春:作者大大,我觉得缅怀过往才是保持自己不变的途径,因为回顾会引起反思,这样会更明白自己需要什么,会更清楚自己的处境。
    薄暮之春:@霖曦_ 怎么说呢。。。。随着年纪增长,需求会更清晰(心理而非物质),在自我纠结和现实冲撞的历程过后会更明确,而且目的往往只有一个,比如达到某个高度,解答某个问题,那些适时而改变的可能不是自己所需的
    霖曦_:@薄暮之春 怎么会保持不变呢?
    霖曦_:@薄暮之春 对呀,认清自己的处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之后,才会因时因势而改变呀
  • 沐晓沐:读完想去看 七月和安生了
    霖曦_:@沐晓沐 电影在小说上更进了一步,没法比较:smile:
    沐晓沐:@霖曦_ 小说写得好还是电影拍得好一些呢?
    霖曦_:@沐晓沐 值得一看~
  • 三月遗忘:喜欢了安妮宝贝十几年,直到她改为庆山依然欢喜,更多的是时间沉淀后的回归,期待这部电影
    霖曦_:@三月遗忘 这部电影改的很好
  • 双鱼漠漠:写得很好。故事久远得我都快忘了。要重新读一下再去看电影。
    霖曦_:@双鱼漠漠 值得一看,改的太符合我的心意了
  • 秀逗麻麻么么么:刷了一晚上终于有七月与安生的文了,我就知道会有😋😋
    霖曦_:@秀逗麻麻么么么 这篇我写的观后感其实个人非常满意哈哈哈
  • 2943c075bdff:看了你写的想去看电影了
    霖曦_:@谁家的代小猫 非常值得一看。
  • 苏丽珍:在这里看到你。
    霖曦_:@苏丽珍 OMG~好巧~
    苏丽珍:@霖曦_ 简书首页看到的啊。
    霖曦_:@苏丽珍 哇~你怎么找到我的?
  • 啊啊啊_:文笔好,目前看到最好的解读!

本文标题:《七月与安生》:最艰难的道路是通向自己的道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qnve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