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体会⑬】实践出真知

作者: 宁都谢志雄 | 来源:发表于2019-03-03 07:52 被阅读78次

    ——《教育正悄悄发生一场革命》学习体会13

          今天是我参加勇气读书会后的第58天,阅读了魏忠教授的《教育正悄悄发生一场革命》的第三章《信息视角的教育践行》的第6—8节。

    3.6 从上真的到玩真的

         早期的教育家,如胡适、蒋梦麟、陶行知、竺可桢、梁漱溟、罗锦辉等等,深受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社会即学校、工厂即学校。

          不幸的事情在90年代的中国再次发生:大学的大量扩招、师资严重不足、实验经费严重不足、部委的学校归教育部后企业与高校联系链断裂。

          在这种集约化、目标化的教育理念以及计算机的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一个值得注意甚至绝对具有误导性的实训和学习方式开始扩展起来:虚拟教育和仿真教育。设备不够用怎么办呢?在计算机上模拟一个,操作计算机!

           “上真的”只是低级阶段,“玩真的”才是实训和实验应该干的。当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在严格规定教室在学校中的面积比例的时候,人家的教室比例不断在减少,实验室在增加。实验室增加带来的是大量的小班课程,很多课程只有几个人选,而每个学生有很多可选的课程。学生的课程结业也多是以作品体现。

          从“上真的”到“玩真的”是实验研究和教育的一次飞跃,国外如此,国内也是如此。一个靠仿真和模拟构造的幻想,是对国民的现代工业文明教育的亵渎。

    3.7 信息压力

          美国与中国一样,与高中孩子沟通非常重要却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华人的高中学生家长很难了解到孩子的真实情况,尤其是目前网络媒体的发达,对此基本上是“黔驴技穷”。

          信息社会中面对信息压力,教育遇到了巨大的挑战。在过去的100年,一个贵族只要管好他的社区、他的朋友、他的学校,基本的成长轨迹是可控的。然而成长于电影、电视、网络、移动终端和社交网络信息泛滥的今天,面对着网络、影视、社交媒体的存在,靠屏蔽信息来培养人的方式越来越无法奏效。

          如果不能屏蔽,那就主动适应。孩子们要利用自己的识别和免疫功能,战胜不利的环境。信息社会里是没有真空地段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是很不实际的。因此,从小培养孩子热爱学习、珍爱自我和自己的身体,并且给他们思想的空间和机会,让他们在实际环境中多作决定,去发现自己的才能和朋友,这些是他们以后战胜不利环境的基础。

    3.8 信息视角的教育反思

          有人用中华文化的强大力量来形容,有人用中国教育根深蒂固来解释,那么,从教育学角度讲,孔子和儒家的力量为何如此强大或者根深蒂固?以至于反对者皈依、众生臣服。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孔子学院”布满全球。

          我们反思文化的根源,应该从反思教育开始,而反思教育,应该从反思孔子开始。运用当代的数据处理技术,往往能够验证过去的人们的感觉、设想,只要当初的作者留下来的作品和背景材料足够多。从论语输入数据库得到的这张图我们可以清晰看出以下结论:

           1.孔子非常让后世的儒学失望,他根本不是只读圣贤书的人,还把自己称作圣贤。

           2.孔子师范学院里面,只有孔子一个老师,其他人的社会网络也是为孔子服务的,并不是老师,孔子说的和做的完全不是一回事,一言堂从孔子开始。

           3.除了几个心腹,孔子师范学院的学生之间是没有什么交往证据的,几个心腹的交往也是严格被孔子管制的。

           4.孔子非常热衷与和政治家和权贵交往。

           …………

           “实践出真知。”教育教学一定要重视实践,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大力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在实践中开拓学生的视野,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才干,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能力。当今社会,面对无孔不入的网络信息,靠屏蔽信息来培养人才是不可能的。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利用互联网,扬长避短,借助网络信息技术来增长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充分发挥互联网的积极作用,培养出一批创新型人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习体会⑬】实践出真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ras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