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产品哲思想法
进化论与分形创新

进化论与分形创新

作者: Tonytoni | 来源:发表于2019-05-24 18:21 被阅读39次

    一、进化论:自然选择+变异

    自达尔文的进化论提出以来,虽然有很多争议的地方,但是其理论体系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和接受。

    在我们很多人的心中,提到进化论,会很自然的想到两个词: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但是我们在理解适者生存和进化时,可能会存在偏差。

    物竞天择,就是自然选择。而适者生存,并不是达尔文说的,而是同时代的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总结出来的。而这个词,则是人们容易对进化论产生误解的地方。

    《自达尔文以来:进化论的真相和声明的奇迹》一书的作者古尔德认为,只从生存的角度来判断生物适应环境的程度是不够的。而应该进一步发问,是什么能让这些生物生存下来?为什么有的生物能生存下俩, 有的生物则灭亡了?

    比如生活在水里的生物,如果要主动捕食,就得学会游泳。生活在火山口的生物,就得耐热才行。也就是说,生物进化出了某些能力,使得它们能适应所处的环境。换句话说,就是由是否具备适应环境的特征,才是生存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所以,生存的核心在于是不是进化出了某些特征。

    此外,说道进化,容易让人们认为生物的进化是有方向的,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但达尔文的观点并非如此,他认为生物的进化,只是让生物产生适应环境的特征。在这个过程中,结构是不是变得更复杂并不重要,有些生物甚至越进化越简单,比方说寄生虫。

    生物进化的基础是变异,而变异是既没有目的也没有方向的,并不存在低级高级,简单复杂之分。

    所以,现在有很多学者认为应该把进化论改成演化论,才更准确的表达了达尔文的观点。

    所以,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观点,应该是自然选择+变异。

    在达尔文之间,大家普遍认为生物之间最激烈的竞争存在于不同物种之间,比如狼和羊、狮子和小鹿。但是,达尔文提出了自己的洞见,他认为最激烈的竞争,应该是存在于同一物种内个体之间的竞争。

    我们可以从生态位的角度去理解,同一物种的个体,是处在同一个生态位的,而不同物种,是处在不同生态位的。所谓生态位,可以理解为物种所需要的生存要素,特定的生态位决定了特定的物种。

    羚羊之所以跑的快,是因为变异使得种群中存在跑得慢和跑得快的,而跑得慢的,更大概率上会成为狮子的晚餐,而跑得快的则活了下来,它们之间的竞争导致了物种后代的品性。

    那有的同学会说,这不就是因为狮子,羚羊才跑得快吗?但是你要知道,天敌,只是羚羊生存环境中的一个因素。而气候、食物数量、疾病都会影响羚羊的生存,而这些共同构成了羚羊的生态位。

    由此可知,要生存和繁衍,就要争夺特定生态位提供的生存要素,物种内的个体竞争,可能就要比物种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

    那物种的进化是怎么发生的呢?是一个物种突然进化成另外一个物种吗?不是,达尔文说:进化无飞跃。

    首先,个体代际之间的繁殖,是会发生变异的,即便这种变异可能比较微小。随着每一个个体代际的繁殖,变异在持续发生,这就造成了种群中的多样性。而一旦环境发生变化,适应环境的这种变异经过选择,就会逐步成长为一个新的物种。这就是自然选择+变异导致的新物种。

    举个例子:伦敦的蛾子,在工业革命之前,其主体的颜色是灰色的。而工业革命之后,主体颜色变成了黑色,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工业革命之前,伦敦的天空是灰色的,这样灰色的蛾子就有更大的几率生存下来。而工业革命之后,由于技术的进步,新建了很多工厂,城市开始有很多烟囱排放废气,伦敦的天空变成了黑色。

    在这种环境的变化下,黑色的蛾子生存几率更大。经过几个代际的繁衍,黑色蛾子变成了种群的主体。但是这个变化的前提,是因为变异,在工业革命之前,伦敦的蛾子中就存在的黑色的蛾子,虽然只是极少数。由于环境变化,选择了放大这种变异,通过代际繁殖实现了一个进化的过程。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变异,和创新又有什么关系?

    二、分形创新

    关于分形创新,在前面澳柯玛那篇文章中提到过,这里再简单的解释一下。

    我们知道,在大自然中存在着很多分形,比如雪花、海岸线和紫椰菜。要给分形下一个定义的话,是指一个粗糙或零碎的几何形状,可以分成数个部分,且每一部分都(至少近似地)是整体缩小后的形状。

    通俗点说,就是一个事物在不同的尺度下,其形状具有自相似性。

    我们知道,生命就是一种创新,通过自然选择+变异来实现其演化。放到商业上来说,所有的企业和行业,就如生命,都有其生老病死的过程,这也是我们前面所说的第一曲线。

    那么如何才能实现企业的永续生存呢?对于生命来说,是通过繁殖来延续。对于企业,要实现薪尽火传,永续经营,就要通过第二曲线、第三曲线……,来开启新的增长和生命周期。

    保罗.纽恩斯《超越S曲线》

    如果一个企业的业务,就像人一样,终有走到尽头的一天,那么如何才能永续经营?毫无疑问,是要开启一项新业务。

    一般来说,根据新业务和原有业务是否相关,我们把这种新业务分为相关多元化和无关多元化。这种多元化的实现,可以通过收购,或者自建完成。

    这里出现一个问题,如何增大新业务成功的概率,如果新业务没有成长起来,就如后代被夭折,企业只能在继续去寻找新的业务方向。

    回到进化论,在商业中要产生新物种,同样要通过自然选择+变异。

    那业务上的变异来自于哪里?这里就会link到分形。

    我们知道技术发展会遵循S曲线,一条S曲线就像一个物种,在其中是否存在着变异?在S曲线中,我们放大尺寸进去,会发现很多个分形,这些分形是,是由不同尺度的技术/产品迭代所产生,每个分形,通过迭代,都可能产生变异。

    我们下面拿苹果来举例子。在公司尺度,苹果开发了多个产品,imac、ipod、iPhone、ipad,每个产品实际上都是一条小的S曲线,也就是一个分形。

    苹果在公司层面的分形

    我们再往下走一层,来到产品单元的分形。一个产品同样是经过多个版本的迭代,就如iPhone从1代,到如今的10代,每一次迭代,都是一个分形。

    产品尺度的创新

    再往下一层,我们把产品进行拆解,就会发现多个业务模块。比如一个iPhone手机,是由芯片、摄像头、传感器、屏幕等多个组件组成,每个组件又是一个分形,每个分形都可以进行自己的迭代。

    业务单元尺度的分形

    通过分形,我们发现了在不同的尺寸下,一个业务和或者技术存在着众多分形,而这些分形,通过迭代,都存在着变异的可能。

    就如生命一样,这些分形在市场(外界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那个最适应环境变化的分形就有可能被市场选择,通过多次的迭代,成为一个新的物种。在商业上,我们可以理解为成长成了一条新的S曲线。

    进化无飞跃,创新也无飞跃。按照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创新就是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而分形+进化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那就是在第一曲线的成长中,通过放大尺寸,发现各个尺寸的分形,然后通过市场的选择,让其中某一个分形成长为第二曲线。

    分形创新示意图

    分形创新很好的解决了一个悖论,就是转型的问题:不转型等死,转型找死。

    通过分形创新,我们很好的将第一曲线的发展和第二曲线统一起来。只有大力夯实第一曲线,不断的迭代产品和技术,才能在不同尺寸产生分形。而这些分形,在市场变化时,则有可能成长为企业的第二曲线。

    此外,分形给企业寻找蓝海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只要你在不同尺度扎进去,就会发现一个新的世界。这种竞争不是在平面上,而是在不同的维度上。当你在另一个尺寸找到分形,然后将分形和现有要素结合起来,就是组合创新。

    我们上面举的苹果的例子就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每个产品都可以迭代,产品再拆解,每个功能模块也可以有迭代,从里到外,把这些迭代组合起来,你得到的,就是一个新的东西。

    把iPhone的通讯模块去掉,将屏幕放大,是不是就产生了ipad?

    佛教说的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就是一种分形的思想。

    分形创新,就是将进化论的思想放到商业中,产生一种新的创新理念。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进化论与分形创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rnbz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