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差下的欲望

作者: 玩哲 | 来源:发表于2018-08-21 11:31 被阅读942次

人的感觉差距巨大,比如同一个大学班中的同学,一个本来可以考上清华大学的同学,和一个本来连这个大学也考不上的同学也考上了这个大学,这两个同学虽然在同一所大学同一个教室甚至是居住在同一个寝室,看上去各种环境也是一样的,但他们的感受能一样吗?

也许前者会认为没有考上清华大学是自己的耻辱,因为那些不如自己的人都考上了清华大学,而自己没有考上,所以,这种因为自己实力的预期或希望的落空,会对自己造成巨大的伤害,从而等自己毕业后,还会回忆当年的场景,如果在生活中遇到不愉快,恐怕也是很在意的想起,如果当年我再努力一点或发挥正常一点,也许就不是这样的情况了,也许我可能会过得更好,或像别的清华大学的学生一样高居在食物链的最高层,他当然会理所当然的认为自己肯定要比现在更好。

问题是,时间无法回流,遗憾就此诞生,也许会伴随着他的一生。但是,现实的情况是,即使是清华大学毕业的人,就一定要比不是清华大学毕业的人厉害,或混得好吗,恐怕就是清华大学毕业的人也可能不会认为自己真的就比别人牛X或高级多少,尤其是当他向国外的更牛的大学比时, 清华北大其实也是排不上号的,他也有他的新的欲望没有满足的痛苦。

但是后者的情况,从积极的角度来讲,本来不属于他的东西,他也得到了,或者他认为自己捡了一个大便宜,我本来平时也不努力,也没有高远的志向,更没有积极进取的精神,结果考试时自己压根也没什么压力,也属于发挥超常或正常,也考上了这个学校,很显然,这个学校对我本来是高不可及的,但我并没有多少的努力,竟然像中了彩票一样的中了。

那这个学生,恐怕对这个学校的感情会很深,这个学校就类似于他的救世主一样的心理,他从心底里感谢这个学校感谢社会感谢世界,给了他一个本来不属于他的机会,他感谢一切赞美人生,给了他一个更高更好更强的平台,从而可以来表演自己,实现自己的人生。他是真心实意的满足于此的快乐。

当然后者的情况也可能不会持续太久,也一定慢慢的会向前者一样,新的目标完成了之后,或者说本来不属于自己的,远远高于自己的能力的事业完成了之后,他可能会有了新的信心,看来我还是有更强的潜力的嘛,当他这样想时,我当初如果没有这个潜力,我连这个学校都是考不上的,否则我怎么能考上呢?

我能考上,说明我是有实力的,而不是偶然的原因造成的,当他一遍遍的这样想的时候,他对能考上这样一个好学校的赞美与夸奖也许持续不了多久时间,就会落入第一种情况。因为他也会回忆往事,会认为当初他如果更努力更积极更进取的话,在同样的条件下会发挥得更好,也不致于考入到这个学校,可能会考上更好的学校。

尤其是他经过一段时间发现,我这个学校确实没有别的学校更好,更牛,毕业后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和名声度确实不如更多的学校的情况下,他的失落感又开始产生了。

所以, 不管是前者和后者,也都造成了不满足,前者是一直不满足,后者先满足后再增加了新的欲望后,产生的不满足。总之,两者达到了一致,共同不满足。但面对这种不满足会怎么办呢,其实他们的条件已经处于同一起跑线上了,前面不管不努力或不努力面对这样的结果,也已经烟消云散了,而至于说未来这两者哪一个比另一个强,也不能说第一个学习能力或背诵试题能力更强,就一定还会对后者造成竞争的落差,而后者也不能说没有压抑潜能还很大就一定还会对前者相同或更强,未来是什么,其实是没有定论的。

这种事情真没有什么逻辑可言,有时候努力是有回报的,但有时候又什么也没有,甚至是方向错了,越努力失败得越厉害,而有一些人确实他的命比较好一些,当然倒不是说努力没用,而是说机遇这种事情,面对一个人的同样或落差很大的情况下,排除各种不公的外在因素外,命运之神降下谁头上,确实也无法去给一个肯定的答案,我们确实是生活在不确定中的。

当然了,所谓的幸福与否,它并不仅仅是通过对比他人而获得,更多的还是在于个人主动所创造出的这种环境,和他对此环境产生的各种情绪(比如喜怒忧思悲惊恐)和心境而已。

那么,会不会有另外一种可能,在刚开始的情况,比如同时考入了这所学校时,前者是满足的,而后者是不满足的?

我想可能性并不大,这是因为人最初的心理的梦想,或期望的预期之间的落差造成的。

所以,有一位哲学家叔本华说,人就是欲望的小舟,在欲望的海洋里到处充满着“我要我要”的呼唤,当一个“我要”的欲望满足之时,就会产生新的一百个新的“我要”,这是一种“我要”的循环,人不是主动的往前走,而是被“我要”的欲望——意志,被动的拉着往前走。

人的欲望确实是随着他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或者说而增强与衰弱的。

人生如一条小舟,在茫茫的苦海里面摇动,而“我要”的声音一直呼啸期待着一种满足,不满足就痛苦,满足后产生了新的追求又有了新的需要满足的对象,又产生了新的痛苦,人生是正如这一条欲望推动着的小舟。

而他又说,人生正如昨日火炭,而我们每个人就是在这个火炭上烤,而所谓的幸福感,只是有几处阴凉稍歇一下而已,停一下这就幸福了,痛苦的时间要远远的大于快乐的时光,所以快乐短暂人们才渴求。但丁为什么炼狱篇写得好,天堂篇写得不好,因为本质上人生是苦的。

那么,根据他的观点,这个苦怎么去摆脱呢?

他最重要的观点就是要通过艺术审美,来加强自己的道德与审美修养。我个人感觉到,艺术确实是人生的花朵,如果你真的能体会到那种天人合一境界的话,比如庄子说的“坐忘”和“心斋”,这是一种天然自然无言的大美,“静中动,动中静,静中静”,它是一种动静之美,并不死寂也并不激烈的美。

于是,物我相忘,物我合一,大道合一,我和天地宇宙浑为一体,如果一个人真有这种体验的话,那确实可以不断的或长时间的忘记这个杂乱的社会,而达到一个“纯我”(纯粹之我的心物合一状态)的出现,那这个人真的可以得到宁静、休息和喜悦,富贵生死都已坦然。

而且,这种没有痛苦的心境其实是一种最高的善,你想想好多艺术家们确实沉浸在艺术的世界里面,沉浸在不息的创作之中,这确实是一个好办法,像我搞某些写作的时候,我就体会到了这种美好可以保持一段纯粹时间的感觉,而且当我一不留神激醒之时,我才突然发现时间不经意的就流走了,有时候竟然已经过了几个小时。

这种感觉,确实很妙,写作其实是一种创造,这种时候,我也从来不会规定自己怎么去创造,更多的而是随着自己内心的声音不断的去流动,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尝试一下,我称之为“创造之美”的感受。

因此,这是一种高级的发泄与充实生命的方法,在艺术审美与创造的过程中,我们的欲望起码在这么一段时间内,因陷入在沉浸、欣赏与创作中,而消失了。当然了,在某些情况下,对绝大多数人的来说(能超越的人除外),也许正如叔本华所说的,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能满足便痛苦,满足后便无聊,于是新的欲望产生新的痛苦随之而来,而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看来,从来没有纯粹的喜剧人生。

这个结论如何评价确实也不太好说,当然了,比如从尼采的哲学来出发,又是一番其它情景了,因为尼采也没有回避欲望意志,也谈不上推翻叔本华,而是不解释这个问题,或把它给取消掉,重新在他的基础上产生新的哲学——重建的哲学。

也许,哲学的意义就在于反思、审视、评价、疏离、选择、与超越。

相关文章

  • 落差下的欲望

    人的感觉差距巨大,比如同一个大学班中的同学,一个本来可以考上清华大学的同学,和一个本来连这个大学也考不上的同学也考...

  • 奢望

    树影参差下 汗水爬湿的胸膛,赤裸着乖张 也曾急急跑落,掠走夏的猖狂 没有人愿去翻阅,扉页掉却的旧书 即使在暗淡的岁...

  • 人生终极追求-逍遥游

    浮华落尽,平淡归真 一、欲望 人生来就有欲望,欲望有很多种,比如对食物的欲望,对舒适的欲望,对外貌的欲望,对享受的...

  • 欲望走的太快,行动落的太远

    今天回顾以前收藏的文章,看到这一段话很实在: “做设计是因为兴趣爱好,喜欢设计,而不是在自己还不了解的情况下,别人...

  • 小日常‖六公里继续

    字/雨彐 刚刚下班,准备去吃点饭。 出差下班比较晚,只能选择晨跑,...

  • 10本月6月份任务规划

    本月任务1000(G 550 A450 )! 完成31度(G 18A13 )! 差下969(G 532 A 437...

  • 清明

    道是清明雨 落尽他乡人 欲望归乡路 雨色遮天幕

  • 🌗舒缓--对比反差下带来的负面情绪

    最近慢慢觉察到自己之前一些不愿意面对的问题,这些拖了好久迟迟不愿解决,选择性忽视的问题,我觉得是时候把他们挖出来好...

  • 《清 · 欲》

    清 欲 无人清扫的疲惫, 落满尘灰。 不分季节的欲望, 泄尽气力, 沦为断弦之痛。

  • 欲望

    人生欲望无止境 一路不绝哭笑声 昨晚伤感夕阳落 今晨欢喜旭日升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落差下的欲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rpdi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