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汪伦》——朝圣的路要自己走
赠汪伦
唐代: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01
本首诗选题为《赠汪伦》,与苏轼的《赠刘景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青崖狂客早前写下的《《赠刘景文》——天涯沦落人的共勉?》已有论述。)
本诗以送别为主题,与《赠刘景文》不同,更多的是在言情,而非说理。
李白没有刻意说明他与汪伦的关系,也么有刻意向汪伦传达什么隐晦的道理,本文诗句完全是直抒胸臆,因此,汪伦是谁,也就不必深究了。
下面来具体说说诗文
02
李白乘舟将欲行
首先,我要说说“李白”。
“楚狂人”、“谪仙人”、“酒中仙”的李白,写诗自称“李白”,可谓绝无仅有。完全看不出李白的张狂和孤寂,但可以看出,汪伦在李白心中拥有这与他自己平等的地位。
虽说是送别诗,但青崖狂客认为本诗的关键词不在“将行”,而在“欲”。欲,说明李白本次的离去是主动的,至少不是受胁迫的。
前文《《静夜思》——一切皆因孤寂》中已有论述:作为一个天才,李白一生高傲,同时也注定了孤寂,因此他“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为的是建功立业、声色犬马、寻觅知音和抚慰那颗不安分的心。
这一站,他遇到汪伦了,并认同了汪伦的分量。但,毕竟汪伦只是世界一角的“风景”,并不能满足天才李白的全部欲求。因此,离去是必然的事。即使伤感,也阻挡不了一个天才前行的路。
03
忽闻岸上踏歌声
昔日汪伦的歌声已经不复,也无从考究。但这让青崖狂客想起了荆轲刺秦王的故事。高渐离也曾在易水河边送别荆轲,并留下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名句。
虽然汪伦送李白没有高渐离送荆轲的悲壮,李白此去也并无性命之忧,但由于古代交通不便,好常是一别终生,再会无期。所谓“生离死别”,生离与死别是相近的感受。
因此,青崖狂客认为,汪伦送李白与高渐离送荆轲的惜别之情是共通的。
04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写诗爱用“千”,有“白发三千丈”、“飞流直下三千尺”、“千里江陵一日还”、“五花马千金裘”、“千金骏马换小妾”等等名句。“千”字可谓李白意象中的大数。
千尺潭水,不及汪伦情,其实也不及“我”情。
前文《《静夜思》——一切皆因孤寂》中
提到,杜甫有言“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那是因为杜甫身困长安,念远方的家人,认为远方的亲人也应该在思念自己。
同理,李白感叹汪伦对自己的情深,其实也是在暗示自己对汪伦的情也不浅。
05
既然都情深意切,那为何李白还要走呢?
前文已经说过,汪伦也许在李白心中有一定的分量,但并不是李白的全部。李白还有自己的路要走。
这里,青崖狂客引用周国平《朝圣的心路》的话来说明。
世上有多少个朝圣者,就有多少条朝圣路。每个人正是靠自己的孤独的追求加入人类的精神传统的,而只要你的确走在自己的朝圣路上,其实并不孤独。
青崖狂客认为,不管孤独不孤独,李白一生都在自己的朝圣路上走,不管路上遇到过多少同行的人,又或者多少同行的人在下一个路口消失,是否继续走下去,还是要靠自己。
因此,尽管情深千尺,也阻止不了分离。
《重读课本古诗词——那些年不曾读懂的诗情画意》持续更新ing。。。。。。欢迎关注
(未完待续)
简宝玉写作群日更打卡第25天
网友评论
链接看了,小说,建议连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