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说对孩子要多进行正面引导和鼓励,多用正能量的语言。比如,你和孩子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在路边乞讨,你问他:“这个人可怜吗?”孩子回答:“可怜。”
你可以说:“你长大以后能否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善他们的生活呢?”而不是说:“你不好好学习,以后长大就只能像他那样乞讨。”
幼儿园和小学生往往听不到“不”和“别”字,会自动过滤掉,所以要多跟孩子说正面肯定性的词汇。就像你说小孩子“别跑那么快,别摔倒了”,往往孩子跑得还是很快并很快摔倒,你叫孩子别磨蹭,往往说了很多次孩子还是磨蹭拖拉,要多跟孩子说正面的词汇,不说“别磨蹭”这样否定性的词汇,要说“动作快点”。
这也说明反复唠叨是没用的,说多了只会让孩子厌烦。所以当一种方法解决不了问题时,要换条路,积极改变方式方法。
现在的孩子跟家长之间的话越来越少,尤其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问题在哪里呢?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长,因为当孩子跟家长说话时,家长心不在焉地敷衍了事,或者站在自己的角度对孩子进行评判和批评,而不考虑孩子的感受。很多家长也不大会引导孩子多说话,不能及时共情和鼓励,导致话题很快终结,相互之间言语越来越少。
所以,当孩子跟我们说话时,我们要多倾听少评论、说教。还要认真听,走近听,而不是隔着老远的距离听,或者边忙自己的事情边听孩子说话。比如孩子放学想跟我们说事情,妈妈边听边切菜,切菜的噪音也会影响孩子说话的兴致和我们最终谈话的效果。
他举了自己在给全省班主任培训时分享的通过交流拉近与学生关系的方法。有学生问问题时,可以进行如下操作:
1、身子前倾,表示愿意亲近。
2、倾听时面带笑容,不时点头,表示鼓励和认同。
3、偶尔发问,表示自己在认真听,也通过此种方式对某些内容跟孩子进行确认。
4、解答问题的同时不忘夸奖对方,对孩子表达赞赏和认同。
其实这几点不仅可以用在师生之间,也可以用在家长与孩子之间,甚至还可以用在成人之间的交流中。毕竟,谁不想在交流时能得到对方的重视和鼓励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