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雨如晦——在世俗浑流中坚定自己,需要强大的自我......
01
看着浑身散发出愉悦气息的女儿,我不敢在她面前流露出我的难过和沉重情绪,我一如既往温柔、耐心。
明天——是什么样的?我该怎么做?
我失眠了。
哪怕曾经面对极度困厄,哪怕曾经面临生死的可怕,我都不曾失眠过,可是现在,因为这个我无力掌控的明天——我不得不失眠了......
一个人最感到无力的,不是觉得能力不足的时候,也不是觉得自己达不到梦想的时候,而是你没有办法抗拒和抵阻一股想要吞没你的洪流、你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要被没顶的时候......我们敢于忤逆自己的父母、亲人,却不敢质疑社会“公认”的“共识”和“潮流”......
如果是我自己被否定被排斥,也许我可以选择漠视、远离,可是那是一个需要我去保护、扶持却不能替她经历和面对的幼小人儿。她需要自己去面对人群、面对社会,她将来的路,我只能在旁边看着,却不能替她去走......
在这个问题的前面,有三条路,却无法知道哪一个才是最好:
一、离开这个幼儿园,另外再找一家。(可是谁也不知道另一家的老师是不是同样会提出“感统失调”的问题,毕竟这个话题现在正是社会上炙手可热的论题)
二、听从老师的建议,前去特殊学校做测评、看结果,再做决定。(可是如果这样的机构就是为了盈利的,那不管测评结果如何,最后都会断定女儿必须上这样的特殊学校怎么办?)
三、阳奉阴违。婉转地拒绝老师的建议,不去特殊学校,但和老师保持好关系,只要女儿愿意继续上幼儿园,而老师也足够开明和宽容,就且行且看。(至于感统失调,我自己来找方法纠正提高,我自己默默努力......)
......
02
第二天早上,表面平静而愉快地送女儿坐上校车。
如今回忆,我已经忘记了我和孩子爸爸是怎样交流此事的。只记得我把自己的悲伤、难过和担忧最后都吞到了自己的肚子里,我甚至都不敢在他面前流泪,我一个人偷偷地躲了起来,思虑、焦灼、痛苦......
也许是习惯了一个人面对生活和决定,也许是不想孩子爸爸看到我的脆弱、不想他担心,更也许是因为当我犹豫纠结痛苦而又难以决断时,他的观点没有给到我支撑——他说如果我们不按老师的要求去测评一下,那会不会让老师对女儿更加有了不好的看法......
他也很纠结而无力......
是啊,我们不认为自己的女儿有问题,可是我们却不知道该如何拒绝老师,人心是如此的难以揣测,我们的女儿还想上这个幼儿园,而顺从老师、让老师喜欢,是在这个环境里让她能过得平顺的上策,也是不得不去思虑和努力的事情......
太纠结了......也太痛苦了......人和人的交流和沟通总是会隔了一层肚皮,我们总是担心别人会因为我们的表达而这样想,或者那样想,而同样,别人的话也会让我们这样想,或者那样想......
我没有面壁,但我面向阳台,静静地一坐就是几个小时......
03
我所有的思虑,此时只围绕一个核心:我到底要不要带女儿去特殊学校做测评......
与其说我是害怕面对不好的结果,不如说我是拒绝承认我的女儿有什么不正常。她很聪明,一岁十个月听着我读三字经几次就能背出来好几句;两岁多,她自己看唐诗DVD,竟然能把一本书七十首唐诗倒背如流,三岁多她已经能够自己看绘本......
尽管她的口头语言表达很不好,她很少说话,但是她其实是乖巧的,她不莽撞、不吵闹,也从不和别的小朋友产生争执或者抢东西,甚至被欺负了也不懂得如何去捍卫自己。她还没能很好听懂规则、注意力不集中,在我看来那只是因为她对这个新环境感到好奇而放松,她急于探索和熟悉这个环境,她被这个环境深深吸引而情不自禁地想要自由自在地亲近更多......
可是学校不是家里,老师不能给她自由自在——因为老师需要上课,需要小朋友定时听从老师的各种命令和安排,学校有固定的日程表,不能由着自己到处玩耍、无拘无束......
苦思了大半天,我还是没有任何头绪。最后鼓起勇气给那位家长打了电话。
电话里那位家长跟我说了不少。她说那个特殊学校的老师很好,而那里的孩子其实不多,几乎都是男孩,这么长时间她只看到过一两次有一个女孩子会出现在那里。她说根据数据和行业专业分析,女孩子很少会出现感统或多动问题,和男孩子的比例大约是1:7。她说她可以跟老师先打个招呼,以便我们去的时候提前准备,并让女儿可以更快适应那里......
我感谢了这位家长的热心和真诚,并留存了老师电话,随后给这位老师打了电话询问地址和预约周五前往。
是的,我依旧抗拒,我真心不想带女儿去——不管测评的结果如何。因为我觉得一旦带她前往,那么也就等于向女儿她本人宣布你是“特殊”的,你和幼儿园的那些小朋友不一样,你被判定孤独......——我不想给她贴上“标签”。
可是我不敢不接受老师的建议,并给老师一个“交代”......
04
放学的时候,特别注意观察女儿的情绪。她很放松,也很愉快。
既然决定了要前往,那我得提前给女儿做一下思想工作,我不希望她什么都不知道不知情,就任由我来安排她的一切、包揽她的选择权,就如同当初我没有征求她的意见就把她送进了那家幼儿园......
我的内心还在挣扎,我不知道如何能够做到滴水不漏地让她轻松愉快跟我去另一个“幼儿园”看看......
那天晚上看着开心的她,想说的话终究还是从嘴边悄悄滑回了肚子里......
这天晚上我依旧在冥思苦想,想不出个所以然......
一晃天亮,已经是星期四的早上——开学的第四天了!
送女儿坐上校车,我给带班老师打了电话,告诉她我预约了特殊学校周五(也就是明天)前往测评,并向幼儿园请假。
决定了一个决定,却不能让痛苦的心情有所缓解,我纷乱的思绪稍微有所平缓,却依旧如同困在井底角落阴影下的一片尘埃,无力移动,毫无出路......
我搜索着网上关于特殊学校的信息,我思考着如何跟女儿说这件事情,我惊惶、恐惧地想像着也许未来我要每一天奔波往返在接送她去特殊学校上学的生活中......
我的泪水终是无法阻止.......我静静地坐着,默默地任由泪水流淌,我不敢放声哭,我也不敢让人发现,我的心里充满了痛苦的哀怨:为什么我的一生要经历这么多不寻常的磨难?我的命究竟为何如此的苦?为什么我那么积极努力地面对生活、向往美好,命运却总是要如此无情地一次次打击我、戏弄我?
我的心在自怨自艾和无力感中翻腾,不认命?可是,天空这么宽广而阴沉,我如此孤独而渺小......
05
忍不住还是和远在千里之外的“姐姐”(我的高中同学、闺蜜)说了我的痛苦和纠结。
当“姐姐”来电接通之后,我压抑的泪腺和情感宣泄爆发了,我放声悲哭、泣不成声,我说我不知道我该怎么办、我又能怎么办,女儿经不起更多的折腾了,她的旧伤还未好呢,新创又来......
“姐姐”说——你不用带她去特殊学校,你要相信你的女儿,她没问题,你更要相信你自己!“姐夫”说了,大城市里的老师要求太高了,你的女儿没有问题,你让老师放低要求,只要期望放低、要求放低,一切就不存在问题了......
我在“姐姐”那坚定的语气里、安慰里逐渐把那颗一直在空中翻滚沉浮的心慢慢放回心腔......
当一个人在黑夜里摸索前行,犹豫着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一束支持的光、或者一句肯定的鼓励,就能激发孤独者的勇气和信心。
“姐姐”的支持和理解,以及她的宽慰,让我的心从冰冷步入温暖,也让我彻底冷静了下来。
下午,终于把泪水擦了个干净,我的心不再翻腾,但是我的焦虑和痛苦还在——我还是得带女儿走一趟特殊学校,以便给老师一个“交代”......
放学,接到一个微笑的女儿......
06
给女儿洗完澡,我陪她坐在床上聊天。
我不动声色地跟她说着明天妈妈需要带她去一个好玩而新奇的“幼儿园”参观一下,那里有很多好玩的玩具,也有很多有趣的东西。
心灵的感应和直觉常常无法用理性来分析也没有理由。女儿静静地看着我、听着我说,她的眼神渐渐晦暗、神情怔愣。当我温柔地问询“好不好?”的时候,她怯怯的眼神看着我,但头在往两边摇摆......
我的心有点紧缩,也开始沉坠。她其实冰雪聪明不是吗,就算我的表面再镇定再温柔,她也听出了不对劲......
可惜她的妈妈是个固执的人,决定了,就还是会说服她,或者说变着法子要求她......最后她终于勉强点头答应了......于是安抚她睡下。
我在焦虑的状态中迷迷糊糊......
周五清晨,迷糊中听到女儿的哼哼声。我惊醒过来,看到她还没有醒来,但眉头紧锁,我伸手去碰触她的额头——烫手!
赶紧翻出了体温计测量——39.5......
07
喝完美林,捂汗......
早上八点,体温终于有所下降。
我呼了口气,再松了一大口气——我纠结犹豫、害怕的事情,她用发烧解决了!她的“决定”通过发烧来“回复”了我——她不要去另一个“幼儿园”看看......
我感激“命运”的安排......
我的心彻底释然!也在那一刻,我坚定了我自己——我们哪也不去,就上女儿喜欢的幼儿园!
一边照顾着女儿,一边发信息给特殊学校的老师抱歉,再打电话给幼儿园老师禀明女儿发烧情况,并委婉表达了暂时不去特殊学校的决定,女儿病好继续先上幼儿园,后面再找时间和机会前往特殊学校......
在友好的语气中我和老师沟通完毕,放下手机,看到女儿一脸的放松看着我——她听到了继续上学的决定,她懂!
......
下午,女儿体温恢复了正常!我终于可以身心平静地坐下来。
无意中在洗手间看向镜子里的我——一脸憔悴、眼神黯淡、头发都是耷拉着的......
我心里泛着苦涩打量这个镜子里的“我”,这两天里的煎熬和纠结,总算可以告一段落了吗?虽然前路依旧崎岖,但只要鼓起勇气,一步步坚定前行,总还是有希望的对吧......
镜子里的头发进入眼帘......
两侧太阳穴的后面,两鬓白发——丝丝缕缕——赫然在目!
我曾经引以为傲的乌黑发色,曾经让发型师赞叹的黑——在几十个小时的焦虑和失眠里,倏染如霜!
在那一刻,我想到了白发魔女——一夜白头——是真的!
......
08
有时候无法解释的现象,我们用奇妙来形容。
说好了不去别的“幼儿园”,就继续上现在的幼儿园,女儿竟然没再发烧......
周末两天的休养,女儿又恢复了精神。
周一继续如常地坐校车上学、放学。幼儿园的实时监控尚未向家长开放,我暂时还看不到她在幼儿园里的表现,但我每天的细心观察告诉我,她愿意上学、喜欢上学。
我的心渐渐地更加放松,看来老师没有因为我不带她去测评就另眼看待她——起码没有对女儿在表面上做出什么。
可是这个“感统失调”的问题,我还是必须想办法......
我在当当买了一堆育儿书籍:《爱和自由》(孙瑞雪)、《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尹建莉)、《卡尔.威特教育全书》(老/小卡尔.威特)、《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赫.斯宾塞)、《孩子你慢慢来》(龙应台)、《来吧孩子》(池莉)......还有关于蒙特梭利教育的系列书籍。后来再陆续买了《好孩子——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教育》(洪兰)、《爱弥儿》(让.雅克.卢梭)、《童年的王国》(鲁道夫.斯坦纳)、《第56号教室的奇迹》(雷夫.艾斯奎斯)、《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阿黛尔.法伯/伊莱恩.玛兹丽施)、《孩子:挑战》(鲁道夫.德雷克斯/薇姬.索尔兹)、《童年的许诺》(罗曼.加里)、《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窗边的小豆豆》等等......
在那一段时间里,我每天花费大量的时间啃书、看育儿文章。我不懂育儿、不知道怎么解决难题,那我就去“找”专家,从书籍里、文章里找方法......
在各种各样的育儿心得里,我找到了支撑——支撑我内心决定的强有力“证据”......
09
我一边如饥似渴地大量翻阅育儿书籍和文章,一边搜索着社会关于感统失调的评述,我甚至跑到市中心里去看访”专业“的感统失调培训中心。
在类似早教班、培优中心的感统失调培训中心里,我看到了几间摆放有“训练”设施的教室,并听了接待老师的介绍。
说实话,环境不曾“说服”我,而老师的介绍也没有说服我......我并没有觉得那个培训中心有多神奇,在我这不专业的人看来也不过就是一些儿童玩乐设施,而听到的除了让我确实忧虑感统失调对孩子“未来”的“毁灭”影响,也并没有其他能让我信服的东西......
不过我没有反对那样带着孩子在玩中训练感统的方式和环境,只是收费让我止步——一个学期(每周两次)的费用是现在幼儿园一学期学费的一半多,而幼儿园的费用已经是很高了的......
思量权衡,毅然放弃。既然都是玩,在我看来并没有太大的悬殊,我自己带她玩,就算不专业,效果也不见得就没有......
我用满满的自负说服了自己!
我在尹建莉的文中找到了一盏“明灯”,她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里专门写到了“儿童多动症”,并且列出了一张儿童行为量表,她说“几乎所有儿童的正常行为都成了'临床表现‘!”她说甚至她优秀的女儿如果在童年时期时用这几张量表来测,尽管每样都不严重,但又都有一点点,那么也得被诊断为“阳性”。
——我比对这张印刷在书上的量表内容,发现幼儿园老师所描述的女儿行为“问题”也在其中:注意力不集中、不能耐心排队、难以按照别人的指示去做事......
我在孙瑞雪的书里文章里获得了力量——只要有足够的爱和自由,孩子就一定会好!
感谢这些专家、名人的著作和不同于社会“潮流”的言论,这些都是我心底里认同的,也是我想要的!
我一个人不敢抗拒洪流,但是有了“有力”的佐证——那就不一样了,我的勇气和底气都无限膨胀......
10
时间就在大量的育儿书籍、文章的阅读中和每天的观察等待中一天天往前,转眼就到了九月底。
这近一个月的上学,我再没有接到老师的电话,而女儿的情绪也都呈现着一种平稳的状态,说不上特别开心,但每天都愉悦地步上校车。
我内心其实依然焦虑,我耐心地按下焦灼,我默默地期待着女儿能够快一点、再快一点跟上同学们的步伐,能够达到老师的要求。她不需要表现优秀,也不敢梦想老师能多喜欢,只要不被老师另眼看待和厌烦就好。
实时监控终于开放了。
我和孩子爸爸坐在电脑前面看了一个上午。
我们看到我们的女儿上课时安静如一坐在小椅子上,没有起立、没有摇摆、也没有其他多动的症状,我们甚至怀疑她怎么可以坐得这么端正而保持安静。而课间的时候她也没有到处奔跑或者兴奋,只是偶尔蹦跳两下到窗边去看着马路外面,或者就沿着教室的后墙摸看着墙上张贴的一些纸张、画纸等。
爸爸说,没有老师所说的问题啊,都觉得她是不是表现的太安静太乖了......
是啊,我们没有看到她随意在课堂上不遵从纪律的现象,除了她没有和其他小朋友有互动或者交谈,而是一个人在自娱自乐的样子,其他的看起来没有任何不妥。
当然,我们是无比欣慰和放下了心的:女儿已经懂得如何去遵守幼儿园的规则了,我们是对的,女儿没有问题。但愿她能够改变了老师在开学初对她的看法......
既然老师不再来找我,而女儿在监控里面看起来也没有大问题,那我的注意力又回到了心理阴影问题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