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文元
No.37/第四章/1-2
第四章 中俄就外蒙问题举行第一次北京会议,草签协约,大致维持清季外蒙政治格局。俄方旋即毁约,中方参议院亦事后否决
第一节俄蒙私签协约消息传来,北洋政府向沙俄提出强烈抗议;国内群情激愤,要求北伐征蒙;袁世凯希望通过谈判和平解决,或由列强出面调停;外长梁如浩迫于压力,仓皇辞职
(接上篇)
消息传来,举国震惊,群情激愤,舆论大哗。北洋政府没有料到俄国竟无视中国主权,与库伦地方签约。临时大总统袁世凯迅即通电各省都督,说明事件原委,征询对策。各省都督纷纷请缨出征,如山西都督阎锡山于11月13日致电北洋政府,愿率兵马驻屯包头,万一决裂即北上直捣库伦,以维主权。
时已退位的孙中山先生坚决否认《俄蒙协约》,于11月16日致电袁世凯,指出:“俄蒙之约万不可承认,当出以最强硬之抗议”,建议“以牵延(拖着不承认)为第一办法”;20日又致电国民党议员占多数的参议院:“俄蒙事件据所得确信……,若我坚持,生死力争,比可转圜(挽回);倘稍退让,新疆、藏、满必继去本部,亦难保全。望诸公协助政府否认《俄蒙协约》,坚持到底,此事关系民国存亡。”
国内各党派团体、海外华人、留日学生等,也纷纷集会通电,声讨沙俄侵略罪行,踊跃捐款,希望政府出兵讨伐库伦当局,维护中国对蒙主权。蒙古王公也多有不愿附合库伦当局者,其中哲里木盟首先发难,呈请大总统速与俄国严重交涉,取消此约。在京的蒙古王公联合会于11月15日通电声明:蒙古全体并未承认《俄蒙协约》,库伦当局没有代表蒙古的资格,该伪政府与外国签订的任何条约一概无效。自《俄蒙协约》公布后,协约中的不平等内容,即使是在赞同“独立”的外蒙王公当中也不得人心,外蒙古各王公、台吉(总管)等迭次开会反对。库伦位于土谢图汗部的领地内,是“蒙独”的策源地,而土谢图汗部首领土谢图汗达什呢玛竟也致电北洋政府,声言该部“并无承认协约之举动”。
那一时期的报纸,每天都连篇刊载诸如壮士请缨、民众请愿、志士捐款、蒙旗发难的催人报道,同时也充斥着谴责北洋政府外交失利、应对无方的激烈言词。面对舆论的谴责,外交总长梁如浩坐立不安,他于11月12日亲赴俄国驻华使馆,要求俄公使库朋斯齐电告本国政府,速即取消《俄蒙协约》。但交涉无果。
11月16日,北洋政府外交次长颜惠庆再次向驻华公使库朋斯齐声明:无论如何,中国万难承认协约,因蒙古为中国之一部分,凡有关蒙古之协约均须与中央政府,而不能同库伦缔结,况且库伦当局也仅代表外蒙一隅。因此,中国政府要求俄方现在放弃《俄蒙协约》,并愿随后同俄方开议,友好地解决蒙古问题。库朋斯齐仅表示会将中方声明转告本国政府,但同时警告中方如此声明将产生不良影响。
当时,袁世凯刚刚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不到一年,地位尚待稳固,正在寻求列强的承认和支持,还正在同包括沙俄在内的六国银行团紧张交涉大规模借款,实在不愿同俄国发生冲突,故希望通过谈判和平解决问题,或由他国出面调停,彼此让步。而列强都正在中国谋求一己私利,与俄狼狈为奸,不愿出面干涉沙俄在蒙行径。直到《俄蒙协约》木已成舟,日、法两国公使才突然提出三项“调停”办法:一、如中国能许俄所要求各条件,两方协商,《俄蒙协约》即可取消;二、《俄蒙协约》取消后,须另立中俄协约,两方各拟条件,作永远之约;三、中俄约成,库伦独立当然取消,仍不失中国领土主权。不久,英、德也表示愿意加入日、法“调停”之列。所谓“调停”,实际上是要中国承认沙俄在外蒙造成的既成事实。
面对来自中外各方的巨大压力,北洋政府外交总长梁如浩在多次与俄交涉无果后,已是黔驴技穷。他做梦也没料到自己任内会发生这等丧权辱国之事。早在9月间,他刚接替陆征祥就任外长之时,就有业内人士建议,针对有关俄蒙议约的传闻向俄方提出交涉,而梁如浩当时却籍口传闻未必属实,不予理会,以至事到临头,乱了方寸。
11月18日,梁外长假托生病提交辞呈,袁大总统不失为应变之才,付之一笑,也未深究,见情势急迫,决意再次起用陆征祥出任外交总长,与俄直接交涉《俄蒙协约》,设法解决外蒙问题。
11月25日,总统府秘书长梁士诒主持召开军事会议,讨论“俄国支持库伦独立事件”,陆军总长段祺瑞及袁世凯的智囊陈宦等参会,主张和平解决,与袁世凯想法一致。
(未完待续 )
(本文属作者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弱势守土》实体书已绝版,感兴趣的读者可直接简信联系我购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