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自习放学后,在宿舍转了近半个小时,从一楼到六楼,走下来时背上微微发汗。22:20骑着摩托从校园出发回家,路上迎着冷风,只觉得脸部有些微凉,而凉气并未穿透我厚实的羽绒服,浑身还是热乎乎的。
这让我想起来读大学时凌晨两三点陪着父亲去县城卖菜的情形。那时候家里没有可以御寒的手套,也没有保暖的护膝,穿的棉袄是丝棉的,经过水洗后,内部的丝棉就聚成了堆,有些地方是成坨的棉,而有些则只是两层布。穿着这样的装备坐在三轮车上,寒冷的西北风很容易穿透我的衣服,继而和我的肌肤进行亲密的接触。那些年的冬天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冷,刺骨的冷!
为了鼓励学生们学习,我不止一次在学生们面前说过,我非常感谢当年努力的自己,要不然,我现在不知道是在哪个城市的哪个工厂打工,还是在哪个城市的某个工地搬砖。我很庆幸,在我的学生时代,父母让我亲身感受到了生活真实的滋味,让我拥有不断奋进的力量。
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家长能做些什么?晚上十点半,骑着摩托车奔驰在路上,因为行人稀少,为了生活而奔波的外卖小哥和穿着反光背心的代驾司机显得格外显眼。生活的艰难,真的不是那些整天坐在教室里,缺乏生活阅历的学生能够体会的。
在遭遇问题学生时,他们的家长往往有着高度一致且不谋而合的观念――回到家里什么都不让他干,就希望他能够把学习搞好。
用一句老掉牙的话来形容: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殊不知懒惰是人的天性,能够舒舒服服的躺着,谁愿意站着?下雨天时,只有没有伞的孩子才会奋力奔跑,而对于那些穿着胶鞋和雨衣,还有家长负责打伞的孩子来说,他们有什么理由去奔跑呢?慢慢的欣赏雨景,才是他们应该做的。
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家长能做些什么?考试成绩揭晓了,有的家长在群里询问成绩,有的则默不吭声;有的家长在群里因为学生的进步而表示感谢,而有的却抱着沉默是金的态度;有的家长一再追问学生平时的表现,有的则不管不问。
《奔腾年代》中常汉卿在儿子高中时期就教过他高数、微积分等大学时需要学习的内容,然后有条件出国留学,回国后当工程师,而姚怀民却只能让儿子去当火车司机。剧情尽管有演绎的成分,但是,也能够说明父辈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家长能做些什么?现实中,有的学生家长常年漂泊在外地,除了过年很少和孩子联系;有的父母即使守在学生身边也很少关心,过问学生的学习;有的则是过度的呵护和溺爱,家长事必躬亲,导致高中生的孩子生活几乎不能自理……
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父母在苛责孩子的同时,是不是也应该考虑考虑自己和其他家长有何不同?是不是也应该琢磨琢磨,为了孩子更好的成长能够再做些什么有实际意义的事?是不是也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终日的忙碌到底是为了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