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课堂里,我一直这么 告诉我的学生:十月一日是我们祖国的生日。我们的祖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从教三十多年,我一直都是这样教育我的学生,从不觉得这样的认知有什么不妥。
可是,不知是哪一年开始,有些人刻意将“祖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两个概念加以切割。由此引发种种争议:十月一日是祖国的生日吗?
于是,“祖国到底多少岁”就成了每年十月一日的“经典之问”。
如果十月一日是祖国的生日,那么,祖国只有六十多岁吗?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就此一笔勾销了吗?质疑者如此雄辩滔滔,看似真理在握。
遗憾的是,质疑者们似乎犯了一个明显的逻辑错误。他们忘了【但愿不是有意忽略】,祖国有两个层面的理解,一是历史的角度,中国历史悠久,祖国自然是中国。一是现实的角度,祖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这两个层面的祖国并非同一个概念,但相互联系。历史层面的祖国,最终的落脚点在现实层面上,而构成现实层面的祖国的时空背景。
不妨举个例子。犹太人曾经在几千年前,曾经建立过古以色列国。但之后离开故土,成为了没有祖国的民族。二战后,犹太人成功“复国”,成立现代以色列国。请问,他们的祖国是什么?古以色列国还是现代以色列国?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没有历史断层的国家,从五千年延续至今,其间朝代更迭,政权变更,在世界史上独具一格。
生于唐代,祖国当然是大唐王朝。生于明朝,祖国就是大明王朝。
生于元朝和清朝呢?这两个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在汉族里出现过国家认同的问题,于是就有了“江山信美非吾土”的感慨,也就有了“亡国”与“亡天下”之辩。
元清两代的汉人对他们所处的王朝不再认同,在他们的意识里,他们没有了祖国。所谓亡天下,就意味着失去了祖国。当然,这是历史的局限。
由此可见,没有了现实层面的祖国,历史层面的祖国就无从依存了。
是否还记得萧红萧军的小说《八月的乡村》?萧红萧军在这本书中,描述自己从沦陷于日寇的东北回到关内,禁不住欢呼:“我们终于回到了祖国。”这里的祖国,很显然就是当时中华民国的有效管辖地。
中华民国并没有承认日寇对东北的占领,在法理上,东北仍然是中华民国的领土。那么,萧红萧军的这一用法是不是有问题?再者,既然认为今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是祖国,那么,萧红萧军以中华民国为祖国,也有相同的错误?
这本小说受到了狄克【张春桥的化名】的质疑。但他并没有质疑萧红萧军关于祖国的用语。
本来,一个小学二三年级的学生都能很好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这个概念进行表达。比如,“我的祖国有五千年的历史”。“今天十月一日,是我们伟大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生日”这样的语句都能够出现在孩子们的作文里。
但是,当有人刻意'将这两个层面的内涵混为一谈时,常识性的问题变得复杂、混乱了。
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祖国是我们自己的国家。那么,请问一下质疑者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不是我们的国家?或者问得更直接点:你们是否认同中华人民共和国?
每到十月一日,总会有人会议论,我的祖国到底多少岁。其实,可以引用前总理温家宝的一段话来回答这个疑问:
“我深深地爱着祖国,它古老而又年轻。”
是的,我们爱着的祖国,古老而又年轻。她有过汉唐的辉煌,也有过晚清的沉沦。今朝,祖国已使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伟大的航道里,焕发着青春。
我们伟大的祖国拥有过辉煌的历史,它也会走向璀璨的未来。祝福我的祖国!
在十月一日的今天,写作此文,祝福我们伟大的祖国生日快乐!
我将继续在我的课堂上,一如既往地告诉我的学生:十月一日是我们祖国的生日,我们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