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0年,自忽必烈称汗开始,蒙古人就已经开始注意吸取汉民族先进的文化,继承了中原汉制的基本形式。但是,鉴于部分蒙古人对汉法的排斥,所以同时又保留这诸多蒙古旧制。
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后,沿用汉制建立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的行政机构,行使宰相职权,下设六部。王文同等汉人曾在中书省任职,后因离坛发动叛乱,王文同受牵连被杀。
后来,忽必烈对汉人越加不信任,以皇子真金为中书令,从此以后中书令都由皇太子兼任,成为了一个虚衔。另外,大都所在的腹地也就是现在的河北山东山西及内蒙古,部分地区仍由中书省直接管辖。
那么,元朝如何来选拔官吏呢?
元朝前期一直实行全选制度,到仁宗朝,虽然开始实行科举取士,但是影响并不大。袁庭中的高级职位,大部分都由蒙古贵族子孙所占据,在选拔官吏,蒙古人受优待。
那么,元朝的官吏收入来自哪里呢?
早在蒙古国时期,蒙古的官吏是没有俸禄的,他们的收入主要来源于战争中掳掠的大量财物和私属人口。当时的蒙古人甚至还没有俸禄的概念,后来随着入侵中原,接受汉族文化影响,放入制度才慢慢确立起来。不过,放入制度真正建立起来,是从忽必烈即位以后。
与宋金相比,元朝的俸禄制度之风,项目已大大简化了,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中央,省级官吏的收入全部用俸䘵支付。府州县一级的官吏主要是领取俸钱和职田的租入。
元朝作为少数民族以鼓励入驻中原,其军事力量之强大可见一斑,那么建立对全国的统治之后,蒙古人的军事制度有所改变。
其表现在,
忽必烈即位后,仿照汉法对蒙古的军事组织进行了调整。逐步建立了中央宿卫军队和地方镇戍军对两大系统,确立了元朝军队的编制和隶属关系。以达到强化中央集权的目的。同时,又保留了游牧民族原始的军事组织的基本特征。
如有功之臣可以自己征集下属并进行管理,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又在中央设立了枢密院,作为掌管全国军政的最高机构。全国所有的军队都由枢密院节制。在改革旧制的过程中有一项制度,虽然采取了一些措施加以限制,但是他仍然在元朝政治制度中占有重要地位,这就是蒙古国时期的一项贵族特权制度“投下制度”。
投下领主享有政治经济等特权,有独立的官僚机构,类似于中国历史上的分封制,忽必烈虽然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来限制投下领主,但是收效甚微,到元朝中晚期投下制度所带来的弊端日益暴露,致使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
元朝统治者继承和发展了前代的政治制度,在地方设置了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来统治辽阔的疆域。
行省制是元帝国留给后世的一份重要遗产,直到今天,我们国家现在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区划一般还称为省。
忽必烈建立元朝后,因为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所以当边境地区或者地方有特殊事故时,则经常由中书宰臣领请,中书省是坐镇。
不过,此时的行中书省是中书省的临时派出机构,还不具有地方常设的一级地方政府的性质。
后来,随着全国的统一行,中书省很快演变成固定的常设的地方,行政区划在不断的调整曾智和撤销后,在全国范围内逐渐固定为十个行,中书省在如此辽阔的疆域内只设置了十个行省,每个行省所辖地域都比较大,行省官员权力也非常集中。
元朝廷在设计和调整行省制度时,早就防备了上述情况的发生,在行省内部设置有左丞相平章政事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名官员,并且由蒙古人色目人和汉人这三个不同种族的人出任,让他们互相牵制,行省辖区内的宣慰司路府州县汉军万户府等仍由中央管理,在地方还设置有江南陕西行御史台和22到联防使四,他们所构成的地方监察网络是以行省,为重要监察对象,构成了防范行省擅权做大的特殊机制,元帝国中央在行省区划的设置上也颇费苦心,为了军事控制的目的,不惜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不顾区域经济联系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
另外,原朝廷正式在朝鲜半岛的高丽王国设立了征东行省行,省丞相由高丽国王兼任,不过它的设立是为征服日本做准备。且高丽国王仍维持着原来的整套官府组织财富,也不入元,帝国中央与内地其他行省性质并不一样。
在中国的西部,还有一个地区比较特殊,那就是土。也就是今天的西藏。那里各派宗教势力错综复杂,所以元朝在西藏任命宗教首领进行管理,并在中央设立总志愿后,改名为宣政院,与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同级总制院的官员曾俗并用,是一个特殊的机构,它既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又直接铜陵藏族地区军政事务。
宣政院的设置,标志着西藏地区正式成为我国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综上所述,我们会发现,当蒙古人入主中原后,在某些方面已经能够很好的改变草原游牧民族的统治,来适应中原的农业社会。
在这一转型的过程中,有一个人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就是精通汉族文化的契丹人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字晋卿法号湛然居士出身于契丹贵族家庭,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九世孙。
他自有勤奋好学,上文章博览群书,天文地理赤佬等等,无一不通。
当窝阔台即位后,耶律楚材被任命为中书令,他主张以儒治国,希望蒙古族能采取汉族的传统思想和制度来治理中原,使当时先进的中原文明能得以保存,并继续发展。
他实行了封建赋税制度,改革政治体制,实行编户制度,反对任意屠杀,主张尊孔重教。
整理儒家经典等等一系列措施,为了推行汉法,他还大力保护和引进了一批如是。
后来,这些人都得到了忽必烈的重用,未完成蒙古国的汉化做出了重大贡献。
只可惜窝阔台死后,耶律楚材遭到排挤,悲愤而死。
不过,到忽必烈即位后,忽必烈所进行的汉化改革基本上都是沿袭耶律楚材的主张并发扬光大,在这辽阔的疆域内,变化的不只是一些行政机构及制度,还有那跃马扬鞭的蒙古统治者,在马背上他们驰骋疆场,挥舞战刀,弯弓射箭,大大拓展了大蒙古国的领土,建立辽阔的元朝。
帝国统一后,他们有的随军迁徙来到内地屯驻,有的则因是幻世居于中原,他们开始接受汉族人的生产生活方式,与中国其他各族人民一起生产劳动,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