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邻居大妈一说起H,都面露难色,眼眶红润,无不称其太可怜、命不好、苦。
H是个90后,老公也刚满三十,前几天在做一项重体力劳动时不慎从车上摔了下来,危在旦夕。家里还有两个幼小的孩子和一个精神不正常的婆婆需要照顾,平日里主要靠老公的微博的收入过的本就捉襟见肘,这个灾难像雪上的霜无疑给这个家带来的毁灭性打击,为了给老公凑医药费,H带着年幼的孩子敲开了一家一家的门。
大妈们之所以说H可怜,还得要把H的人生平铺后再往前翻翻,H五岁丧母,父亲带着她和长她两岁的哥哥相依为命,或许因为家庭生活困难H父亲无法续弦,也或许怕两个孩子受后妈的气不想再成家,那些年H和哥哥像吃百家饭的孩子,亲戚、邻居也是看着他们可怜愿意帮助。可是时间一长,他们好像把大家给予的无条件的关爱当成了习惯。
记得一年夏天里和一众小伙伴玩耍,其中也包括H,不知不觉间嬉闹着走到了H姑姑家,本来H也没打算来,正巧姑姑从屋里走出来看到了,大声招呼H,我记得H当时乖巧的走过去,完全是放下了玩儿时的生龙活虎,貌似还有点蔫头巴脑的,这个样子加上疯玩后弄的灰头土脸,任谁都会觉得心酸——到底没妈的孩子没人管,可怜。姑姑温柔的用手掸去H身上的灰,这时H趁机对姑姑说“我的衣服已经不能穿了,我爸想让你帮我买件新的”,姑姑当然很爽快的答应,我至今记得我们轰散去时,H那副带着胜利又自豪的表情好像在说“看吧,我但凡使点儿小可怜都能为我换来想要的东西”。
是的,人有时候为了得到胜利,不会去计较方法得不得当,更何况用的并不是不择手段、费尽心机的手段,但是他并没有认识到所有的悲悯,同情都会很快的消散在下一顿的饭菜里,毕竟谁都不比谁容易。
如果出生的原生家庭是先天无法选择的宿命,那么理所应当的接受这个宿命的一切安排,从来不去想着改变,也从来不觉得有什么不妥,更加从来不认为自己可以换种活法,反而用自己仅存的可怜去博得别人的同情,从而获得存在感,这种无意识的堕落使H从父辈的手中接过贫穷的包袱、看不到上升希望的况境和命运无常的戏谑的担子,很可能再把它传给自己的下一代,使他们离尊严和体面越来越远,面对突如其来的苦难,没有丝毫反击之力的原因所在。可怜吗?可怜。但是更可悲,因为不再希望。
哀莫大于心死!
2,
又是一年毕业季,千军万马一夜间加入失业大军,可能有点夸张,但是就业形式和经济形式确实不容乐观。前段时间小城的一家事业单位招聘,一个岗位招两个人,竟有一千多人报名,火爆场面令人咋舌。
很多家庭希望通过孩子的教育,冲破阶层的藩篱,获取上升的通道,很显然在尝到教育改革、高校扩招带来相对容易的入学门槛时,就业的严峻也随之而来,许多家庭可能因教返贫,而有些人也在改革风头正劲的时机凭借勤劳和灵活,在不需要文凭的情况下发家致富。
“上学无用论”成了一个涉及范围很广的论调,“潜规则”成了不公平格局下最公正的结论,努力比不过出身、不不过父母、比不过金钱……
连那些曾经在象牙塔内的“学子”,在禁不住社会这个熔炉的锻造后,也加入了“上学无用”的阵营。
如果上一代人可能因年代和所学限制,无法跟进思想和态度是可怜的话,那么“大学生”不清楚自己的短板和追求,而想一劳永逸得想用一直文凭打开通向未来世界的钥匙就是可悲。
这个社会缺人才但不缺人精,可人们往往把“人才”与“人精”混淆,人才的才能和才华,哪是人精的精明和算计能比得了的?
最可悲的是年轻的一代把上一代无知又世故的态度继承过来,认为眼前看到的就可以代表全世界,认为天大的努力比不过命运的不可抗性,认为明明都是吃喝拉撒不用分什么高低贵贱…
激情,动力,追求终究被所谓的成熟和老练磨平。
3,
苦难像一个重重的拳头,每个人都不能幸免,关于这点人人都相信它的公平性,比如做人真难,活着真不容易等等。至于其他的不公平却没能这么幸运的被人接纳,比如出身、机遇等等。
可是之与后者,前者的主动权才是能被人把控的。
古往今来,弱者的可怜都以悲剧收场,弱者的反击都成了传奇。
可怜是一剂毒药,它能让你对自己顾影自怜,陷入一种自我暗示的循环,很难走出设定好的框框,喝的多了,上演的都是悲剧,无可救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