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与凌叔华这两个民国名媛,在徐志摩突然离世后,因为一件事竟老死不相往来!
说来这真是一件让人遗憾的事,这两个风华绝代的女子,在当时可算得都有绝世之才了,为一件事交恶,退出了彼此的世界。
在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期间,这两个“灵魂有香气”的女子,相识并相好。
同样的能诗能文,同样的样貌姣好,也同样的受到诗人徐志摩的爱慕。
林徽因徐志摩二十四岁时,在英国初见十六岁的林徽因,便被其清灵脱尘的容貌倾倒,日日相思而不得,只有将感情流于笔端,由此产生了一个大诗人。
当时已婚的徐志摩,狂热地爱恋着林徽因,那期间写出了大量的书信,日记,诗歌,没想到竟成为他身后的“麻烦”。
1931年初冬的南京,徐志摩身穿长衫,手提皮箱,匆匆地登上了邮政飞机,目的地北平。
徐志摩徐志摩此行是要聆听林徽因的建筑学演讲,当时国内建筑领域研究,始于梁思成林徽因。
应该说,林徽因的演讲,很珍贵。但诗人徐志摩,纯属粉丝出席。
预计徐志摩于当天下午1:00抵达北京,但前去迎接的梁思成,根本没有等来他。
也就是次日的报纸上,登出了这样一条消息:邮政飞机因济南大雾,视线不好,坠毁。机上两名工作人员外,还有一个人,不知身份。
梁思成这个不知身份的人,就是徐志摩。他三十六岁的生命,定格在了那一刻。
林徽因听闻噩耗,久久缓不过劲来。她把梁思成从事发现场带回的,一片飞机残骸,挂在床边。这一挂,就再也没有摘下去过。
令人没想到的是,仅仅过了几天,林徽因就全力投入到了一件事情上。
她要向凌叔华索要回“八宝箱”。这是徐志摩生前存放在凌叔华处的,里面都是徐志摩私人的书信,日记,诗文。
凌叔华林徽因急于要回“八宝箱”,至少拿回里面的康桥日记。
有人可能觉得奇怪,这么私密的东西,怎么就放到了凌叔华那里。
这就不能不说到凌叔华,他是徐志摩的知己,徐志摩曾经在给陆小曼的信中,称其“同志”。
由此看出,徐志摩对凌叔华的信任程度,非同一般。
徐志摩曾经打趣说,自己身后,有人可以根据“八宝箱”文字,写《徐志摩传》。
老年沈从文也确曾请来沈从文,看过“八宝箱”的文字,准备写小说体的《志摩传》。
年轻的徐志摩没有想到,自己的一句无心之语,竟“一语成谶”了。
林徽因紧张地想到了“八宝箱”的安全。那里面有她与徐志摩的过去,那段英国的时光。
但是,当林徽因开口索要时,凌叔华却拒绝了。
凌叔华认为,“八宝箱”属徐志摩所有,不能因为写到了某个人就交给谁。即使给,也应该给徐志摩的遗孀陆小曼。
陆小曼绘画作品林徽因无奈,只好搬出了文化圈里的“老大哥”胡适。
胡适为此事积极“斡旋”,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给凌叔华写信,要求交出箱子。
整个过程,,一方的坚决与坚持,有点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意思,让凌叔华倍感压力。
她交出来了!不过,细心的林徽因很快发现,日记只有上部。下部哪里去了?继续追要!
胡适先生发挥了巨大作用。凌叔华尽管不情愿,终究还是拗不过。她交出了“八宝箱”,就是她说的“所有”。
胡适胡适通过阅读里面的文字,发现“果然有文章”。是什么,没说。但有人还是根据他对待一些事情的态度上,进行了些揣测。他没有再热衷于徐志摩文稿的整理。
但这一次的“所有”交出,林徽因还是发现了问题。一本日记中的四页内容,被裁减掉了。
再次追讨,却无论如何都没有结果了。那四页写了什么内容?是谁把它裁减掉的?
凌叔华表示没有责任。林徽因说,“志摩是不会撕掉的!”
这是一件纠扯不清的事情了。经过“八宝箱”一事,林徽因与凌叔华,彼此心生嫌隙,终于由朋友走向决裂。
这两个名气很大的民国名媛,就这样交恶,变得老死不相往来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