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浙江省江苏省安徽省
上海大都市圈来袭:江浙沪1+7市组合,实力究竟有多强?

上海大都市圈来袭:江浙沪1+7市组合,实力究竟有多强?

作者: 山川网 | 来源:发表于2018-11-30 19:48 被阅读35次

山川网: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这个节骨眼上,2018年的中国经济形势,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的话,就是“ 波谲云诡”。黑天鹅与灰犀牛事件频发,各个领域频繁爆出各种大瓜,微博热搜一天N换,令无数吃瓜群众目瞪口呆。

在这样的客观宏观经济背景下,提振士气,就成为了至关重要的大势所趋。临近年底,来自长三角的好消息接二连三。

近日,据媒体报道,上海市正连同江苏、浙江两省酝酿出台《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下称《规划》),方案初步拟定将覆盖上海+苏州、无锡、南通、嘉兴、宁波、舟山、湖州等“1+7”市。继长三角大城市群后,上海大都市圈再次闪亮登场。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

不同于珠三角城市群除港澳之外所有城市均为广东省地级市,长三角城市群从诞生之初,就面临的一个问题是,需要由上海一市加江浙两省(后又加入安徽省)多方进行共同规划统筹。在中国现行的地区行政制度下,这无疑是件十分具有挑战性的事情。

也不同于京津冀城市群,完全是由北京一市主导,在实力上逊色较大的天津河北诸市只有唯北京是从。江浙两省无论是在经济总量、产业结构还是经济活力上,都是中国省域经济的实力选手。三者之间的合作,堪称是强强联合,这对于游戏规则的均衡设定,同样颇具考验。

关于上海大都市圈,早在2016年《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草案)》(以下简称《上海2040》)公示时,就已经引发过诸多热议。根据规划,上海大都市圈包括上海、苏州、无锡、南通、宁波、嘉兴、舟山在内的“1+6”城市群范围,总面积为2.9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5400万,是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核心。

在这个阶段,《上海2040》的设想是推动大都市圈功能网络一体化,具体分为四方面:

第一,强化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加强区域衔接,共同完善长江口、东海海域、环太湖等生态区域的保护,通过林地绿地建设、河湖水系的疏浚、生态环境的修复,共同形成长江生态廊道以及滨海生态保护带。推动长三角以及更大区域实施大气污染联防联治。

第二,加强区域交通设施的互联互通。强化浦东国际机场与长三角区域城际铁路网络等对外交通系统的衔接。加强上海港与长江下游及杭州湾地区港口的分工合作,构建长三角现代化港口群。构建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和高速公路为骨干、多种方式综合支撑的区域城际交通网络。

第三,促进区域市政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统筹区域水资源分配,研究流域跨境引水方案。实现市政廊道无缝衔接,统筹上海天然气管网连接西气东输、川气东送、中俄东线等天然气管道系统。统筹以上海为核心的区域高速信息廊道布局。探索数据中心服务的跨省市合作途径。推动区域综合防灾体系构建。

第四,加强区域文化的共融共通。依托海派文化包容并蓄的底蕴,以推动东、西方文化交融为目标,构建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网络,联合环太湖古镇群,打造成为世界级水乡古镇文化休闲区和生态旅游度假区,并探索古镇联动开发和世界文化遗产申请等策略。对外引入并传播国际先进文化,强化文化软实力。

我们仔细查看以上四点设想,可以明显感受出,此阶段政策的提法相对保守,仅仅还停留在生态环境、交通设施、市政建设、文化融通等既有已经存在的领域。

这其实反映的是,在这个阶段,江浙沪三地在政策的商议和规划上,还存在诸多的问题亟待解决。一方面这份《上海2040》草案,应该说只是做到的抛砖引玉。另一方面这种从易到难,“试水”性的同城化方针,显然也更适合长三角这种多省共建的客观区域行政区划背景。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

上文我们提到了《上海2040》草案是一个近似“试水”性的产物,是为了抛砖引玉的。那么“玉”究竟是什么呢?就是接下来我们要讲到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以下简称《上海2035》)和《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这两份文件,分别于2017年底和2018年底推出。

先来说推出已经接近一年的《上海2035》。它的最大价值,自然是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对于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始终居中国经济第一城位置的上海,接下来二十年究竟打算往哪儿走,怎么走。

规划中明确,上海的城市性质确定为:上海是我国的直辖市之一,长江三角洲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文化大都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并将建设成为卓越的全球城市、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第二,也就是更为重要的,上海作为“长江三角洲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它在接下来要承担哪些责任,如何更好地为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让长三角城市群在世界级城市群中的地位和实力,进一步提升。

而《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是在2018年11月28日,上海市规划和自然管理局总规处处长熊健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上透露,当前正会同江浙两省规划主管部门以及周边各市相关政府编制的规划。

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为,是《上海2035》走出实质意义的一大步。这份规划的最核心观点,就是明确提出了打造“上海大都市圈”。在现阶段,直接进行大长三角26市的同城化,显然并不现实。小范围选择与上海地理位置最接近,长期以来互动性最强的1+7市进行运作,这与珠三角城市群的涉及城市数量与面积更为接近,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起来回头捋一下,自2016年《上海2040》开始,到刚刚推出的《上海2035》,经历了哪些关键性的节点事件——

2016年8月22日,《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草案)》(简称“上海2040”)公示,提出上海与苏州、无锡、南通、宁波、嘉兴、舟山等地区协同发展,形成90分钟交通出行圈,突出同城效应。在交通通勤、产业分工、文化认同等方面与上海关系更加紧密的地区作为上海大都市圈的范围,积极推动上海大都市圈同城化发展。

2017年,《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简称“上海2035”)规划明确了上海至2035年并远景展望至2050年的总体目标、发展模式、空间格局、发展任务和主要举措,为上海未来发展描绘了美好蓝图。

2017年12月15日,国务院对《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作出批复,批复称,上海的城市规划、建设与发展,要立足国际国内和本地实际,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等重大战略。

“上海2035”中“上海大都市圈”较之前草案有所扩容,新增常州、湖州、绍兴和杭州市区部分。

狭义长三角区域

关于狭义长三角区域这一概念,事实上这里的狭义,同样具有很强的动态变化性。

最早的长三角城市群,事实上只有苏南浙北地区极小范围。苏南的范围,即江苏长江以南五市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如果再狭义一点,依照较早期上海经济辐射能力,事实上上海向江苏一翼仅能辐射至苏锡常三市范围。

而浙北方面,最早期上海也仅能辐射至杭州绍兴以北,以嘉兴、湖州为主的一小片区域。隔杭州湾相望的宁波,绝对距离上虽然与上海不远,但是在交通尚不发达的早前阶段,与上海之间的互动同样并不密切。

也就是说,今天我们讨论的上海大都市圈,其实正是最早期长三角城市群的雏形,覆盖城市数量大概是在接近但不超过10座的范围。

到了近十几年时,大家普遍意义理解上的长三角形态,才真正意义上确定了下来。它的范围,大致就是上海;江苏省的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盐城、扬州、镇江、泰州;浙江省的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金华、舟山、台州。这一区间的长三角范围,相较早期已经扩大了一倍,覆盖城市数量开始接近20座。

其背后的本质,其实就是在既有上海+苏南浙北三个地区的基础上,再一次扩大到了苏中和浙中地区。

最后,就是距离现在最近的2016年,国务院批准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再上述接近20座城市的基础上,又将安徽省的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等地拉进了“朋友圈”。此时,已经不再是狭义长三角,而是广义长三角了,这个具体我们下文再进行介绍。

作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长三角目前超过21.2万平方公里的庞大面积,与其他五大城市群相比,仅次于北美五大湖城市群的24.5万平方公里。在如此庞大的世界级城市群中,其正常运作的模式,是在城市群之下,再次以次级生态城市圈形式完成的。

长三角城市群“五圈”,可以视作是长三角城市群的“五脏”,它们定位不同,分工不同。各自完成相应区域身份任务的基础上,再结合上海这“一核”,进而火力全开。

南京都市圈包括南京、镇江、扬州三市。提升南京中心城市功能,加快建设南京江北新区,加快产业和人口集聚,辐射带动淮安等市发展,促进与合肥都市圈融合发展,打造成为区域性创新创业高地和金融商务服务集聚区。

杭州都市圈包括杭州、嘉兴、湖州、绍兴四市。发挥创业创新优势,培育发展信息经济等新业态新引擎,加快建设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湖州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改革创新的先行区。

合肥都市圈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三市。发挥在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中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和创新资源富集优势,加快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发展,提升合肥辐射带动功能,打造区域增长新引擎。

苏锡常都市圈包括苏州、无锡、常州三市。全面强化与上海的功能对接与互动,加快推进沪苏通、锡常泰跨江融合发展。建设苏州工业园国家开放创新综合试验区,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推进开发区城市功能改造,加快生态空间修复和城镇空间重塑,提升区域发展品质和形象。

宁波都市圈包括宁波、舟山、台州三市。高起点建设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和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宁波港口经济圈、台州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高效整合三地海港资源和平台,打造全球一流的现代化综合枢纽港、国际航运服务基地和国际贸易物流中心,形成长江经济带龙头龙眼和“一带一路”战略支点。

广义长三角区域

广义的长三角城市群,即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位于长江入海之前的冲积平原。

根据2016年5月国务院批准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长三角城市群包括:上海,江苏省的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盐城、扬州、镇江、泰州,浙江省的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金华、舟山、台州,安徽省的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等26市

国土面积21.1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超1.5亿人,分别占比全国2.2%和11%。而截至2017年,该区域GDP占比全国比重已高达20%。而增速方面,仍同样领先于全国多数区域。

如果以发展的眼光动态来看待未来的超广义“大长三角城市群”的话,则应该是覆盖上海一市加江苏、浙江、安徽三省的超大城市群。其面积超过3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超过2.2亿人,经济体量有望冲击全国三分之一体量。当然,这一超级城市群的愿景,起码要到15~20年之后,我们再来讨论才真正有意义。

长三角作为中国第一、世界第六的城市群,交通与路网建设全国领先。中国首条开通的高铁京沪高铁,其线路客流量最繁忙区间,同样是位于长三角区域内的南京到上海段。

根据国务院批准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长三角将依托国家综合运输大通道,以上海为核心,南京、杭州、合肥为副中心,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高速公路和长江黄金水道为主通道的多层次综合交通网络。

相关部门对于该区域接下来交通规划的定位是:增强京沪高铁、沪宁城际、沪杭客专、宁杭客专等既有铁路城际客货运功能。推进沪宁合、沪杭、合杭甬、宁杭、合安、宁芜安等主要骨干城际通道建设。

规划建设上海—南通—泰州—南京—合肥、南通—苏州—嘉兴、上海—苏州—湖州、上海—嘉兴—宁波、安庆—黄山等铁路(含城际铁路),以及上海—南通跨江通道等城际通道建设,提高城际铁路对5万以上人口城镇、高等级公路对城镇的覆盖水平。

除经济、交通、城建硬实力全国第一外,科教文卫等软实力,长三角同样傲世全国。

科研方面,截至2014年底,区域内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工程实验室等创新平台近300家,人力人才资源丰富,年研发经费支出和有效发明专利数均约占中国30%。

卫生方面,截至2014年底,长三角城市群有各类卫生机构8万余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万余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口覆盖率达98%以上。

教育方面,截至2014年底,长三角地区有普通高等院校300多所,普通中等学校、小学和特殊教育学校合计17137所,比2008年增加42所。其中普通中等学校7020所,比2008年增加453所;小学9911所,比2008年减少411所。

文化方面,长三角既兼容并济,又特色鲜明。地域文化包含海派文化、金陵文化、吴越文化、淮扬文化、徽文化、皖江文化等。

所以长三角之强,不仅强在面积广大,纵深宽广,潜力巨大,体量惊人。更在于其凭借城市群的概念,成功将各项短板逐一补齐,成为中国现有城市群中,短板最少的一个,这才是它的真正可怕之处。

相关文章

  • 上海大都市圈来袭:江浙沪1+7市组合,实力究竟有多强?

    山川网: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这个节骨眼上,2018年的中国经济形势,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的话,就是“ 波谲云诡”。黑...

  • 嘉善梦东方·梦幻嘉善投资价值在哪里?为什么那么多人买!

    “嘉善县是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之一,位于江浙沪两省一市交汇处,长三角城市群合心区域,是浙江省接轨上海第一站。梦东方梦...

  • 污镇?屋镇?严肃点!是乌镇。

    乌镇,位于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地处江浙沪“金三角”之地、杭嘉湖平原腹地,距杭州、苏州均为60公里,距上海106公里...

  • 天降 020212

    真正的神的实力究竟有多强大?秦明是知道的。 就在几天之前,慕容依依就用自己的力量为他做了一个完美的诠释。她...

  • 上海周边值得投资吗?

    根据“2040上海”城市规划,构建与无锡、南通、嘉兴等城市协同发展的“1+6”上海大都市圈,作为核心城市上海,对周...

  • 沿海开放城市的一些大学—南通

    南通市,江苏省地级,简称“通”,是上海大都市圈北翼门户城市、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长三角北翼经济中...

  • 雨中夜游乌镇

    乌镇,位于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地处江浙沪“金三角”之地、杭嘉湖平原腹地,距杭州、苏州均为60公里,距上海10...

  • 在路上,且行且思——YTT国际课堂·日本站学习记| 史永翔商学院

    设计之都——名古屋 YTT国际课堂·日本站 名古屋是日本三大都市圈(名古屋大都市圈,东京大都市圈,京阪神大都市圈)...

  • 旅游|乌镇

    乌镇,位于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地处江浙沪“金三角”之地、杭嘉湖平原腹地,距杭州、苏州均为60公里,距上海106公里。...

  • 乌镇

    乌镇,位于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地处江浙沪“金三角”之地、杭嘉湖平原腹地,距杭州、苏州均为60公里,距上海106公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上海大都市圈来袭:江浙沪1+7市组合,实力究竟有多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xkkcqtx.html